科學新知 4D 台灣大學 清華大學 人工智慧 台灣科技 國科會 超高速4D顯微鏡 台大清大發表超高速4D顯微鏡 結合AI觀察腦神經運作 在國科會支持下,台大與清大等學術單位組成計畫團隊,今天共同發表超高速4D顯微鏡技術,結合人工智慧(AI)提升腦部影像清晰度,觀察腦神經運作,研究團隊指出,藉由了解腦細胞之間如何溝通,將協助科學了解腦疾病成因。 國科會今天舉行學術成果記者會,由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朱士維、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吳順吉、台灣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潘明楷組成跨領域團隊,發表首創超高速4D顯微鏡揭開腦神經運作成果。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表示,腦科學和AI非常有關聯,因爲AI的硬體、GPU的運算或是AI模型都在模擬大腦如何運作,也期待AI技術能有突破,探究更多腦運作法上和改善AI軟硬體上的架構。 朱士維介紹,理解腦 中央社 4 個月前
新品資訊 量子電腦 清華大學 台灣科技 一顆光子就能運算 清華大學研發世界最小的量子電腦 清華大學物理系、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褚志崧今天宣布,他與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世界最小的量子電腦,僅使用1顆光子就能運算,也是台灣研發出的第1套光量子電腦。 國立清華大學今天召開記者會,由褚志崧團隊展示,以在1條環狀光纖內跑動、只有1顆光子的光量子電腦來完成質因數分解等數學運算,是全世界首次以1顆多次元的光子來實現量子演算法。 清大校長高為元致詞表示,他去年參觀過美國最先進的量子電腦實驗室,印象深刻的是龐大冷卻系統,設備占1個大房間,而清大團隊發表的光量子電腦卻可在室溫下操作,且設備僅1個盒子大,絕對是量子電腦的一大里程碑。 褚志崧指出,光子(Photon)是傳遞電磁作用的基本粒子,為了讓1 中央社 6 個月前
新品資訊 msi nvidia 微星 清華大學 STEM 教育協作空間 MSI x NVIDIA x 清華大學成立STEM教育協作空間,強化AI人才培育 MSI 微星科技與 NVIDIA 攜手合作於國立清華大學成立 STEM 教育協作空間,透過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顯示卡的高效能筆記型電腦,強化學生在理工模擬、 AI 、影像辨識等領域的學習成效,希望能為台灣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GeForce RTX 顯示卡也是學業助手 過去我們對顯示卡主要功能的印象,就是玩遊戲必備的電腦零組件,但隨著 NVIDIA 推動 CUDA 統一運算架構、 CuDNN 深層神經網路等技術之後, GeForce RTX 顯示卡也能在多種加速運算與 AI 運算上發揮功能。 舉例來說, CUDA 能夠大幅提升計算流體力學( Computational F 癮特務 1 年前
雲端服務 清華大學 衝堂選課 X-Class 衝堂選課不再是問題 清華大學推動「X-Class衝堂選課」機制 有線上教學功能雙課都可選 清華大學新推動的「X-Class衝堂選課」滿好的,學生想選的二門課中只要有一門有線上教學內容,就可以兩門都選。「X-Class衝堂選課」顯示出教育的步伐正在進步,線上課程的出現可鬆綁學生的課程選擇權,另一方面這個想法原本是由學生提出,清華大學接受後推動,也代表清華大學不是只是由上大下的學習體制,整個學習的過程是連學生都可以共同參與調整的。 線上教學發達,影響大學教育生態,清華大學今天宣布推動「X-Class衝堂選課」機制,只要其中一門課有提供非同步線上教學,學生即可同時段修兩門課。 清華大學今天召開記者會,宣布推動X-Class、微學分課程、T分數等3方案,鬆綁框架,鼓勵學生自主彈性學習。 清 中央社 2 年前
科技應用 AI 清華大學 台灣科技 AI鷹眼 考試作弊 線上考試 清大學生注意 AI鷹眼系統監控線上考試的各種小動作 清華大學教務處發展中心研發的「AI鷹眼」數位監考防弊系統,可以標註「人臉偏移」、「人臉離開」、「視線離開」、「開啟分頁」等4類異常現象,線上考試想要有小動作也不行喔! 清華大學結合人臉辨識和眼動追蹤技術,研發「AI鷹眼」數位監考防弊系統,可監測人臉偏移、視線離開等異常狀況並示警,且不需事先下載軟體,並支援手機答題。 清華大學今天舉行記者會,分享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研發的「AI鷹眼」數位監考防弊系統,有助於維護線上考試的公平性。 清華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周秀專表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全球許多學校採取線上教學,但也因作弊問題而讓大家對線上考試產生信任危機,因此清大整 中央社 3 年前
人物專訪 火星 NASA 清華大學 毅力號 NASA 毅力號 嚴正 噴射推進實驗室 建國中學 火星直升機 正在火星上飛的直升機 團隊是台裔工程師嚴正遠距帶領操作 來自台灣的工程師嚴正,服務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他領導的工作小組負責操控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他24日表示,無人直升機是火星探測的重要突破。 來自台灣、旅居美國的工程師嚴正今天出席僑胞社團活動,分享操縱「毅力號」火星車的原理,談到近日成功飛行的直升機是「從零到一的突破」。 61歲的嚴正在台灣成長,留學美國,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服務超過20年。自2003年開始,參與4次NASA火星探測計畫,他所領導的工作小組負責操控火星車。 看了本篇文章的讀者,又看了「火星生活不是夢:NASA毅力號成功將 中央社 4 年前
科學新知 自我修復 清華大學 台灣科技 鈣鈦礦量子 清華大學研發鈣鈦礦量子:真自我修復噴霧保護層 這產品如果量產化的話,所有的汽車都會想要噴好噴滿吧!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林皓武透過自行開發的噴霧合成法,在僅有10奈米的鈣鈦礦量子點上均勻地長出一層有機保護層,研發出穩定性極高,還有自我修復能力的量子點。 林皓武表示,比起其他的量子光源,鈣鈦礦量子點可在室溫下實現單光子放光,且具有高量子產率、高色純度等優良的光學特性,可應用在高速的計算、通訊及螢幕,近年來在國際材料研究領域受到極大的關注。 林皓武說,鈣鈦礦量子點的缺點是壽命不長,激發發光後只能存活數分鐘,穩定性不足,成為應用上難以突破的障礙。 林皓武指出,其他研究單位過去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方式是直接將兩種溶液注入混合,他的研究團隊獨家研發 中央社 4 年前
科學新知 清華大學 黑洞 宇宙深處有兩個黑洞旋渦 彼此捲進對方合而為一 包括台灣的科技部以及清華大學在內,在全球數百個研究機構和學者合作下,一個跨國科學家團隊成功測得人類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雙黑洞合併事件。 美國權威科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於美國時間2日分別發表論文,證實科學家成功偵測得人類有紀錄以來最大規模雙黑洞合併事件。這兩篇論文提到,台灣的科技部以及清華大學參與支援有關偵測研究過程。 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旗下「科學雜誌」( 中央社 4 年前
汽車未來 俥科技 清華大學 電動汽車 Formula SAE 方程式賽車 清華大學打造電動方程式賽車 從頭到尾全台灣製造 雖然不是真正的大型賽車,但從0加速到時速100公里只要2.7秒,而且100%全台灣製造非常厲害。清華大學明年將參加學生方程式賽車競賽(Formula SAE),期待取得最好成績。 國立清華大學「賽車工廠」今天發表第三代電動方程式賽車,性能大幅提升,從時速0加速至100公里只要2.7秒,學生有信心在明年的國際大賽創下新紀錄。 清華賽車工廠今天發表由師生自行研發打造的電動方程式賽車,並在校園內「封路」測試,吸引許多學生圍觀、拍攝,車輛衝刺速度感令人震撼。 清大賽車工廠隊長陳子靖表示,今年推出的「清華五號」(TH05)是隊史第三代電動車,經各領域專長隊員一年來努力,重新設計改良電池動力、底盤、空力套 中央社 4 年前
科學新知 交通大學 顯微鏡 台大 台灣大學 清華大學 果蠅 台清交聯手打造毫米級光學顯微鏡 讀懂果蠅在想什麼 研究果蠅的腦袋要做什麼?原因是果蠅大腦機制與人類相似,藉由了解果蠅大腦運作有益於解開人類大腦的秘密。台灣大學、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聯手打造毫米級光學顯微鏡,利用「深組織超解析光學技術(COOL)」可觀察到果蠅腦內單一神經細胞的電生理動態行為。 為了解人類大腦的奧秘,台大攜手清大、交大成立跨領域團隊,藉研究與人腦機制類似的果蠅大腦,發展出解析度提升10倍的光學技術,不僅能看見神經纖維分布,還能讀懂果蠅思想。 果蠅和人腦神經網路運作機制相近,許多科學家常拿果蠅作為研究對象。在科技部支持下,台大物理系教授朱士維成立跨校、跨領域團隊,與清大電機系副教授李夢麟和教授楊尚達、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吳順吉 中央社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