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資訊安全 vpn 個人隱私 Surfshark 加密隧道 通過 VPN 加密隧道防止自己的身份被盜用 目前,身份盜用的問題已經日漸猖獗:中國某工業大學多名大學生發現自己的徵信(Credit Checking)有問題,查詢竟發現自己在上班;普通員工發現自己莫名其妙的註冊了一間公司——身份盜用已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因此對自身的隱私加以保護是刻不容緩的。 在如今隱私洩露嚴重的情況下,VPN 成為保護隱私的主要手段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 VPN 的作用是對抗網路監管,但這只不過是其發揮的作用之一。VPN 是通過電腦與自身服務商之間的伺服器提供連接,在連接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加密的特殊路線——也可以理解為加密隧道,在這個隧道內,所有的網路數據都會在其之內運行, 癮特務 2 年前
科技應用 Google 個人隱私 Google將提供可自動刪除3個月或18個月之前個人隱私數據功能 Google稍早宣布將會在未來幾週內提供可選擇自動刪除個人隱私資訊的功能,並且可選擇自動刪除3個月或18個月之前的資料。 或許是先前遭人抗議侵犯個人隱私,同時也被歐盟監管單位盯上,Google稍早宣布將會在未來幾周內釋出可自動刪除個人瀏覽記錄、行經位置等資訊的功能,讓使用者能選擇在開啟後將3個月或18個月以前資料全數刪除。 雖然Google先前在旗下服務提供手動刪除資料功能,但顯然無法滿足多數使用者操作習慣,甚至也依然容易讓使用者在一段時間後才發現自己忘記刪除,導致個人隱私資料可能一直被存放在網路上,成為Google用來判斷內容、廣告投放參考依據。 因此為了避免使用者抗議個人隱私被Google Mash Yang 5 年前
專家觀點 ericsson 5G 個人隱私 Ericsson 分享 2019 年消費者十大趨勢,虛擬助理、隱私爭議與 5G 帶來的智動化社會 Ericsson 今年初再度由台灣總經理何可申例行性發表年度消費者十大趨勢報告,隨著 2019 年第一波 5G 先期導入與各項技術持續發展,今年的十大趨勢聚焦在虛擬助理發展、個人隱私爭議與 5G 引領的智動化(結合 AI 與自動化)社會。 1 & 2 & 6:更懂你的感知設備、虛擬助理起爭議、零接觸消費 十大趨勢的第一項、第二項以及第六項皆與虛擬助理息息相關,根據 Ericsson 的消費者研究,有超過 6 成的虛擬助理使用者認為,在三年內能夠理解消費者情緒的虛擬助理將會實現,畢竟現行的虛擬助理透過深度學習技術,已經能夠分辨一定程度的語意,接下來進一步從語氣等特徵辨識情緒也將實 Chevelle.fu 6 年前
科技應用 Google api google+ 個人隱私 Google+隱私漏洞補不完 Google決定提早4個月關閉 以免夜長夢多 Google證實Google+服務因API漏洞問題,使得將近50萬名Google+用戶個人隱私,包含姓名、電子郵件、職業、性別、生日,甚至與他人互動連結關係,都能直接透過API存取使用。 Google在今年10月證實旗下社群服務Google+因漏洞問題,導致將近5000萬餘人的個人隱私資料外洩,而稍早公布消息則再確認發現另一個API漏洞問題,使得Google決定將此項服務提前至明年4月關閉。 根據Google公布消息,目前並未有任何跡象顯示Google+用戶個人隱私資料遭濫用,但為了安全起見,在修正相關漏洞之餘,更決定提前4個月將Google+服務關閉。在此之前,Google原訂於2019年8 Mash Yang 6 年前
App Mozilla mozilla firefox 個人隱私 mozilla firefox瀏覽器 重視個人隱私的 Android 手機使用者必試,標榜高度隱私權的 Mozilla Firefox Focus Android 版本正式上架 強調網路平等、開放與自由的 Mozilla 先前已經在 iOS 推出強調具備高度隱私權的新式瀏覽器 Firefox Focus ,而今天也正式在 Android 平台推出,這項瀏覽器的特色是以快速、簡便以及提供使用者高度隱私,在 iOS 的 Apple Store 獲得 4.6 的高得分,並且也是目前 iPhone 與 iPad 上最受用戶信賴的瀏覽器; Android 版本承襲 iOS 版去除分頁與視覺阻礙的設計特色,使用者能夠一鍵移除與網站的連線紀錄,並能將追蹤廣告攔截,避免使用者行為被追蹤以及拖累網站加載,提升網站瀏覽速度。 Firefox Focus Android 下載:請點此 而 Chevelle.fu 7 年前
Google Google 搜尋 科技生活 搜尋結果 刪除請求 個人隱私 歐盟判決結果出爐,網路服務商必須尊重使用者消失的權利(無誤 圖片引用來源:Shutterstock;原文引用來源:CNET2012 年期間,歐盟所提出加強網路使用者隱私防護的法案,在週一由歐盟司法法院落槌定案,往後身處歐盟區的所有網路使用者,都有權利要求搜尋引擎、社群服務提供者,將個人資訊相關的連結自搜尋結果中刪除,或者是不被相關服務檢索。具體說明如下:「若在搜尋服務中輸入個人姓名,所得到的搜尋結果出現可直接連接內含個人資訊的網頁,該資訊的擁有者可直接與服務商接觸」,原則上之後就可以跟服務商協調,看是要直接刪除抑或進行保護使用者隱私的後續處理。如果該服務提供者不願意為使用者進行後續處理,則可以請有關單位行文該服務商,來刪除相關連結,不過還是有條件限制, Casper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