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加州 Uber lyft 加州「零工經濟」提案獲得過半支持 Uber、Lyft 與司機、外送人員間可保持承攬模式營運 加州過半選民支持現有零工經濟模式,Uber合作司機、外送服務人員等能以獨立個體形式,透過Uber等服務平台承攬服務項目,同時也不用被視為是Uber等服務僱員身分。 代表更多人期望能以更具彈性時間接單謀生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結果陸續開票,在加州進行公投的第22號提案目前也已經在76%開票結果中獲得58.5%支持率,意味Uber、Lyft等藉由App媒合服務資源與需求的營運模式,將可不受今年初正式啟用全新勞工法案 (AB5)影響,依然可維持讓合作司機、外送服務人員等能以獨立個體形式,透過Uber等服務平台承攬服務項目,同時也不用被視為是Uber等服務僱員身分。 而這樣的結果,更代表既有零工經濟發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Uber lyft 加州推零工經濟公投 結果將決定 Uber、Lyft 等 App 媒合服務營運前途 從整體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將近過半民眾傾向支持Uber、Lyft等業者立場,因此預期將能讓加州零工經濟模式維持既有模式,同時更可讓Uber等業者每年節省超過上億美元的僱傭成本。 Uber等業者為此投入上億美元資金鼓勵民眾投票 除了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令人關注,加州地區配合此次大選進行的第22號提案 (Prop. 22)公投結果也讓不少人關注,因為將決定Uber、Lyft,乃至於Doordash、Instacart、Postmates等藉由App媒合零工需求未來營運模式。 在上個月,上訴法院仍裁定Uber、Lyft必須遵守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所作出決定,以利符合今年推動的全新勞工法案規定,亦即將合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Uber lyft Uber、Lyft 加州上訴失敗 必須將司機視為正式員工 Uber、Lyft先前曾試圖透過新提議避免全新勞工法案造成影響,其中包含針對合作司機的最低工資、醫療補貼與意外險等補助,但依然可維持讓合作司機是以臨時聘僱員工身分提供服務,而非Uber或Lyft所屬正式員工。 可能將使Uber、Lyft服務模式面臨改變,或是選擇退離加州市場 美國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在今年6月裁定,要求Uber、Lyft必須將旗下合作司機視為正式聘僱員工,以利符合今年1月起生效的全新勞工法案「Assembly Bill 5 (AB5)」。而雖然Uber、Lyft後續提出上訴,但顯然仍未能說服法院推翻原本裁決。 在上訴法院仍裁定Uber、Lyft必須遵守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所作出決定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電動車 Uber Uber 2040年將全面採用電動車載客 將提撥 8 億美金協助司機換車 目前Uber已經在美國與加拿大地區開始向使用電動車提供服務的司機提供每趟額外1美元補貼,但使用者若選擇以電動車搭乘的話,則必須在每次行程額外支付50美分費用。 計畫在2025年之前提撥8億美元協助合作司機更換車輛 Uber宣布,預計在2040年使其服務平台合作車輛全面改為電動車,並且計畫在2025年之前提撥8億美元協助合作司機更換車輛。 依照Uber說明,在2025年之前提撥8億美元協助合作司機將車輛更換為電動車的作法,將包含與汽車廠商合作採購,或以租賃使用方式,讓合作司機能以相對折扣價格換購電動車。 在今年2月公布數據,Uber已經在全球地區累積合作超過500萬名司機,同時也與通用汽車、雷諾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Uber lyft 加州新勞工法案難落實 Uber 執行長認為合作司機更看重工作自由度 也是 Uber 服務的主要動力 先前加州施行的AB5法案,要求企業必須將臨時雇員視為正式員工,造成與眾多司機合作提供乘車服務的Uber、Lyft營運模式受到衝擊。 在美國加州法院於8月10日頒布禁令,要求Uber、Lyft等app預約叫車服務必須將合作司機視為正式員工,不能視為獨立工作承包合作人員。而對加州法院頒布禁令,Uber執行長Dara Khosrowshahi稍早藉由個人Twitter強調,確保合作司機工作自由度,正是推動Uber服務的主要動力。 Dara Khosrowshahi以咖啡師工作型態為例,說明咖啡師必須按照咖啡館經營者指示按時上班,甚至不能在未取得同意就不工作,同時也無法按照個人意願安排工作時間、項目。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Uber COVID Hub Uber 推出 COVID Hub 分析司機載客數據 協助釐清病毒感染途徑 在Uber公布數據裡,目前COVID Hub項目已經累積記錄202萬組司機與乘客接觸記錄,同時每週平均被存取2.8次,同時39%存取COVID Hub項目內容的使用者會透過相關數據分析內容。 同時也強調目前針對合作司機、乘客健康安全提供進一步防護 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美國境內仍未減緩,Uber透過對應旗下乘車服務使用數據的COVID Hub項目,藉此分析司機或乘客可能曾接觸感染者的情況,以利在地政府進行更以效率的隔離措施。 Uber表示,此項名為COVID Hub的數據分析項目預計會在提供Uber服務地區提供使用,藉此讓各地區的政府機構、衛生單位進一步追蹤曾經使用Uber服務,並且可能被感染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日本 Taxi Uber Uber 與日本關東三大在地計程車業者合作 年底前服務覆蓋東京都內中心區域 由於日本境內對於白牌車輛搭乘模式採取嚴格管制,因此Uber在美國境內採與與一般司機合作營運方式,在日本基本上無法推行,因此僅能以與計程車業者合作,並且以政府核准營業車輛提供載客的Uber Taxi服務營運。 未來預期與更多在地計程車業者合作,預期也會推出更多服務項目 Uber從2018年便與在地計程車業者合作,並且在鄰近本州神戶市、透過明石海峽大橋連接交通的淡路島率先提供服務,後續才將服務擴展至名古屋等關西地區,目前終於宣布進入日本關東地區,並且確定開始在東京地區提供服務。 目前在東京地區提供服務,Uber分別與日之丸交通、東京MK集團,以及Ecosystem三家計程車業者合作,未來更計畫與更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Uber lyft Uber、Lyft 被加州裁定必須將合作司機視為正式員工 加州此項法案是希望保障派遣性質工作人員、約聘人員,或是以工時計算薪資的工作人員權益,避免企業輕忽此類工作人員相關權益,或是利用此類聘僱人員避稅。 聽內容: Uber、Lyft方面自然對此繼續抗爭 美國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裁定,要求Uber、Lyft必須將旗下合作司機視為正式聘僱員工,以利符合今年1月起生效的全新勞工法案「Assembly Bill 5 (AB5)」。 在此之前,Uber首席法律顧問Tony West曾表示基於公司營運核心是在於媒合運輸需求,而非透過合作司機產生商業價值,因此依照現有法令並不會將合作司機視為正式雇員。 但這樣的堅持,顯然會與加州今年開始實施的全新勞工法案牴觸。 新勞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Uber Grubhub Just Eat Takeaway.com 荷蘭餐飲外送服務 Just Eat Takeaway.com 擊退 Uber 以 73 億美元收購 Grubhub Just Eat Takeaway.com與Grubhub合併後,預期將可形成總營收規模達21億歐元 (約23.8億美元)的大型餐飲外送服務公司。 聽內容: 將建立全情規模最大、營收最高的餐飲外送服務 在傳出荷蘭餐飲外送服務Just Eat Takeaway.com,以及位於柏林餐飲外送服務Delivery Hero均有意加入競爭收購Grubhub之後,Just Eat Takeaway.com證實將以73億美元金額收購Grubhub,連帶迫使Uber退出收購競爭。 Just Eat Takeaway.com預期以每股75.15美元股票,同時總值達73億美元價格收購Grubhub,預期可藉由G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Uber Grubhub Just Eat Takeaway.com Delivery Hero 歐洲兩大餐飲外送服務 將與 Uber 競爭收購美國第三大餐飲外送服務商 Grubhub 若由Uber出資收購Grubhub,交易內容可能會面臨市場壟斷調查,而由歐洲業者Just Eat Takeaway.com或Delivery Hero出資收購的話,面臨市場壟斷調查的風險顯然會降低許多。 荷蘭Just Eat Takeaway.com與德國Delivery Hero成為新挑戰者 日前傳出Uber計畫收購同為提供餐飲外送服務的Grubhub,但此項交易可能出現其他競爭對手,其中包含位於荷蘭提供線上食品訂購與遞送服務的Takeaway.com,以及創立於2001年、提供餐飲外送服務Just Eat,兩者於今年初合併的新公司Just Eat Takeaway.com,和位於德國柏林、 Mash Yang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