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NASA 地球 月球執行任務 NASA 著手制訂月面時間系統 確保登月任務安全 NASA 宣布將制訂全新月面時間系統,以解決月球與地球時間差異造成的問題,有助各國在月球執行任務時使用統一時間,避免影響安全。 美國太空總署宣布著手針對月球制訂全新月面時間系統,以利能與地球上的時間進行協調,讓日後前往月球執行任務能避免因時間誤差產生錯誤。 由於引力、自轉週期影響差異,使得月球上的時間與在地球時間會有明顯差異,加上各國在月球執行任務都是以自身在地球所在時區紀錄資料,因此會有資料數據無法統一問題,因此日前各國開始計畫制訂統一月面時間系統,讓各國執行月球任務時使用,避免影響相關任務執行安全。 除了美國政府要求太空總署與商務部、國防部、國務院、交通部合作,預計在2026年以前完成制訂 Mash Yang 7 個月前
新奇搞笑 太空 地球 人造衛星 目前有多少顆衛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 根據聯合國外太空事務廳(UNOOSA)統計,截至2024年6月地球環繞著11,780顆人造衛星。大部分集中在距離地球200-2000公里的低軌道上。過度擁擠的軌道或將為人類帶來新的挑戰,一方面過多的人造衛星發出的光線會加劇光污染,不僅影響天文觀測,還可能擾亂生態系統。另一方面隨著衛星數量劇增,發生碰撞的風險也將升高。一旦引發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將會產生一連串的衛星相撞,導致大量太空碎片,引發更多的碰撞,最終可能讓整個軌道區域無法利用。 雖然太空看似無邊無際,但軌道資源卻是有限的。適度利用和合理規劃軌道資源勢在必行,否則人類可能因過度開發而被困於地球。我們正在邁入成熟 Twelve 10 個月前
科技應用 地球 google earth 縮時攝影 Google Earth 帶來史上最大改版,以縮時攝影功能見證 37 年來的滄海桑田 Google Earth / Google 地球自 2005 年正式推出後,是許多人用以探索地球每個角落的 Google 特色服務,而 Google 宣布 Google Earth 將進行自 2017 年改版後最大規模的更新,以全新的縮時攝影/ Timelapse 功能,將過去 37 年、高達 2,400 萬張的衛星照片構成互動 4D 體驗,見證地球這 40 年來的滄海桑田。 ▲把近 40 年以來龐大的衛星影像 ▲透過先進 3D 技術產生的縮時攝影影片將會透過平移、縮放與探索迅速更新 由於氣候變遷、各式的天災或是建設,地球在這短短的 40 年之間以有許多變化,如融化的冰冠與後退的冰川,因為地震 Chevelle.fu 4 年前
在地生活 地球 望遠鏡 火星衝日 台北市立天文 火星特別靠近的時刻 錯過再等15年 今晚10點都市肉眼也能看到 火星、地球和太陽幾乎排成一線稱為「火星衝日」,地球夾在太陽與火星中間,最近的發生日將會在10月14日。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表示屆時火星上的表面塵暴、雲與極冠等明暗變化都能夠輕易用肉眼就能看見。因為這次距離較近,一般認為在都市內路燈或大樓較少的公園,就能直接用肉眼或儀器觀測。天文館推測火星距離最靠近地球的時間點,將會在10月6日的晚上10點18分,應該是15年內最適合觀察的機會。 火星衝日前後1個月都看得見火星 台北市立天文館也在網頁中提供了便民的觀測方式,在10月19日國父紀念館西側廣場,特別舉辦了觀測火星衝的活動,將專業的大型天文望遠鏡移出室外。參加的民眾能直接透過望遠鏡觀測火星,如果不使用望 討喜小姐 4 年前
應用教學 台北 地球 21 時間 月球 直播 嘉義市 線上看 2020 6 日蝕 台北天文館 日食 日環蝕 日環食 2020年6月21日台灣日環食觀賞攻略:日食時間、觀測地點、線上直播、錯過再等195年 依據沙羅週期,每個地區發生日食的時間間隔都不相同,前一次台灣可以見到的日環食在2012年,而若是錯過這次2020年6月21日的日環食觀測機會,下次則要在將近200年後的2215年才能遇見台灣的日環食了。本次日環食從非洲內陸橫跨西太平洋,幾乎整個亞洲都在日環食的可見範圍內,台灣將在6月21日下午14點之後,從金門到台東各地陸續出現日環食,其他地區也可以見到日偏食景象。本篇介紹2020年6月21日日環食的起訖時間、觀賞地點、線上直播位置,也提醒民眾在觀測太陽時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免造成眼部永久性的傷害。 2020台灣日環食YouTube直播線上看:各縣市日食現場直播 台北天文館 日環食直播 嘉義 Zero圈圈 4 年前
新奇搞笑 NASA 地球 海洋 海水 抽乾海水好吃驚,看看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0%這些地方大部分都沒有見過。影片將NASA在2008年製作的影片重製成4K影片,假想將海洋抽乾後地球的樣子。每一階段海平面下降後的樣貌都清楚呈現。在140m下就開始有變化了;約在2000~3000m大海中開始見底,至6000m大部分的海洋都排空了,除了最深達10,911m的馬里亞納海溝。 Twelve 5 年前
科學新知 地球 地核 當地核完全冷卻 地球就會變得冰冷而死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譯者:董曉汾 我們星球的核心是一個滾燙的地方。當然,在寒冷、黑暗的清晨,或者在隆冬時節,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但在地球表面之下,有一個幾乎完全由金屬構成的灼熱中心。外核是一種鐵鎳合金,在內核和地幔之間起緩衝作用,地幔是一層岩漿和熔融岩石。內核是一個堅固的富含鐵的球體,大約有750英里(1,207公里)厚。它也是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氣溫高達11000華氏度(6093攝氏度)。 隨著這些天關於全球變暖的有害影響的討論,你可能會認為地核可能會稍微冷卻下來。事實上,我們需要地球的中心保持熾熱,這樣才能保護地球免受潛在的有害太陽風和碎片的傷害。 地核和太陽表面一樣熱。從45億年前就開始了,在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5 年前
新奇搞笑 太陽 火星 地球 月亮 金星 木星 剖開行星還有戲的星球儀扭蛋 日本Qualia公司推出行星系扭蛋,一共六款,有地球、火星、太陽、木星、月亮、金星。 把星球儀打開裡藏有固定座,組裝完成後可以手動欣賞每個星球的風景。 售價200日元這裡這裡看更多。 Twelve 7 年前
地球 太陽眼鏡 科技生活 臭氧層 WHO 世界衛生組織 紫外線指數手機檢測器 紫外線的傷害因為地球臭氧層破洞而更加嚴重,過量曝曬增加皮膚癌或是白內障的風險,公衛組織建議紫外線指數大於等於3級(低量級)時就要採取保護措施,像是塗防曬、戴帽子等。如果你不知道指數是多少,也可以自備一個檢測器,隨時注意狀況。這個兼容iPhone /Android手機的裝置,只要插在手機耳機孔上,配合APP即可有紫外線指數的參考資料,分有五種等級,依照WHO的等級,在黃色時就應該要穿戴衣帽及使用太陽眼鏡。售價4980日元這裡有賣。你或許會喜歡有了這張卡,國外旅遊無限上網吃到飽線上申辦這個,送掃地機器人 Twelve 8 年前
地球 坐墊 創意設計 星球 PP棉 一次擁有一整個星系的坐墊枕 這組坐墊枕每個都圓圓的,布料印上星球的顏色,對於不是天文迷的可能只看的懂地球,不過既然是坐墊,那麼只要靠起來舒服最重要,其他形狀、大小比例精不精準都不重要了。使用短絨面料,內部PP棉填充。一組13顆售價379美元這裡有賣。 對這個商品有興趣嗎?在 Twelve 9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