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天堂 Steam必買話題新遊戲總整理 steam 回憶 阿茲海默症 劇情 解謎 水遠山遙 Steam敘事解謎水遠山遙 拼湊阿茲海默症患者記憶、圖文併茂的動人小品 由Intentional Studio推出的敘事解謎遊戲水遠山遙,故事講述主角「小水」在一次意外後醒來發現自己竟然已經年老,於是開始尋找線索,希望能拼湊出遺失的記憶。遊戲注重劇情與畫面表現,玩家將可使用滑鼠進行特定的互動,而在解謎方面遊戲使用了包括圖像轉場、元素拼接等方式推進,玩家可以細心探索,逐漸揭開過往的真相。 回溯時光尋找記憶碎片 穿梭圖像的精緻謎題 水遠山遙故事圍繞著少女「小水」展開,那天小水終於鼓起勇氣,決定要在暗戀的人出海之前向他告白,想不到在碰撞意外中昏倒,醒來發覺自己已經變成老婆婆。遊戲為劇情導向,玩家可以滑鼠點擊讓人物互動,另外遊戲也加入了非常多流暢的動畫片段,玩家將以小水的 Zero圈圈 4 個月前
科技應用 阿茲海默症 aws 人腦地圖 艾倫研究所與 AWS 攜手開發人腦地圖以治療神經性疾病 艾倫研究所與AWS利用單細胞技術和雲端運算,共同繪製人腦地圖,期待提升對阿茲海默症等腦部疾病的診療能力。 美國艾倫研究所 (Allen Institute)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協助下,藉由AWS旗下技術建立腦知識平台 (Brain Knowledge Platform),藉此致力更進一步了解人類大腦,進而可協助診斷、治療諸如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相關疾病。 數據統計,腦部相關精神與神經疾病影響美國境內人口約五分之一以上,每年約造成1.5兆美元的經濟損失。由於大腦是人體最複雜且難以了解的器官,加上關於大腦的研究資料相當龐大、多元且分散,因此難以透過標準化科學語言進行描述,使得人類對於此器官 Mash Yang 1 年前
科技生活 阿茲海默症 抽血 檢驗 阿茲海默症將可藉抽血檢驗於發病三年前確認 圖文引用來源:The Verge、New Scientist、Nature(須訂閱)根據一篇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中的論文,透過抽血檢驗,將可於阿茲海默症發病三年前確認其可能性。 該抽血檢驗內容主要是分析血液中目前已知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十種化學物質濃度,準確率可達 96%;研究人員自五年前開始,持續觀察 525 位七十歲以上、當時認知功能仍健康的年長者身心狀況,而在觀察期結束後,參與實驗的受試者當中有 28 名年長者確認罹患阿茲海默症或出現其他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前期症狀。隨後研究人員開始針對血液樣本進行分析,發現這些具阿茲海默症指標性意義的化學物質在罹患阿茲海默症或出現前期症狀的年長者中,濃度 Casper 11 年前
科技生活 阿茲海默症 失智 海馬迴 記憶力 [科技新報]肝臟搶劫大腦 瘦了肚子損了記憶 先前的研究顯示出腹部肥胖的人比一般人多出三倍發生記憶喪失與失智的機率,現在科學家可能知道為什麼了:你的肝搶劫你的腦。為什麼?因為大腦處理記憶與空間定位的海馬迴,與肝臟燃燒腹部脂肪時,都會需要用到一種叫做 PPARalpha 的蛋白質,兩邊在搶貨時一定會影響原有的功能。 這項由美國芝加哥 Rush 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當然人體積存了腹部脂肪,肝臟肩負起了代謝脂肪的任務,並且消耗掉體內的 PPARalpha,如果消耗光了自己的庫存,就會四處搜括,由於海馬迴在運作時也需用到 PPARalpha,因此肝臟的動作就會影響海馬迴,影響了記憶與學習的過程。 研究團隊首先養出 PPARalpha 缺乏的小 科技新報 11 年前
科技生活 腦神經 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老年痴呆症 [科技新報]聞不到花生醬? 小心你得了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工具缺乏,一直是醫界感到棘手之處,因此也是許多學者研究方向。現在可能還有另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可以判別:聞一聞花生醬。 左鼻孔不靈敏:阿茲海默症?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嗅覺與味覺中心的研究團隊指出,大腦顳葉前端是幾個阿茲海症病患率先退化的區域之一,這個區域主管嗅覺處理與新記憶的形成,也就是說,在阿茲海默症病患認知功能漸漸崩潰的過程中,這兩種功能是很快就喪失的。 佛羅里達大學研究生 Jennifer Stamps 設計一個實驗,測試受試者對花生醬的嗅覺靈敏度。她要求受試者閉上眼睛,並塞住一個鼻孔,然後在受試者的不同距離放花生醬,看他們在多近的情況下會聞到花生醬的味道,接著換另一個鼻孔, 科技新報 11 年前
dna 科技生活 RNA 腦神經 阿茲海默症 [科技新報]未來可透過驗血早期發現阿茲海默症 上週「研究解開阿茲海默症蛋白質堆積之謎 睡眠不足也有關」報導了好幾項近期關於阿茲海默症致病機轉的研究,但大家關心的可能是「我要怎樣知道自己有沒有阿茲海默症」?一份即將刊登於「神經學年報」(Annals of Neurology)月刊的研究,說明已經可以在症狀發生的十年前就檢測出來,給予醫師與病患充足的治療與準備時間。 粒線體DNA是關鍵指標 發展有效的檢測方法一直是醫學界努力的目標,因為現階段可以說沒有實用的方法,往往都是等到症狀出現才能確診。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有症狀或無症狀病患的腦脊髓液中,粒線體 DNA 數量都比正常值低,這代表做為細胞能量供給來源的粒線體功能衰弱,細胞可能因此死亡。用 科技新報 11 年前
基因 睡眠 科技生活 腦神經 阿茲海默症 [科技新報]研究解開阿茲海默症蛋白質堆積之謎 睡眠不足也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失智症中常見的「阿茲海默症」,2010年全球超過3500萬病患,到2030年增加近一倍,台灣部份據統計2012年失智症患者約17萬人,預估2036年30萬人,2056年62萬人,那時你幾歲?在聽起來如此恐怖的敘述之下,眾多科學家投入研究努力阻止災情擴大,最近就有了多項新發現。 發現阿茲海默症嫌犯的始作俑者 堆積在腦部神經元周圍的 β類澱粉蛋白被認為是阿茲海默症的嫌犯之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者發現,製造出 β類澱粉蛋白的一種 BACE-1 酵素,會與一種叫做「前類澱粉蛋白質」產生連接,然後將前類澱粉蛋白質切段,因此若能將前類澱粉蛋白質與 BACE-1 分隔開,就可以阻止 科技新報 1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