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搞笑 泡麵 脂肪 垃圾食物 3D有圖有真像 肥胖警示心存戒心更有效果 大家都知道餐餐垃圾食物、高油高鹽不符合人類身體使用手冊的原則,但就是做不到,煙盒有警示圖文讓你少抽二根,泡麵炸雞排到那裡去找恐嚇的畫面呢?這個肥肚警示泡麵蓋把吃完高碳水後的肚子真實呈現出來,還沒吃就先看到未來脂肪出來跟你打招呼,本來聞起來很香想要再多吃一碗就會節制一點。 還有穿褲子版本,看起來很難呼吸克制食慾效果加倍(X)。 售價1980日元這裡這裡有賣。 Twelve 2 年前
新品資訊 啤酒 脂肪 啤酒花 號稱可以瘦肚肚的啤酒風味飲料 旗下有很多啤酒產品的日本食品大廠麒麟將要推出一款科學實驗証實有效減少胃部周圍脂肪功效的飲料,奧妙就在於「熟成啤酒花的苦味酸」成份。公開實驗方法是統計BMI介於 25~30之間的成人男女共200名,每日分別服用安慰劑或此飲料350ml,在12週之後比較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的差異,有喝飲料的人減少的比較多。 這樣的飲料0酒精、0卡路里、0糖類和0嘌呤,不含麥汁又加了一堆膳食纖維像是健康食品一樣到底好不好喝呢?特別強調喝起來沒有人工味適合每日飲用又有啤酒花香,配餐剛剛好呢啾咪♥~預計在10/15上市,這裡看更多。 Twelve 5 年前
科學新知 基因 脂肪 DOK5 吃不胖好羨慕 原來可能跟基因變異有關 研究發現DOK5基因出現變異時,胰島素的敏感度會降低,因而降低血糖轉化為脂肪的比例,會比較吃不胖。 (圖片取自pixabay)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不易肥胖,時常吃零食、宵夜卻不怎麼長肉。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中研院生醫所教授沈志陽與台塑王詹樣公益信託合作的研究發現,基因變異或許跟不易吃胖的體質有關! 沈志陽藉由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裡一萬筆血液分析、生活習慣調查的資料,比較未控制體重且有吃宵夜習慣的民眾的身體情況,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或等於24的過重、肥胖族群,其DOK5基因位點正常,而數值小於24的族群,則有DOK5基因位點變異。換句話說,DOK5基因位點變異可讓 Knowing 6 年前
科學新知 水果 脂肪 GI 水果也會吃出脂肪肝 吃高GI值水果要注意 一天攝取的水果,平均而言約200~400克的水果即可,約是一至二份水果。吃進太多水果會攝取過量糖份,對身體往往是弊大於利。 (圖片取自pixabay) 一直以來,許多減肥人士與健康專家都呼籲多吃蔬菜水果,但飲食貴在均衡,偏重或偏廢一樣可能都會出大問題。其中,因為水果中的高糖分,以及果糖容易轉化為脂肪囤積的特性,許多愛吃水果的女性竟有嚴重的脂肪肝現象! 許多水果的GI值很高 所謂GI值是指某個食品吃入肚中對血糖的影響程度,又叫「升糖指數」;本來升糖數值是提供糖尿病患者做飲食參考用的,近年來成為熱門的減肥參考指標。當血糖快速飆升時,為了舒解過多的血糖,大腦會下指令給胰臟分泌胰島素進入血液把糖分轉換 Knowing 6 年前
科學新知 牛奶 啤酒 酒精 脂肪 啤酒肚不上身?開喝前先來點酸奶或牛奶吧! 在喝啤酒之前適量喝一些酸奶或牛奶,這些食物能抑制人體對酒精的吸收,還能夠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 (圖片取自pixabay) 台灣喝啤酒的風氣越來越盛,不管冬夏,啤酒與下酒菜是許多人最愛的舒心飲食。偏偏啤酒容易使人變胖,或許「啤酒肚」一詞就是因此而來。其實常喝啤酒未必會變胖,只要注意一些飲食小撇步。 啤酒之所以會讓人變胖,一部份是因為其順口的口感容易使人攝取過多酒精,而酒精是高熱量的物質;另一個原因 ─ 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 啤酒會使人胃口大開,導致人們喜歡邊喝啤酒邊吃高熱量的下酒菜,這樣當然容易變胖。 另一方面,身體往往會優先代謝酒精,所以其他攝取的糖份等物質會延遲代謝,這一延遲就是熱量 Knowing 6 年前
科學新知 脂肪 油炸物 反式 秋天容易氣喘、過敏發作?可能是油炸物裡反式脂肪惹的禍 根據衛生署的規定,食品裡的反式脂肪含量若不超過0.3%廠商可標示為0。也就是說,喝下300毫升標示為「0反式脂肪」的飲料,實際上最多可能吃入了9克的反式脂肪。 (圖片取自pixabay) 秋天天氣漸涼,食慾隨之上升,尤其是油炸物等高脂食品,特別讓人垂涎;偏偏油炸物屬於秋季應忌口的食品,因為油炸物裡的反式脂肪正是秋季易誘發的氣喘的誘發物質。 什麼是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過往被認為是好過豬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但後來發現反式脂肪不僅無法被肝臟代謝,還會黏在血管壁上,導致高血脂、脂肪肝等危害;除此之外,反式脂肪容易使不利人體健康的低密度脂蛋白上升,因而增加腦中風、心臟病的罹患機 Knowing 6 年前
新品資訊 百事可樂 脂肪 保健食品 可口可樂也推出官方認証的「保健可樂」飲料 日本可口可樂將在下個月上市一款號稱研發6年的可樂產品,口味不變,感覺就是從食物界最低等級:「零食」 升級更新為高科技的「保健食品」,日本官方認証可抑制脂肪吸收的機能性飲品。內含腸胃道難消化的麥芽糊精(膳食纖維),可在餐後減少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含量上升,這樣的飲品其實台灣在前幾年推出受到不少爭議,百事可樂也推出過。感覺不可思議,其實日本在2003年就開始實施相關的法令,產品上市前交由審查,能提出所含成份對人體有益足夠的證據(數據),即可以宣稱有特定功效,並且給予特定保健用食品核可的標章。先不說會不會真的愈喝愈健康,不過以市場角度與需求,會推出這樣的產品也是可以理解的。這裡看更多。 Twelve 8 年前
減肥 科技生活 脂肪 腸道菌種 飲食控制 [科技新報]減肥成功又復胖? 高脂飲食讓胃覺得沒吃飽 相信許多人都曾下過決心減肥,也成功減了好幾公斤重量,但往往噩夢就會來臨:復胖。不要太責怪自己,有時候這不是你的錯。科學家發現一些肥胖的人,胃部通知腦部「已經吃飽了」的機制失效,這將造成人們不易節制飲食,復胖也就不意外了。 高脂飲食讓胃部神經變遲鈍 澳洲阿德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博士生 Stephen Kentish 研究高脂與普通飲食與腸道功能的關係,結果發現長期攝取高脂飲食,胃部負責將「飽食感」傳遞至腦部的神經變得不敏感。這項研究刊登於「國際肥胖症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該校助理教授 Amanda Pa 科技新報 11 年前
減肥 糖尿病 科技生活 脂肪 成癮 腸道菌種 飲食控制 [科技新報]林杰樑醫師也曾呼籲少吃的高果糖漿,近來研究顯示會讓你上癮 甫過逝的林口長庚腎臟科教授、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醫師,在2013年初曾發表過一篇「少吃玉米果糖」的文章,陳述市售許多含糖飲料都有高果糖玉米糖漿,「現代人的肥胖、脂肪肝、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都是可能與過度食用玉米果糖有關。如此所發生的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中風、肝硬化、腎臟病,都會產生嚴重的健康傷害。」半年多過去,又有一些新的研究報告出爐,接續著林醫師諄諄告誡社會大眾的志業。 高果糖玉米糖漿讓你上癮 林醫師在文章中列舉了幾項研究,指出高果糖玉米糖漿對人體臟器有害,但有趣的是林醫師並沒有直接論斷它的毒性,不過日前一份研究或許提供了更明確的線索。這份發表在2013年加拿大神 科技新報 11 年前
減肥 運動 科技生活 脂肪 [科技新報] 運動讓脂肪改過自新 減肥的方法多到數不完,但「運動」往往是其中最有「道德正當性」的建議,因為原理最簡單也最健康:運動消耗更多熱量。雖然很多人可能會說「我有運動但也沒瘦啊」,但一項剛出爐的研究報告顯示,就算沒有瘦,運動的過程也有助於身上的白脂肪轉變為褐脂肪,可以讓身體消耗掉更多熱量。 運動有助產生褐脂肪 其實人體內的脂肪有白脂肪與褐脂肪(註1)兩種,前者就是大家惟恐避之不及的皮下脂肪,後者在嬰幼兒及冬眠的哺乳類動物身上較多,一般成年人很少。白脂肪的功用是儲存熱量,褐脂肪則剛好相反。美國糖尿病醫學會會議中發佈的研究指出,騎單車12週後的人類,身體提高代謝機能,轉化出更多褐脂肪,進而影響到身體其他組織。 至於到底影響了 科技新報 1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