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消息 雲端服務 nvidia 虛擬化 grid kepler cloud gaming grid vca 區分娛樂與工作站應用,VCA 與 Gaming 同為 GRID 卻略有不同 NVIDIA 自去年發表 GRID GPU 虛擬化技術後,除了原本針對雲端遊戲之外,又在今年 GTC 公布針對伺服器的 GRID VCA "Virtual Computing Appliance" ,在香港舉行的 SIGGRAPH Asia 2013 , NVIDIA 再針對兩種不同的規劃應用與細部差異性進行介紹。GRID Gaming 的部分,昨日已經有一篇文章介紹,詳請可見:此篇;昨天所介紹的 K340 與 K502 可分別對應到 GRID VCA 的 K1 與 K2 卡,但 GRID Gaming 主要是進行切割的虛擬化應用,一個虛擬終端無法分配到一顆以上的實體 GPU 資源,並以虛擬成 Chevelle.fu 11 年前
電影 nvidia geforce red quadro 4k kepler 科技生活 RED 與 NVIDIA 合作,透過 GPU 加速讓中小型工作室也能輕鬆剪輯 4K 影片 如果有在注意專業電影拍攝工具的話,或多或少會聽過 RED 的攝影機,自三年前在電影工業默默無名,至今有 58% 的好徠屋電影已經使用 RED 的設備進行拍攝,尤其在 4K 顯示器漸成趨勢, RED 甚至已經提供 6K 拍攝設備,最新的 Red Carbon Dragon 可進行 6K 等級攝影,重量更只有現在的 Red Epic 的 2/3 。不過對一些中小型電影製作團隊來說,處理 4K 影片最頭痛的還是在影片剪輯後製的硬體配備需求;雖然 RED 從五年前起提供基於 DSP 的 RED ROCKET 圖形加速卡,不過該卡僅有影片製作相關功能,且價格恐怕也非一般中小型製作團隊所能負擔;所以 RE Chevelle.fu 11 年前
開箱評測 蘋果新聞 Samsung 三星 atom intel qualcomm nvidia geforce PowerVR Snapdragon TEGRA mediatek a7 kepler mali cortex-a15 adreno exynos armv7 高通 ARMv8 big.little cortex-a7 cortex-a50 2013 年末主流智慧手機處理器款式隨談 又到了近一年的尾聲,今年對於智慧手機市場又是再次出現驚人的發展,除了大小核技術、真假八核之爭,還有 ARMv8 64 位元架構首度投入智慧手機,都是今年熱門的焦點,筆者也簡單針對今年幾家手機應用處理器廠商現階段的主流產品做個簡短的介紹,順便推估這些廠商明年可能的計畫與發展。跳轉開始高通:對於高通來說,今年應該是大豐收的一年,尤其原本代號 S4 Prime 的應用處理器再調整識別名稱策略後,終於以年度旗艦級應用處理器 Snapdragon 800 之名問世,靠著入門與主流的 Snapdragon 200 、 Snapdragon 400 以及中高階的 Snapdragon 600 與 Snapd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eforce gpu kepler gtx 顯示卡 NVIDIA 單芯顯卡旗艦 GeForce GTX 780 Ti 解禁,強調功耗效能比與基礎運算效能 為了因應 AMD R9 290X 的上市, NVIDIA 先前也宣佈將推出 GTX 780 強化版的 GTX 780Ti 應對,這款定價 699 美金的卡皇主打的不僅是極致效能,也標榜比競爭對手更低的 TDP 、發熱,且 NVIDIA 強調,能夠輸出 4K 畫面不代表能夠順暢運行 4K 遊戲與特效,兩張 GTX 780 Ti 足以應付既有遊戲 4K 特效全開的順暢體驗。跳轉繼續GTX 780 Ti 主打解放 16 個 SMX 單元,擁有高達 2,880 個 CUDA 核心,且記憶體採用 3GB 的 384-bit GDDR5 ,頻寬達 7.0 Gbps ,但同時只需要 6+8Pin 額外供電,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pu amazon grid gpgpu kepler 亞馬遜 AWS 開始提供基於 GRID 的虛擬 GPU 加速服務 亞馬遜的雲端伺服器服務 AWS 宣佈將於 G2 提供基於 NVIDIA GRID 的 GPU 虛擬化服務,可提供需要高效能圖形運用,如工業設計、專業繪圖、影像製作、遊戲等,透過虛擬化的 GPU 取得運算級 GPU 效能。NVIDIA GRID 是基於 Kepler GPU 架構的延伸產物,相較一般產品, GRID 並未提供強制的 GPU 定義,故以實體虛擬化的形式可定義為消費級的 GeForce 、專業繪圖的 Quadro 甚至運算級的 Tesla ,等同透過設定可實現虛擬化的 NVIDIA Maximus 。 同時具備資源可分配性,可針對圖形需求不同切割適合的資源,甚至如電影級特效製作亦可並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pu 電競 kepler 顯示卡 windows 8.1 分享遊戲攻略、對戰勝局的便利工具, NVIDIA ShadowPlay Beta 快速體驗 昨天台灣時間近午夜左右, NVIDIA 發布了新版的 GeForce Experience 1.7 Beta ,其中也預載預告已久的 ShadowPlay 遊戲錄影功能,要使用 ShadowPlay 的限制大致上就是要具備 Kepler 架構的 NVIDIA GTX 級桌上型顯示卡(筆電用的不行呦!),因為此項功能是透過內建的硬體編碼架構進行影像錄製,要此等級以上才搭載硬體編碼架構。跳轉繼續介紹甚麼是 ShadowPlay ?再簡單解釋一次它的特色以及原理;所謂 ShadowPlay 就是針對遊戲進行即時的影像側錄,並會無視遊戲實際解析度,以 Full HD 60fps 的品質儲存 .MP4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pu kepler 顯示卡 因應 AMD 新卡推出, NVIDIA 祭出新單芯卡皇 GTX780 Ti 與降價攻勢 NVIDIA 宣布將在美西時間 11 月 7 號推出新一代單芯卡皇 GTX 780 Ti ,預估售價 699 美金,以因應 AMD 全新旗艦卡 R9-290X ;另外 GTX 780 以及 GTX 770 即日起建議售價也調降為 499 美金與 329 美金。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pu kepler 顯示卡 nvidia shield NVIDIA 將於 28 號釋出 ShadowPlay 以及 Game Stream 機能 圖片來源: NVIDIA BlogNVIDIA 宣佈,已經預告多次的遊戲影像錄製功能 ShadowPlay ,還有日前隨 Shoield 發售公佈的 Game Stream 的正式版本,將在 10 月 28 日正式隨著 GeForce Experience 1.7 開放,這兩項技術都是透過 Kepler 架構的 GeForce GTX 600 以及 GTX 700 顯示卡的 H.264 硬體編解碼能力進行影像擷取,並用在影像紀錄以及影像串流。新聞來源: NVIDIA Blog( ShadowPlay),(Game Stream)跳轉繼續ShadowPlay 將提供兩種不同的模式,分別是 Sha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ASUS nvidia geforce 電競 kepler g-sync 垂直同步 針對專業電競顯示器的順暢顯示體驗, NVIDIA 公佈 G-Sync 影像處理模組 圖片來源: NVIDIA BlogNVIDIA 甫在加拿大舉辦的遊戲開發大會上宣佈數個新技術,其中針對電競顯示器推出 G-Sync 模組,此模組是為了消除當代顯示器是基於電視機定下的 60Hz 的掃描更新率,導致在顯示卡在無法穩定的輸出 60fps 而產生影像訊號不同步的破圖,雖可透過 V-Sync 垂直同步的方式減緩此現象,但卻會造成影像的同步率下降,對於需要高反應速度的遊戲如 FPS 遊戲相當不利。G-Sync 模組是針對 NVIDIA GTX 系列顯卡的特色以及遊戲軟體最佳化進行開發,在顯示卡的更新速度與顯示器發生不同步時透過硬體演算進行即時性的校正,藉此使顯示卡輸出的信號能符合電視的掃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Razer 電競 kepler haswell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雖然整體筆電市場狀況不樂觀,不過在高單價筆電市場仍有一個產品線異軍突起,就是這幾年越來越熱門的電競筆電。從前年原本只專注於電競周邊的 Razer 宣布進軍電競系統後,一連推出 Blade 以及 Edge 後,也為電競筆電掀起一股風暴;今年宣布新一代的 Blade 產品線,除了原本的 Blade 17 ,也新增 14 吋的 Blade 14 提供新選擇。這次也借到這款主打高質感與電競級規格的 Blade 14 進行動手玩,跳轉繼續Blade 14設計延續 Blade Pro 的金屬極簡風,與蘋果的 MacBook Pro 有那麼一些神似,彷彿是黑化版的 MacBook Pro ,而剛好目前 Bl Chevelle.fu 1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