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印度 Itanium 四核心 硬科技 Whitefield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Intel Xeon MP「Whitefield」(2005年) 時代背景:為了從AMD手上奪回x86處理器的技術優勢,Intel在2005年確定放棄追求高時脈的NetBurst微架構體系,轉向以Pentium M為主的Core微架構後,但Intel仍不放棄搶救Itanium,希望藉由Itanium與Xeon MP共用系統晶片組,以降低Itanium的系統成本,並便於客戶從Xeon MP轉移到Itanium,逐步擴大其市場規模。只不過,這件事碰到了大麻煩,而且看似跟技術扯不上關係。 各位科科如果有長期盯著硬科技,大概也都知道筆者已經寫太多過去的死人骨頭,像Intel AMD過去20年幹過的好事,不但寫到快要脫力,眾人也該看到沒力。不過畢竟夏天到了,今天筆者會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x86 Itanium 指令集架構 IA-64 硬科技:豆知識 64位元的x86和IA-64(Itanium)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源自於日文的「豆知識」是一種生活中少見的知識,一種另類的知識。可有可無,知道就好,不知道也無所謂。 從2018年1月至今,不學無術的筆者在癮科技發表了超過200篇的硬科技文章,只要一論64位元的x86指令集和Intel原本欽定的64位元真命天子IA-64指令集和Itanium處理器,留言區就常常出現讓筆者滿臉黑直線的「高見」,彷彿後者完全從歷史中銷聲匿跡一樣。 講的不客氣一點,不了解Intel在1990年代的64位元戰略規劃,你就無法徹底了解為何AMD的x86-64會讓Intel陣腳大亂,從心不甘情不願的擴充IA-32e/EM64T、一路直到將其正名為Intel 64讓IA-64逐漸消失的發展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HP Itanium PA-RISC 快取記憶體 Superdome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HP的PA-RISC (完) 前面講了這麼多HP PA-RISC這個在眾多伺服器導向的RISC諸神中的「奇葩」,科科們爬文至今,很可能到現在對此還是很無感,但當看到容量大到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第一階 (L1) 快取記憶體,各位絕對瞬間眼睛將為之一亮 (臉上可能還順便掛著三條線),這也是PA-RISC處理器家族最重大的特色。 1991年的PA-7000 (PA-RISC 1.1版指令集首款產品),就已經具備分別多達256kB的第一階指令與資料快取 (同場加映:1992年的初代Intel Pentium是8kB指令和8kB資料),1992年的PA-7100更是驚世駭俗的「1MB指令和2MB資料」(對照組:1993年的IBM Po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HP 伺服器 Itanium risc 指令集架構 旗艦處理器 PA-RIS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HP的PA-RISC (上) 對於像筆者一樣有點年歲或有著資訊技術背景的科科們,一說到那些曾在伺服器市場叱吒風雲、最後一個一個被x86雙雄 (Intel, AMD) 逐出戰場的「RISC諸神」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不外乎至今仍碩果僅存且歷久彌新的IBM PowerPC、長期作為計算機結構「聖經級教科書」教學範例且曾經處處無所不在的SGI MIPS、在血腥異常的效能競技場經常橫掃千軍的傳奇王者DEC Alpha、以及仰仗著Solaris作業系統和龐大軟體資源而興盛一時卻漸漸繁華落盡的Sun/Fujitsu SPARC,但同樣出自於伺服器大廠HP的PA-RISC,似乎就很難帶來同樣令人感到那股似曾相似的「強烈存在感」。 由2位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HP intel Itanium 指令集 80x86 硬科技:「簡報王」和他們的產地Intel Itanium篇 簡報歷史背景:這是一部Intel企圖謀殺自家小孩80x86指令集,最後差點徹底消滅自己全家的驚悚童話故事。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下) 指令集作為電腦的語言,軟體與硬體之間的界面,80x86是一個很糟糕的設計,不限於RISC大師撰寫的教科書和來自眾多競爭者的批評,連創造80x86的生父Intel,自己也不是很欣賞這個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的子嗣。 在1980年代如雨後春筍般一個一個鑽出泥土的RISC(精簡指令集電腦)和企圖將複雜度從硬體轉移到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intel 處理器 伺服器 Itanium 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下) 前情提要:「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1994年Intel與HP合作啟動IA-64指令集與Itanium處理器專案時,那時候HP的處理器研發團隊尚未移籍到Intel,為了保護HP的商業機密,Intel特別建立「防火牆」隔離x86與IA-64的研發人員,妨礙了內部的技術交流,IA-64團隊難以汲取現有x86專案的數據和經驗,加重了研發工作的困難度,替由Santa Clara總部操刀的第一代Itanium「Merced」大延期,埋下了災難的種子。 更糟糕的是,肖想進攻高階伺服器市場的Intel高層,目標在1999年就讓IA-64逐步取代x86,下令「x8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Itanium 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 2017年2月中旬,Intel宣佈開始發貨代號「Kittson」的Itanium 9700系列處理器,是繼2012年的Itanium 9500系列「Poulson」後,睽違五年的「更新」,除了聊勝於無的稍稍提高點時脈,仍沿用與前代相同的老舊32nm製程,與充滿懷舊風的DDR3-1067記憶體規格。Kittson將是Itanium的終點,一場糾纏著處理器巨人的二十年惡夢,也從此劃下了休止符。在今天,腦海中仍對Itanium存有印象者,恐怕不外乎骨灰級電腦玩家,或著年紀不小的企業IT人員吧。 不知道Itanium該怎麼念?科科們就請記得發音很像「唉坦你啞」就好了。 算上後繼的蝴蝶效應(NetBur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Itanium Pentium NetBurst 硬科技: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上) 午夜時分,看著書架上那厚厚一本The Unabridged Pentium 4大磚頭,和P6設計者的回憶錄The Pentium Chronicles,二十世紀末期至今20年內的種種往事,與無數技術專欄作家的不倦筆耕,歷歷在目。 回顧計算機工業史,Intel Pentium 4系列處理器的靈魂:「NetBurst」微架構,堪稱極具特色且極度激進的設計,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拜「Intel只顧時脈不管效能和功耗」這滔天大罪之所賜,事後諸葛其發展歷程,恐怕也是頗具禁忌的話題。僅動用不到五千字的篇幅,訴盡十多年來,累積於筆者內心的點點滴滴,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為了滿足各位科科的求知慾,只好勉力而行了 痴漢水球 6 年前
廠商專區 NEC Itanium awards NEC導入之勞保局大型主機系統 入選2010 Itanium Solutions Alliance Innovation Awards總決賽 Itanium 解決方案聯盟(Itanium Solutions Alliance,以下簡稱ISA)日前公佈,NEC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以下簡稱勞工保險局)所建置的國民年金電腦主機系統,以關鍵任務資料 項目(Mission Critical Data category),入選2010年度Itanium Solutions Alliance Innovation Awards(*1)總決賽。 勞工保險局為順利推動國民年金業務,需要一套可處理約500萬名被保險人資料量的高速資料處理系統。為滿足國民年金系統高標準的效能要求、確保 系統的穩定性、以及高可用性與擴充性,勞工保險局於嚴格的 news.tw 1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