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聞 Mac ARM windows 微軟 x86 蘋果將花費多年把 Mac 改為 Arm 架構 能否創造微軟辦不到的發展模式? 微軟當時提出Windows on Arm設計時,多半使用體驗都還是偏向輕量需求,但是這次蘋果證明Arm架構處理器也能對應重度需求使用體驗,尤其實現原本不少人無法想像在Arm架構處理器也能處理的複雜運算,似乎也將讓許多x86架構處理器陣營業者倍感壓力。 距離全自製設計目標顯然不遠 2006年從PowerPC處理器移轉至Intel處理器,相隔15年後,蘋果在此次WWDC 2020確認將於年底開始從Intel處理器移轉至Arm架構,並且以自身技術打造的Silicon處理器。 ▲對Tim Cook帶領的蘋果而言,今年將是充滿歷史性的一年 從此次展示內容來看,顯然蘋果已經針對移轉至Arm架構做了完整準備 Mash Yang 4 年前
蘋果新聞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 Mac intel ARM x86 WWDC 2020 WWDC 2020:最快年底推出 Arm 架構 Mac 將花費 2 年時間完成產品架構轉換 Intel先前還會嘲諷Arm架構處理器實際執行效率不佳、無法對應需要更多運算效能的專業軟體,但在蘋果此次展示可遊玩《古墓奇兵》,並且有高度流暢與精緻光影表現,甚至也能以Final Cuts執行4K影片剪輯,勢必將使未來筆電等PC市場帶來改變。 蘋果採Arm架構打造的自有處理器,將以Silicon為稱 如先前市場預測,蘋果果然在此次WWDC 2020宣布,準備讓Mac系列機種從Intel處理器移轉至以Arm架構打造的自有處理器,並且以Silicon為稱。 不過,蘋果此次並未明確說明首款採用Arm架構處理器設計的Mac機種,但是透過採用先前應用在新款iPad Pro的A12Z處理器,搭配此次揭曉的 Mash Yang 4 年前
蘋果新聞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 ARM x86 iPad Pro 蘋果 Developer Translation Kit WWDC 2020:蘋果宣布基於Arm架構Developer Translation Kit 等於把iPad Pro處理器裝進Mac Mini 蘋果在 2020 WWDC 大會正式宣布 MacOS 將移轉到蘋果自行設計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除了公布針對自 x86 移轉到基於 Arm 架構的 Rosetta 2 轉譯工具與兩年的過度計畫外,隨著蘋果宣布將在 2020 年底前推出第一款採用蘋果自主處理器的 Mac 設備,先針對開發者推出名為 Developer Translation Kit 的開發套件,目前提供開發者申請購買資格,總成本費用為 500 美金。 Developer Translation Kit 購買網站: developer.apple.com ▲ Developer Translation Kit 有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book MacBook Pro intel ARM x86 MacOS 現行 MacBook Pro 13" 將成短命款,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預估蘋果年末將先把 MacBook 13 轉為 Arm 架構 雖然蘋果才預期在稍晚宣布把 MacOS 轉換到 Arm 架構,筆者個人預測蘋果可能先從輕度設備如 MacBook 、 MacNook Air 或 Mac Mini 陸續轉換,但根據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的預估報告,蘋果首波的 Arm 架構 MacOS 設備將是才剛改版不久的 MacBook 13" 與 24 吋的 iMac ,且基於 Arm 架構的 MacBook 13" 最快可能在年底就會問世。 郭明錤在預測報告中指出,蘋果的 MacOS Arm 架構轉移計劃約略將有 12 到 18 個月的產品緩衝期,在轉換平台後,可望較現行 Intel 硬體提升 50% 到 100% 性能;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book intel ARM x86 MacOS WWDC 2020:蘋果將MacOS自x86轉移到Arm 為的是掌握硬體自主權 雖然數年前即傳出蘋果將全面在 iOS 與 MacOS 使用基於 Arm 的自主架構 CPU ,不過至今仍未實現,但根據近期傳聞與爆料,蘋果應該有望在 2020 年的 WWDC 正式宣布推出基於 Arm 架構的 MacOS 計畫,面對自 2006 年宣布從 PowerPC 轉向 Intel x86 架構也差不多 15 年,若此次真的成真,那也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與新開始。 只要技術達標就不願受制於人的蘋果 ▲ iPad Pro 不斷強調性能不遜於文書筆電,但畢竟 iOS 與 MacOS 本質不同,仍難以相互取代 對於蘋果而言,為什麼要自 Intel 轉向自主開發處理器,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掌握更 Chevelle.fu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x86 transmeta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Transmeta Crusoe 各位科科還記得Transmeta這間x86處理器小廠嗎?還記得曾經有一票日本電腦廠商,很積極的使用他們家的Crusoe打造輕薄小筆電嗎? 神風特攻隊駕駛員:Transmeta 公司成立時間:1995年 公司消失時間:2009年(被Novafora併購) 員工人數:300人 最具象徵性產品:Crusoe 由盛而衰的轉折:Efficeon 未能實現之遺憾:一堆留在簡報上的未來Efficeon 在1990年代中後期,研製銷售x86指令集相容處理器的生意,因Windows 95引爆個人電腦的出貨量(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在1998年底抵達1年1億台的里程碑),成為眾人垂涎的肥美市場,也吸引了大量有志之士,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x86 mP6 Rise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Rise mP6 嚴格說來,從聯電(UMC)曾研製出台灣第一顆自行設計的x86處理器,到威盛(VIA)在1999年併購Cyrix和Centaur,台灣人並未在這塊被Intel、AMD共同統治的市場缺席過。當然,至於「存在感」是否足夠強烈,那又是另一回事。 神風特攻隊駕駛員:Rise 公司成立時間:1993年 公司消失時間:1999年(被SiS併購) 員工人數:100人 最具象徵性產品:mP6 由盛而衰的轉折:無 未能實現之遺憾:mP6 II 在1998年10月,某間由某位台灣人於1993年在加州Santa Clara所創立、背後資金也多半來自於台灣投資人的美國公司,曾稍縱即逝的在x86市場,存在過短短的一年,那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86 Cyrix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在1990年代末期,特別是1999年6月23日,AMD的K7成為x86歷史上,首次足以和Intel正面對抗效能的微架構,隨即爆發的1GHz時脈爭奪戰,又以AMD的勝利作收,加上AMD再以64位元x86指令集和K8,一度奪取好幾年的戰略主導權,奠定了Intel和AMD幾乎共同壟斷x86處理器市場的局面。 無獨有偶的,那時也差不多確立繪圖晶片市場將由NVIDIA與ATi一同主導的格局。 在這之前,特別是AMD是到了1995年,才宣佈放棄其自家RISC處理器29000系列的發展,並以8億5000萬美元併購NexGen取得Nex686設計(後來的K6),確定集中資源在x86處理器市場,也才有後來的老二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x86 顯示卡 xeon phi 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 Larrabee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 Larrabee篇 簡報時代背景:受到AMD在2005年高喊「x86 Everywhere」的鼓舞,加上Intel決心集中資源打垮AMD,促成了Intel內「x86義和團」的雄起,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三太子上身。 Intel一手創造了AMD K5總工程師Mike Johnson口中「毫無道理可循」的x86指令集,而他們在2005年內部凝聚共識,決定將資源集中在x86處理器,造就了「x86義和團」的崛起,也催生了眾多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產品發展計畫。 說到產品時程,像Intel如此巨大的跨國企業,是很難完全隱藏所有祕密的,光從申請的專利權,就可被有心人挖出一堆蛛絲馬跡。當年Sony PlayStation 3的心臟 痴漢水球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 intel ARM x86 蘋果 Arm 架構 Mac 機種將搭載 5nm 製程 12 核心處理器 可能在2021年推出 蘋果針對Mac打造的客製化Arm架構處理器將以5nm製程打造,並且採12核心設計,其中8組核心採效能規格,而另外4組則是對應節電運算需求,同時整體運算效能表現將遠超出目前用於iPhone 11系列與新款iPhne SE的A13 Bionic處理器。 關於蘋果將於Mac機種擺脫仰賴Intel處理器供應的說法已有一段時間,而按照彭博新聞稍早報導說明,更指出蘋果內部以代號「Project Kalamata」作為搭載Arm處理器的Mac機種稱呼,同時預期會在2021年推出。 在此之前,不少說法同樣指出蘋果最快會在2020年下半年,或是2021年期間推出採用Arm處理器設計的Mac機種,甚至過去曾經負責 Mash Yang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