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ibm 旗艦處理器 Power4 1999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 第一顆雙核心泛用處理器IBM Power4(1999年) 簡報時代背景:在1999年的10月6日,秋季微處理器論壇上演了計算機工業史上罕見的偉大一幕,藍色巨人IBM正式揭露了Power4處理器,其代號 “Regatta (兩艘並行的船隻)” 除了意指IBM當時在伺服器市場的兩大對手HP和Sun以外,更象徵著「原生雙核心」。「雙核惡魔」Power4的問世,不但一舉奠定了IBM未來站穩高階伺服器王者的地位,更是對HP/Intel IA-64指令集和Itanium處理器的正面回擊。筆者一直忘不了當時微處理器報導的副標題 “IBM Confronts IA-64, Says ISA Not Important (IBM面對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HP 伺服器 Itanium risc 指令集架構 旗艦處理器 PA-RIS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HP的PA-RISC (上) 對於像筆者一樣有點年歲或有著資訊技術背景的科科們,一說到那些曾在伺服器市場叱吒風雲、最後一個一個被x86雙雄 (Intel, AMD) 逐出戰場的「RISC諸神」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不外乎至今仍碩果僅存且歷久彌新的IBM PowerPC、長期作為計算機結構「聖經級教科書」教學範例且曾經處處無所不在的SGI MIPS、在血腥異常的效能競技場經常橫掃千軍的傳奇王者DEC Alpha、以及仰仗著Solaris作業系統和龐大軟體資源而興盛一時卻漸漸繁華落盡的Sun/Fujitsu SPARC,但同樣出自於伺服器大廠HP的PA-RISC,似乎就很難帶來同樣令人感到那股似曾相似的「強烈存在感」。 由2位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大型主機 指令集 旗艦處理器 iAPX 432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Intel iAPX 432(1981年) 時代背景:Intel在1974年發表的8008改良版8080讓Intel賺了不少錢,也造就了AMD藉由逆向工程品Am9080正式進入微處理器市場。嚐到甜頭的Intel隨即在1976年啟動極具野心的8800計畫,後來改名為iAPX 432 (Intel Advanced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 432),也是Intel史上首款32位元處理器設計,企圖打造出可滿足未來10年所有潛在客戶需求的「微型大型主機 (Micro Mainframe)」。x86指令集始祖:8086,其實只是用來賺取iAPX 432開發經費的低風險備胎。 2000年4月1日愚人節,微處理器報導 (Mi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dec alpha VAX 旗艦處理器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DEC的Alpha (下) Alpha處理器的基本命名規則如下: EV:Extended VAX,但Alpha幾乎和VAX幾無瓜葛,唯一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延續VMS (Virtual Memory System) 作業系統,Alpha需相容VAX的浮點資料格式。 21:21世紀。 0:處理器世代流水號,從零開始。 64:64位元。 從1992年到2004年,總計出現了20個Alpha處理器型號,裡面也包含了工作站甚至個人電腦市場的低價產品,但基本上可歸類成6個世代。 雖然Alpha展現了驚人的效能,但因產品價格和專利費用太過昂貴而導致在市場上叫好不叫座,無法讓DEC走出因VAX失去競爭力後的困境。即使拼命出售部門斷尾求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dec alpha 硬科技 旗艦處理器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DEC的Alpha (中) 俗語說的好:過猶不及。從一個極端激烈反動到另一的極點,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時下存活在市場上的產品與技術,也往往不是看起來「最具進步色彩」的那個。DEC在研發Alpha指令集時,過度重視效能,將大量的工作和複雜度,從硬體「轉嫁」到軟體,也為此復出了不少代價。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上)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下) 先從中斷 (Interrupt) 說起。在我們所熟知的「精確中斷 (Precise Interrupt)」,若處理器發生中斷,如外部I/O發出存取需求,將標定下一個要被執行指令的記憶體位址的程式計數器 (PC,Pro 痴漢水球 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