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內視鏡 機械手臂 微創手術 精準醫療 持鏡機器人 人機合一新型態微創手術,外科醫師的第3隻手——精準持鏡機器手臂,穩定內視鏡影像提升手術品質 談到開刀房、手術室,你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小小的手術台旁擠滿多名醫護人員,手上持著不同的器械各自忙碌? 沒錯,一台成功的手術是由一整個醫療團隊,每個人各司其職,並保持良好的節奏與共同合作的默契,才能確保病人獲得妥善治療。 看懂傳統腹腔鏡/內視鏡手術,開刀房人員配置 以傳統腹腔鏡/內視鏡手術來說,手術房內會有主刀醫師與第一助手來完成主要的手術內容,同時還會有兩位分別協助操作內視鏡的「扶鏡助手」與協助遞交手術器械的「第一助手」。 ▲手術房內除了主刀醫師與第一助手完成主要的手術內容之外,還有協助操作內視鏡的「扶鏡助手」,以及遞交手術器械的「第一助手」。 扶鏡助手扮演了手術過程中相當重要的「眼 癮特務 3 年前
科技應用 手術機器人 機械手術 微創手術 精準醫療 腦部手術 脊椎手術 腦脊椎手術機器人 「 神經損傷」與「 不必要的組織破壞」是腦部和脊椎手術中需要避免的風險,腦脊椎手術機器人提供「精準微創」新選擇 為什麼傳統腦部和脊椎手術常讓不少病患及家屬聞之色變,且逐漸朝向微創甚至無創的治療方式發展呢?這是因為人體的大腦、脊椎是中樞神經分布最密集的區塊,而中樞神經細胞,是人體內再生能力最差的細胞,一旦受到傷害便難以恢復,導致手術過程中存在許多風險。 以傳統開顱手術來說,除了術前須先經過剃髮、翻開頭皮、鋸開頭骨等繁複的準備動作,易造成大面積傷口外,在開刀過程中需藉由鐵勾「勾腦」,以專門器械將正常腦部組織勾開,增加手術視野的同時,又必須避開重要的神經部位。這樣的過程就好比在大腦裡玩「電流急急棒」般,相當考驗醫療團隊的經驗、技術、精神及體能狀態。即使近年來有手持導航的輔助,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術後出血或腦水 癮特務 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