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未來 俥科技 賽車 混合動力 保時捷 fia LMDh IMSA 保時捷 LMDh 混合動力原型賽車已投入測試,採使用再生燃料的大排量 V8 、噪音值不超過 110dB 保時捷在 2017 年宣布退出 FIA LMP1 組別賽事後,宣布將更專注在新能源相關賽事,除了將資源轉戰 FIA Formula E 電動方程式賽車外,也將重返 MLDh 組別並參與 FIA WEC 世界耐力錦標賽與 IMSA WeatherTech 跑車錦標賽,當前用於賽事的 LMDh 原型車已經如火如荼進行賽道測試,並將在 IMSA 系列賽的首站 Daytona 24 小時耐力賽進行正式版本的首度亮相,此款賽車不僅具符合賽事的動力表現,同時使用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量的再生能源燃料驅動。 ▲保時捷 LMDh 原型賽車不同於 919 Hybrid 的 2.0 V4 渦輪引擎,使用大排氣量雙渦 Chevelle.fu 2 年前
新品資訊 輪胎 電動車 機車 混合動力 米其林 Michelin 米其林發表多款著重壽命的二輪與四輪輪胎,分別鎖定電動車、休旅車、運動房車、輕型機車與巡航重機需求 源自法國的輪胎大廠米其林 Michelin 今日在台灣一口氣發表包括四輪與二輪共五系列輪胎產品,皆強調著重產品的耐用性,可在較長里程使用仍保有安全性與性能,並兼具晴雨行車環境的可靠,亦借助紋路與質感強化安裝車輛的風格;此次五款產品包括針對混合動力與電動車在內的新能源車輛的 e.PRIMACY ,標榜舒適、乾濕地抓地與耐用性的休旅車用 PRIMACY SUV+ ,兼具操控性與日常使用耐久性的性能車用胎 PILOT SPORT 5 ,以及鎖定大型重機的旅跑胎 Road 6 ,還有白牌速可達與輕檔車的 Pilot Street 2 等。 ▲此次發表的五款輪胎強調直至壽命後期亦能維持優異的性能 米其林 Chevelle.fu 3 年前
科技應用 Honda hybrid 混合動力 速可達 俥科技:本田首款搭載混合動力系統的速可達 PCX Hybrid 將在九月推出,單一馬達兼具三種功能 在今年東京機車展亮相的本田混合動力速可達 PCX Hybrid 將於 9 月 14 日在日本上市,這也將是全球首款量產的混合動力速可達,不同於部分廠商對於混合動力速可達仍是將馬達配置在後輪以輪穀方式驅動, PCX Hybrid 的電動力系統則是基於啟動機馬達的概念,讓一顆馬達同時作為啟動、加力以及發電三項功能。 PCX Hybrid 的價格並不便宜,要價 43.2 萬日幣,車色僅提供單一深藍搭配鐵灰色,同時採用接單生產,本田的年銷售目標為 2,000 台。 PCX HybridPCX 共有兩顆電池,包括放置在車尾作為馬達驅動的鋰電池,以及一般機車的 12V 主電池,系統藉由 PDU 進行管理, Chevelle.fu 6 年前
產業消息 電動 中油 混合動力 中油啟用2艘電推油駁船 可減少29%燃油消耗 中油先前委託新加坡船廠打造中油21號、中油22號大型電推油駁船,並於23日正式啟用。油駁船是用於港內船舶加油之用,而電推油駁船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發電機帶動馬達,再推動螺旋槳轉動,有別於傳統引擎帶動螺旋槳轉動。由於馬達帶動螺旋槳的效率較佳,最多可減少29%燃油消耗,每艘船每年約可減少313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6大類船舶推進系統 船舶依照主機類型可以大致分為6個類型,燃油機動力、汽輪機動力、燃氣渦輪機動力、燃油及燃氣渦輪機混合動力、柴油機電力推進動力,以及核子動力共6個類型。這次中油21號、中油22號皆為柴油機電力推進動力,也就是電推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柴油引擎帶動發電機,由發電機產生電力 Tandee 7 年前
產業消息 電動車 混合動力 燃料電池 純電動車 充電、換電、混電與替代能源,機車產業也還在思考電動化的方向 不同於汽車產業的電動化發展已經有明確的做法,空間有限的二輪車產業雖有 Gogoro 打破僵局以換電、串聯搭配行星齒輪組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電動車,不過多數機車廠也還在思索到底該如何面對電動化發展趨勢,在東京機車展上多半的機車廠仍以內燃機新車為主,然仍有幾家的車廠提出對於電動機車的作法。 類似 Gogoro 大型電池的純電與混合動力並行的本田 本田展出的車款是基於旗下頗受歡迎的輕型旅行車款 PCX 的電動機車與混合動力機車,這兩款產品先前也已經在其他展會曝光過,而這次也因應準備電動版本預備市售化公布技術數據,比較意外的是本田並未公布馬達的最大輸出功率,而是提供保守數字的額定功率, PCX 純電動版 Chevelle.fu 7 年前
產業消息 俥科技 中國 電動車 混合動力 燃料電池 新能源 純電動車 俥科技:新能源車賣太少要罰錢 中國的雙積分政策 全球消費型車廠大多走向新能源車的方向,舉凡純電動車、複合動力、燃料電池皆屬於新能源車的範疇。近期中國推行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俗稱雙積分政策),規定了年銷售、進口超過3萬輛的車商,2019年的新能源車比例要達到10%,2020年提升為12%,達不到此規定的積點則會被罰款。但有趣的是,若車商積點不足,可以像積點過剩的車商購買點數。 燃料、新能源車雙規並行 中國為了大力推廣新能源車,並強制讓車商投入新能源車的銷售,即將施行雙積分政策。相較於過往的能源補貼等軟性推廣方式,雙積分政策強制性作法將會更快地衝擊汽車產業。其中雙積分政策分為2個部分,分別是平均燃料消耗積分與 Tandee 7 年前
科學新知 俥科技 電動車 混合動力 動能回收 煞車動能回收 純電動車 俥科技:專為電動車設計的新剎車系統 動能回收搭配鋁合金碟盤 在內燃機發展那麼久之後,由於能源與排放議題,既有技術難以在成本與效率達到理想,在多種新興的替代能源技術當中,現在車輛的發展趨勢逐漸轉向電動車,不過相較於內燃機車輛,電動車在許多特性都有所不同,故初期使用現有車輛直接套用電動車動力系統的做法並不合適(望向台灣滿街跑的低價電動摩托車...),在結構方面也需要更合適的作法,至少目前在汽車領域這樣的想法已經是車廠的共識了;然而除了基本結構外,德國馬牌 Continental 發現就連現行針對內燃機車輛設計的碟煞系統也不那麼適合電動車,所以他們提出全新的電動車用煞車概念。 動能回收系統與舊式剎車 由於電動車為了有效地使續航力提升,多半會導入動能回收系統, Chevelle.fu 7 年前
產業消息 俥科技 Volvo 電動車 混合動力 phev Volvo EV volvo hk 俥科技:Volvo不再推出純內燃機汽車 2019後只有純電與混合動力車 由於全球對於能源效率、汙染排放的意識抬頭,加上相對過去便宜的純電動車 Tesla Model 3 將推出,純內燃機動力的車輛恐怕逐漸成為違反時代潮流的史前巨獸;瑞典車廠 Volvo 也宣布他們將自 2019 年起不再生產純內燃機車輛,並在新車全面導入電動馬達作為動力配置;當然這不代表 Volvo 會馬上變成一家像是 Tesla 一樣只有電動車的車廠,不過這意味著 Volvo 屆時只會有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以及混合動力車款,他們以在 2025 年賣出 100 萬輛具電動馬達驅動的車輛為目標,此外除了車輛本身的碳排放,也允諾在生產過程減少碳排放量,期許在 2025 可達成生產的碳中和。 V Chevelle.fu 7 年前
電動車 混合動力 科技生活 美國將強制要求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在低速下需要發出提示噪音 電動車與混合動力車雖然是市場發展趨勢,但是因為電動車的特性,在行駛時所發出的聲音並不高,尤其在低速時經常嚇到人並造成意外;現在美國國家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新法規強制要求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必須在低速時發出噪音,此舉就是為了避免行人、尤其是盲人與視力障礙者受傷。在預計於 2019 年 9 月強制生效的新規定中,要求低於 4.5 頓的電動與油電混合車,必須在低於時速 30 公里以下發出足以提醒路人的噪音,無論是採用假引擎聲、提示音都行,總之就是要讓路人能夠感知到車輛接近。新聞來源: The Verge 你或許會喜歡30天免費4.5G行動上網,用過滿意再申辦網速總是很慢?30天免費試用完再決定辦哪家! Chevelle.fu 8 年前
產業消息 電動車 混合動力 特斯拉 希望電動車業界能更專注於創新, Tesla 敞開專利大門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Tesla 的 CEO Elon Musk 在自家官方部落格大方地宣布將開放電動車相關專利給其它廠商,希望以開源創新的精神助電動車產業能持續進步;他曾認為因為 Tesla 的出現與成功,會促使傳統大車廠投入大量的資源並且壓倒 Tesla ,但是好一段時間過去,傳統大車廠投入電動車或是零排放車的比重仍低於 1% 。是故, Elon Musk 決定以開源精神宣布將 Tesla 所持有的相關專利開放,希望專利不要成為阻礙電動車發展的束縛,並且希望藉由技術開源的方式拋磚引用,吸引更多車廠投入電動車技術。在他個人接受 The Verge 採訪時透露, 他們不會用專利去打壓真心為了電動車發展的車廠,但同時 Chevelle.fu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