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 交通大學 顯微鏡 台大 台灣大學 清華大學 果蠅 台清交聯手打造毫米級光學顯微鏡 讀懂果蠅在想什麼 研究果蠅的腦袋要做什麼?原因是果蠅大腦機制與人類相似,藉由了解果蠅大腦運作有益於解開人類大腦的秘密。台灣大學、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聯手打造毫米級光學顯微鏡,利用「深組織超解析光學技術(COOL)」可觀察到果蠅腦內單一神經細胞的電生理動態行為。 為了解人類大腦的奧秘,台大攜手清大、交大成立跨領域團隊,藉研究與人腦機制類似的果蠅大腦,發展出解析度提升10倍的光學技術,不僅能看見神經纖維分布,還能讀懂果蠅思想。 果蠅和人腦神經網路運作機制相近,許多科學家常拿果蠅作為研究對象。在科技部支持下,台大物理系教授朱士維成立跨校、跨領域團隊,與清大電機系副教授李夢麟和教授楊尚達、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吳順吉 中央社 5 年前
科技應用 AI 無人機 清華大學 人工智慧 台灣科技 果蠅 清華電學研發新晶片 讓無人機可以像果蠅一樣自動閃障礙物飛行 讓無人機可以自動閃障礙物飛行,清華大學借鏡果蠅研發出仿生物視覺神經的AI晶片,讓無人機更加智慧化,未來還可應用在機器手機和無人車、甚至是飛行車領域,非常值得得期待後續發展。以下是中央社全文報導: 延伸閱讀:清華大學用超音波治癒巴金森氏症 目前已經到小白鼠階段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生命科學系教授率領團隊研發仿生物視覺神經的AI晶片,讓無人機模仿果蠅,自動閃避障礙物飛行,未來可應用在無人車、機器手臂等領域。 清華今天發新聞稿表示,無人裝置過去多利用發射並接收反射的電磁波、紅外線等方式避開障礙物,相當耗電,且許多裝置同時運作時易互相干擾,科學家嘗試用光學鏡頭分析影像避障,但需處理的資訊量太大,速率難 中央社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