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未來 俥科技 ARTC 彰濱工業區 自駕車 台灣科技 車輛中心 車輛中心自動駕駛小巴士正式上路 帶民眾逛多家觀光工廠 從今天起到九月底為止,由車輛中心研發的自動駕駛小巴士正式上路,民眾可以從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搭乘發車,途經彰濱秀傳健康園區、白蘭氏健康博物館、緞帶王觀光工廠等,環狀路線全長7.5公里,繞行一圈車程約1小時。 全台第一輛自駕小巴士明天上路,這輛由車輛中心等單位研發的自駕小巴,全車零件都由台灣自製,明天起將在鹿港鎮行駛長達由觀光工廠串連起來的路線,展現台灣自駕車技術水準。 由勤崴國際公司、經濟部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以及中華電信等單位聯合研發的自駕小巴士,在完成安全測試後,由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彰化縣長王惠美等人宣布,明天起自駕小巴士將正式上路,供民眾搭乘。 ▲想搭乘WinBus自動駕駛小巴 中央社 4 年前
新品資訊 烤肉 屏科大 台灣科技 農業廢棄物 屏科大推出農業廢棄物重製的烤肉燃料 讓烤肉有煙燻風味 屏科大這個產品不僅是回收農業廢棄物再利用,還主推外銷到歐洲,對應的烤爐預定最快月底開始募資。 屏東科技大學承接農委會農林廢棄物生物資材的開發計畫,並與民間企業合作,利用果樹等枝條廢棄物開發零排碳的「果樹枝條顆粒烤肉燃料」,產官學合作讓廢棄物變成綠金。 農業廢棄物一直是農政及環保單位頭痛問題,屏科大指出,自民國107年開始承接農委會林試所計畫,去年在校內成立「農林副資材循環利用創值開發中心」,接著成立「南台灣農林剩餘資材產業平台」搭起學界與產界橋梁,創造更大價值。 屏科大今天舉行發表會,副校長段兆麟表示,這次開發的生質顆粒燃料,藉由不同樹木做出來的顆粒燃料,烤出來的食物會有不同風味,因零排碳,烤 中央社 4 年前
新品資訊 台灣科技 漢翔 教練機 國機國造 勇鷹 國造新教練機勇鷹成功首飛 來看和IDF有何不同 由漢翔公司國造新型的教練機勇鷹,去年9月出廠、今天首飛成功,包括地面滑行、空中飛行測試和高速滾行升空順利測試完成,成為國造飛機的新里程碑。 另外首飛現場媒體一直追問漢翔公司總經理馬萬鈞,勇鷹教練機可不可以載掛飛彈成為戰鬥機,這點則是一直迴避回答,只說「航空業的進步並不是以前可以想像,可以透過很多方式達成訓練目的」。來看高教機勇鷹和IDF經國號戰機有何不同: 勇鷹高教機今天上午在清泉崗基地成功首飛,兩位試飛官都表示,勇鷹無論外觀、氣動力學都與IDF不同,是全新飛機;後座教官更可利用4K影像複視器同步得知前座影像、數據,甚至可操作落地,視野比目視效果還佳。 國機國造、首架AJT(Advanced 中央社 4 年前
科技應用 防火 台灣科技 中正高工 牡蠣殼屑 中正高工學生妙創意 纖維板加入牡蠣殼屑有好的防焰效果 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將在3.24至8.85秒內自動熄滅,只會在纖維板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最近南北兩場火災奪走11條人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發現牡蠣殼能有效隔絕火焰,延緩火勢蔓延,進一步研發出新防火建材,這項創意技術日前勇奪教育部一項全國創意競賽第一名。 中正高工建築科學生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化工科賴育秀、林逸安,完成「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深具創意與實用性,日前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榮獲「土木與建築群專 中央社 4 年前
科技應用 台灣科技 回收廢電池 台南環保加分 開始設立電池自動回收機 雖然把電池拿去便利商店也能回收,但多設立電池自動回收機對環保依定加分,目前在台南安平區開始應用,以下是中央社全文報導: 台南市政府環保局推動多元化資源回收,合作廠商開發的智慧電池回收機於安平區進行試營運。回收成功獲得的點數可折抵為合作商家購物金,兩天就回收了50公斤廢電池。 試營運啟動儀式今天下午在台南市安平區的迷客夏台南華平店門市舉行,台南市長黃偉哲到場體驗如何回收廢電池,並透過手機APP獲得回饋點數。 黃偉哲表示,這次有3個企業通力合作,推出這台智慧電池回收機,將可讓台南市的環境保護工作更進一步,避免乾電池中的重金屬造成污染。市府也會與企業合作,未來研議推廣設置的地點,讓市民覺得回收是生活 中央社 5 年前
新品資訊 資策會 警報器 台灣科技 武漢肺炎 新冠狀病毒 不是電子手銬 智慧時尚推出平安環居家檢疫隔離警報器 武漢肺炎(新冠狀病毒)疫情蔓延,為落實科技防疫,資策會服創協助業者智慧時尚開發「平安環離家警報器」,可作為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民眾使用,可定期健康回報以及GPS定位,今天起在雲林縣斗南鎮試辦。 資訊工業策進會指出,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防疫需要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措施,目前提供手機透過健康回報、GPS定位進行電子監控,並搭配里長或里幹事進行健康關懷14天。 延伸閱讀:平安環離家警報器靠著區塊鏈及IoT技術打造目前最強離家監控設備 為落實科技防疫,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提供區塊鏈技術,協助智慧時尚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平安環離家警報器」,利用科技的輔助提供「居家隔離管制升級方案」,給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的民眾 中央社 5 年前
人物專訪 口罩 台灣科技 武漢肺炎 新冠狀病毒 國內機具廠商組成口罩國家隊的關鍵:老師傅 台灣各家工具機業者,包括上銀科、東台精機技、哈伯精密、台灣瀧澤等都是國家口罩隊的公司成員,包括各家公司的菁英、專案經理、老員工。他們聚集在五股山區,以日產出一千萬個口罩為目標,還希望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將技術經驗傳承給年輕的技術人員。以下是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全文採訪報導: 超過百人規模的工具機國家隊,要在一個半月之內完成92條口罩產線的艱鉅任務,除了拚勁與同心協力外,老師傅傳授經驗穩定軍心也是關鍵因素。63歲的陳宇旭說,希望能藉這次機會將技術經驗傳承給年輕技術人員。 駛過五股工業區,接著繞過蜿蜒的山路,在距離台北市中心近半小時車程的五股山區,長宏機械的工廠坐落於此。最近一個半月以來,來自於全台各 中央社 5 年前
產業消息 中研院 台灣科技 武漢肺炎 新冠狀病毒 中研院找到能快速辨識新冠病毒的方式 檢測時間降到15分鐘 將盡快找廠商合作生產 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接下來將與數家廠商談合作生產,未來可比照流感快篩,15至20分鐘內完成,有效提升採檢量能。 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是以核酸檢驗方式進行,平均約4小時且需特殊儀器。中研院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表示,快篩的關鍵在於其抗體試劑需能準確辨識新冠病毒。他率領研究團隊在短短19天內,針對7種人類冠狀病毒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抗原,製造出第一批46株毫克等級產量的單株抗體(IgG)。 其中有一株抗體有極佳的單 中央社 5 年前
科技應用 殺菌 台科大 口罩 台灣科技 真的天大地大 台科大打造用電漿殺菌拋棄式口罩機台 臺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郭俞麟,展示出以電漿殺菌拋棄式口罩並除異味,讓使用者可以重新使用現在難以買到的口罩。不過這台機器造價不菲要價新台幣百萬以上,看來台科機械系也要大排長龍了,以下是中央社全文報導: 延伸閱讀:防疫包內有什麼?14個口罩、14天影音序號、線上圖書館書單 台科大團隊利用大氣電漿技術,搭配機械手臂和自動化設備,打造拋棄式口罩清潔機台,20秒鐘就能讓口罩滅菌、消除異味,延長口罩使用壽命。 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俗稱武漢肺炎)持續延燒,口罩需求大增。台灣科技大學今天舉行記者會,由機械工程系教授郭俞麟領導的研究團隊,展示大氣電漿拋棄式口罩清潔機台。 郭俞麟表示,過完年後發現疫情漸趨 中央社 5 年前
產業消息 火箭 台灣科技 太空科技 飛鼠一號 火箭發射 民營火箭「飛鼠一號」中止發射 二個月後再上 台灣民營公司晉陞太空科技打造的「飛鼠一號(HAPITH-I)」,原本預計今天發射升空,但因為天候的原因取消,許多太空迷們徹夜等待還是落空一場,不過飛鼠一號預計二個月後再度發射,目標射上天空飛行高度達250公里,打破120公里的世界紀錄。 飛鼠一號採用混合固、液態推進技術,即以合成橡膠為燃料,及「笑氣」的一氧化二氮當氧化劑,可飛達250公里以上的太空,比世界現行混合液態火箭的120公里紀錄超過一倍,將創下世界新紀錄(中時)。以下是中央社全文報導: 延伸閱讀:人類首次實現「二手火箭」成功再發射 國內自造、挑戰世界紀錄的「飛鼠一號」火箭,今早因風切太強和氣候不佳,終止發射,不過已完成該有程序,取得想 中央社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