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不鏽鋼 成功大學 台灣科技 氫氣能源 比玻璃纖維做成的容器更適合儲存氫 成大成功研發「416B不氫鋼」 氫能是潔淨能源,發展過程安全性是重要瓶頸,國立成功大學今天宣布成功研發可抗氫穿隧攻擊不氫脆不鏽鋼416B的「不氫鋼」,也找到可銲接材料420L,申請專利中。 成大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抗氫不鏽鋼的「不氫鋼」,由成大材料系特聘教授洪飛義團隊完成研發,未來若能被產業運用,將是氫能發展重要里程碑。 洪飛義表示,以水電解為氫及氧做為能源,沒有石化原料造成污染與排碳,被視為未來世界最潔淨能源,但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其中「氫脆」可能引發重大安全問題,全球還沒有完全解決辦法。 洪飛義說,氫原子是極細原子,可穿隧任何材料,當被材料包覆時,氫與材料會產生氫化而脆裂,稱為氫脆,一旦儲槽或管線因氫脆而有裂縫,氫氣就會 中央社 2 個月前
科學新知 醫療科技 台灣科技 人工皮膚 電子皮膚 中興大學研發出有觸感的人工皮膚「人工默克爾盤」 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今天宣布,成功開發出模仿人類觸覺機械受器的人口裝置「人工默克爾盤」,為智能裝置開啟全新的觸覺感知時代,人工裝置正逐步擁有與生物相似的感知能力。 這款革命性的人工觸覺裝置以二維材料為基礎,由興大生醫工程所教授林淑萍與物理所教授林彥甫領導,兩人在今天的記者發表會中宣布,這項成果發表於高影響因子國際知名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 研究團隊說明,默克爾盤是人類皮膚中負責精細觸覺的感受器,可以感知輕微的壓力變化,如盲人藉由指尖默克爾盤來辨識點字。過往電子元件要達到仿生觸覺功能,電路板尺寸要將近手機螢幕大小,團隊將元件超微型化, 中央社 2 個月前
新品資訊 CES消費性電子展 魔鏡 醫療科技 台灣科技 CES 2025 CES 2025:鉅怡智慧魔鏡、照完鏡子就可檢測出心跳、血壓、血氧和呼吸頻率等生理資訊 Google未來學家庫茲威爾(Ray Kurzweil)預期,2032年後,AI可以讓人停止老化。今年CES來自台灣的17家「數位醫療」新創展示如何透過新技術,讓人類、甚至寵物更健康、長壽。 想像一下,早晨起床,對著一面鏡子,不到一分鐘便能知道自己的心跳、血壓、血氧、心肺、呼吸頻率等生理資訊,不必使用大大小小的儀器,就能掌握健康指標。 台灣新創公司鉅怡智慧(Face Heart)在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展示這項「非接觸」技術,應用場景包括遠距醫療、遠距照護,未來甚至在家中就可以使用。技術已第2年獲得創新獎。 或者,面對空氣污染的環境,只要戴上一條兼具時尚感的項鍊,走在路上,便能近乎100% 中央社 3 個月前
新品資訊 CES消費性電子展 AI 機器人 工研院 CES 台灣科技 羽球教練 CES 2025:讓機器人陪你打羽球 工研院推出AI羽球教練 工研院團隊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展示AI羽球教練,業餘好手體驗。中央社記者張欣瑜拉斯維加斯攝 114年1月8日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拉斯維加斯7日專電)「麟洋配」掀起羽球熱,工研院團隊打造的AI羽球教練今天正式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亮相,現場搭建起小型羽球場,邀請台裔美籍好手舒之顥現場揮拍,許多西裝筆挺的業餘好手排隊一試身手。 CES今天正式開跑,工研院團隊以「智慧未來」(Smart Future)為主軸,展示10項與「健康科技」(Wellness Tech)及「智慧醫療」(Smart Medical)相關的創新技術。 團隊在現場打造小型羽球場,展示「AI羽球教練」,與參展人士互動。 中央社 3 個月前
科學新知 4D 台灣大學 清華大學 人工智慧 台灣科技 國科會 超高速4D顯微鏡 台大清大發表超高速4D顯微鏡 結合AI觀察腦神經運作 在國科會支持下,台大與清大等學術單位組成計畫團隊,今天共同發表超高速4D顯微鏡技術,結合人工智慧(AI)提升腦部影像清晰度,觀察腦神經運作,研究團隊指出,藉由了解腦細胞之間如何溝通,將協助科學了解腦疾病成因。 國科會今天舉行學術成果記者會,由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朱士維、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吳順吉、台灣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副教授潘明楷組成跨領域團隊,發表首創超高速4D顯微鏡揭開腦神經運作成果。 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表示,腦科學和AI非常有關聯,因爲AI的硬體、GPU的運算或是AI模型都在模擬大腦如何運作,也期待AI技術能有突破,探究更多腦運作法上和改善AI軟硬體上的架構。 朱士維介紹,理解腦 中央社 4 個月前
雲端服務 AI 語音辨識 人工智慧 台灣科技 AI語音辨識也可找蛀蟲 雲科大發表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 苗栗三義木雕博物館推動藏品保存維護計畫,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合作,引入低氧除蟲、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蟲蛀洞智慧等技術,有助守護木雕藏品。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表示,目前三義木雕博物館藏品約1300件,面對人力短缺的挑戰,藏品維護壓力與日俱增,以往部分木雕創作僅賴目測檢視,當發現蛀蟲問題時,以加熱煙燻方式除蟲;透過113年「三義木雕博物館藏品保存維護計畫」與雲科大團隊合作,導入AI科技,可更精準、有效率地協助木雕藝品脫離蟲蟲危機。 文觀局今天在三義木雕館舉辦成果發表,由雲科大教授張傳育團隊領導開發的「AI木雕蟲聲自動檢測技術」,精確監聽木材內部微弱的蛀蟲聲音,無需破壞文物 中央社 4 個月前
新品資訊 成功大學 人工智慧 台灣科技 偵監系統 成功大學透過AI監測預防遊客海上溺水 在台南安平實地演示 國立成功大學今天宣布成功研發全國首套海域智慧防溺AI偵監系統,且在台南市安平觀夕平台實地演示,未來將成為輔助救生員監控與救難的利器。 成大這套海域智慧防溺AI偵監系統,由近海水文中心教授董東璟團隊研發,透過高精度光學攝影機及深度學習智慧演算法,辨識近岸海域溺水呼救民眾。當系統偵測到異常揮救、逾時下沉或超越警戒線時,將發出警告、通知現場救生員或管理人員,啟動救溺行動。 海域智慧防溺AI偵監系統有5大功能,涵蓋離岸裂流監測、海灘人流監測、海域遊憩活動類別、超越警戒線偵測與溺水偵測等。目前國際上未見類似系統。 成大今天在安平觀夕平台演示系統辨識海上風帆、SUP、水上摩托車等活動及游泳戲水民眾,當泳客 中央社 5 個月前
新品資訊 熱氣球 台灣科技 氫燃料電池 高空氣球 氫燃料電池推升 台灣首顆國產高空氣球基地台升空 數發部打造首顆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基地台裝在氣球上,建置近地高空通訊平台。數發部長黃彥男表示,這項方案可說是「台灣之光」,氣球最高可升空到800公尺,提供半徑11公里、最廣達380平方公里的網路涵蓋。 數發部今天在台東縣鹿野高台舉辦「高空通訊平台升空測試與展示」,對外界公開高空通訊平台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恢復通訊的應用潛力,強化台灣通訊應變韌性。 黃彥男致詞時表示,今天因天氣不好無法看到氣球升空,台灣天災很多,為了保持通訊韌性,這次打造的高空通訊平台是全球少有類似的解決方案,而且這是台灣自身發展出來的技術,可以說是「台灣之光」,基地台裝置在氣球上可以提供80小時的服務,未來可應用在救災與指揮 中央社 6 個月前
新品資訊 量子電腦 清華大學 台灣科技 一顆光子就能運算 清華大學研發世界最小的量子電腦 清華大學物理系、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教授褚志崧今天宣布,他與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全世界最小的量子電腦,僅使用1顆光子就能運算,也是台灣研發出的第1套光量子電腦。 國立清華大學今天召開記者會,由褚志崧團隊展示,以在1條環狀光纖內跑動、只有1顆光子的光量子電腦來完成質因數分解等數學運算,是全世界首次以1顆多次元的光子來實現量子演算法。 清大校長高為元致詞表示,他去年參觀過美國最先進的量子電腦實驗室,印象深刻的是龐大冷卻系統,設備占1個大房間,而清大團隊發表的光量子電腦卻可在室溫下操作,且設備僅1個盒子大,絕對是量子電腦的一大里程碑。 褚志崧指出,光子(Photon)是傳遞電磁作用的基本粒子,為了讓1 中央社 6 個月前
科技應用 AI 乳牛 工研院 台灣科技 AI提升生產力 工研院發表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 AI幫忙判斷乳牛胖瘦分級 酪農業辛苦危險,又面臨人力短缺及經驗斷鏈挑戰,工研院今天宣布成功開發「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透過AI技術精準快速掌握乳牛胖瘦分級,調整最佳飼育配方,提高照顧效率。 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整合智慧感測器和AI人工智慧技術,精準快速掌握乳牛胖瘦分級,如同幫人類量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工研院表示,牧場管理者平日除餵食、擠乳、清潔等,觀察每隻乳牛體態也是重要工作,乳牛體態評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則是判斷乳牛健康重要指標。 乳牛轉換期體型胖瘦,將影響泌乳早期酮症發生率及泌乳高峰期乳量;傳統方式是目 中央社 8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