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教學 時間 由來 供品 地基主 土地公 刈包 尾牙拜拜 尾牙土地公 尾牙吃什麼 尾牙供品 2025尾牙 尾牙拜拜時間 割包 2025尾牙拜拜懶人包:日期時間、習俗禁忌、尾牙怎麼拜土地公?尾牙吃什麼? 尾牙的日期為農曆12月16日,2025年換算成國曆為1月15日。在尾牙這天,許多公司行號會舉辦尾牙餐會慰勞辛苦的員工,另外尾牙也是拜土地公和地基主的日子,尤其有說法認為在尾牙祭拜土地公能夠獲得財運保佑。尾牙的由來是什麼?尾牙要怎麼祭拜土地公?尾牙有哪些習俗禁忌呢?本篇將依序解答。 尾牙是什麼?尾牙由來、日期時間 在習俗上,每個農曆初二、十六都是「做牙」的日子,而在春節過年之後的首次做牙就被稱為「頭牙」,每個農曆年的最後一次做牙就被稱為「尾牙」。2025年的尾牙日期為國曆1月15日,不過如今的尾牙已逐漸脫離祭拜的傳統,演變成公司行號慰勞員工的宴請活動。 因此,尾牙的由來與「做牙」有關,台灣「做牙 Zero圈圈 3 個月前
應用教學 時間 流程 掃墓 潤餅 由來 供品 清明節禁忌 拜拜時間 2023清明節 2023清明節拜拜 清明節拜拜 清明節習俗 掃墓禁忌 2023清明節拜拜懶人包:日期時間、掃墓流程、準備供品、有哪些習俗和禁忌?要注意什麼? 2023年清明節即將到來,日期為國曆4月5日。在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準備供品前往墓園掃墓祭祖拜拜,此外還有清明節出遊、踏青、吃潤餅等習俗活動。根據各地的習俗和習慣不同,清明節拜拜的流程也會有些微的差異,到底清明節該如何拜拜呢?該準備哪些供品?清明節除了吃潤餅之外還有哪些習俗活動?清明節掃墓有哪些禁忌需要注意呢?本篇將依序解答。 2023清明節拜拜時間、掃墓流程:上午為佳、日落前完成 清明節拜拜可以分為2種形式,其中之一是靈骨塔祭拜,另外一種則是掃墓祭拜。在民俗信仰上,日落之後陽氣漸消、陰氣漸長,因此清明節拜拜建議白天完成,最適合的時間在上午11點左右,最晚不要超過下午15點。另外無論是靈骨塔還 Zero圈圈 2 年前
應用教學 活動 時間 禁忌 粽子 端午節 拜拜 立蛋 由來 祭祀 供品 午時水 2021端午 划龍舟 端午拜拜 2021端午節:拜拜時間、立蛋技巧與方法、端午節習俗、禁忌懶人包 2021年端午節的日期為國曆6月14日,雖然因為疫情影響,避免群聚出遊,多數習俗活動也都取消了,但民眾仍然可以在家吃粽子、立蛋,或是拜拜祈求神明保佑。端午節的時間固定在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可以說是華人最重要的民俗節慶之一,不過在傳統上,端午節其實並不算是個好節日,又有「五毒日」之稱。端午節該如何拜拜、準備哪些供品,通常會舉辦那些習俗活動,當天又有哪些禁忌呢?本篇將一一解答。 端午節拜拜時間、準備供品 雖然依照各地的習俗不同,拜拜的過程和供品會有些許的差異,不過習俗上通常會在端午節當日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時間則從午時至下午15點左右。在供品方面,端午節的節慶食品「粽子」是一定需要準備的,粽子 Zero圈圈 3 年前
快訊 天氣 習俗 google doodle 秋分 由來 2019 24節氣 晝夜 秋分2019:習俗、由來、氣候變化懶人包 秋分到了,Google Doodle也換上與秋分有關的塗鴉,提醒節日的到來。2019年的秋分日期為9月23日,是一年之中唯二晝夜等長的日子(另一日為春分),那麼秋分的由來是什麼、有哪些習俗呢?本篇便簡單介紹秋分的由來、習俗、以及節氣,讓讀者更了解民間習俗文化。 秋分:晝夜等長、平分秋季 秋分,顧名思義便是平分秋天,它也稱作「降分」,因為陽光此時幾乎直射赤道,在此之後太陽直射點就會繼續南移。秋分的時候,全球晝短夜長,而秋分過後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南半球則相反,一直到冬至,北半球是夜晚最長的一天。 《春秋繁露》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如果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劃分四季,則 Zero圈圈 5 年前
文化創意 日本 韓國 習俗 中秋 月亮 中秋節 由來 2019 中秋節2019:節日由來、活動、各地中秋習俗介紹 中秋節,顧名思義是秋天的一半,時間以農曆8月15日為主,今年(2019)為國曆9月13日。中秋節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而除了賞月、烤肉之外,各國都有不同的習俗。因此,本篇整理日本、韓國等地的中秋節傳統,並介紹中秋節由來,讓人更瞭解與中秋節有關的文化傳統。 中秋節最早見於《禮記·月令》為祭祀拜月 「中秋」這2個字最早出現於《周禮》,《禮記.月令》寫「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另外還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紀錄春秋時代君王祭祀月亮的習俗(夕月指祭祀月亮、月神)。然而,早期並沒有明確指定中秋拜月的日期,而祭祀月亮則是由貴族官吏慢慢影響到民間,後來唐代轉變為君王賞賜群臣的節日。 另有一說 Zero圈圈 5 年前
快訊 情人節 七夕 習俗 傳說 google doodle 由來 2019 織女 牛郎 七夕:由來、習俗、傳說總整理 情人節與乞巧節 2019年8月7日是農曆七夕情人節,Google doodle特別換上了牛郎織女走在鵲橋上的塗鴉,慶祝七夕這個節日。然而,其實不只是情人節而已,傳統七夕也有「乞巧節」「女兒節」、台灣民間的「七娘媽誕辰」等紀念意味,本篇便整理幾個常見的七夕情人節由來、習俗、以及傳說等資訊,讀者可以快速了解七夕背後的隱藏文化。 延伸閱讀:七夕情人節全台優惠遊玩活動:咖啡、巧克力和看電影全部滿足 七夕(農曆7月7日)的由來 七夕發源時間眾說紛紜,有人說從周朝就開始慶祝,也有人說從漢代才開始有這個節日。不過,與七夕相關的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豳(音同賓)風·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Zero圈圈 5 年前
科學新知 習俗 google doodle 夏至 由來 二十四節氣 夏至:夏至的習俗、由來是什麼? 白天最長、晚上最短 今天的Google塗鴉(Google doodle)為二十四節慶「夏至」,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人使用土圭測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此外,夏至也是一年裡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通常在每年6月21日前後。 陽光直射北回歸線 夏至的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造成北半球白天最長,還有北極圈、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太陽整日不落。而在夏至過後,陽光直射位置開始向南偏移,北半球的白晝於是慢慢縮短了,日出、日落的方位也開始往南移動。 夏至的習俗有哪些?吃麵、古時放假 夏至身為二十四中重要的節氣之一,有句俚語說「夏日炎炎,長夏漫漫」就是說這一天是陽氣最盛,日光最長。在清代以前,夏至時全 Zero圈圈 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