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硬科技 Centaur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entaur WinChip (中) 如同台灣某前總統的曠世名句「1個便當吃不夠,你可以吃2個」,「1個指令跑不爽,你可以跑第2個」的超純量(SuperScalar)管線,與預測分支指令是否發生的動態分支預測(Dynamic Branch Prediction),一直是近代高效能處理器的首要技術指標。 像指令集複雜度毫無道理可尋的x86,以1993年3月22日的Pentium為起點,也在2015年8月5日登場的Intel Skylake微架構,邁入每個時脈週期最多可解碼5個x86指令、並執行8個被解碼後微指令的疆界。 你還沒看上集嗎,先去看看再回來: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entaur WinChip (上) 兼具超純量和非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gpu 超級電腦 硬科技 EHP 硬科技:集AMD技術之大成的超級電腦APU:EHP (下) 既然AMD看起來決定打造「超高階APU」,那想必各位科科頭上馬上浮現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東西要拿來作什麼?又準備要賣給誰? 前情提要:集AMD技術之大成的超級電腦APU:EHP (上) 這些年來,AMD一直有個「說不出的痛」:在超級電腦市場幾乎銷蹤匿跡。 以今年6月的Top 500榜單來說,相較於滿山滿谷的Intel CPU和NVIDIA GPU,用到AMD CPU的只有「10台」,而GPU就更尷尬了,才區區「1台」裝了Radeon Vega。要不是因Zen 2世代的EPYC吸引了不少超級電腦新案,像突破2ExaFlops的美國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的El Capitan等等,堂堂AMD在Top 5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gpu zen apu 硬科技 硬科技:集AMD技術之大成的超級電腦APU:EHP (上) 先前不學無術的筆者跟各位博學多聞的科科,野人獻曝了Intel與台積電的先進晶片封裝技術,也不小心開了一張「裝死夠久就要介紹隔壁棚的AMD到底在幹哪些好事」的空頭支票,現在就是兌現的時候了,而這段故事,主角是AMD曾寄以厚望、卻一路跌跌撞撞的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 硬科技:談談Intel的多晶片水餃封裝技術 AMD在2006年以54億美元併購ATI,啟動融合CPU與GPU的Fusion後,該如何給予APU精確的市場定位,就變成AMD手上的燙手山芋,也主導了AMD後來10年的戰略規劃。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K12、SkyBridge篇 硬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RM ibm APPLE 晶片 硬科技 硬科技:以古鑑今 Apple自製晶片的優勢與劣勢(下) 前情提要,天底下任何事物,只要規模一放大,一堆奇奇怪怪的疑難雜症就會通通一個個冒出來,從社會組織、企業架構、政府規模、公共建設,一路到資訊科技的領域,象徵半導體尖端技術的高效能處理器,都不可免俗,一變大一複雜起來就會出亂子。 硬科技:被Intel處理器漏洞嚇傻前 科科們要先知道的事(上) 硬科技:被Intel處理器漏洞嚇傻前 科科們要先知道的事(中) 硬科技:被Intel處理器漏洞嚇傻前 科科們要先知道的事(下) 嘲笑高效能x86指令集相容處理器會有資安問題?結果這票同樣為了追求高效能而引進非循序預測執行的新型ARM指令集相容處理器還不是跟著中槍了?因為本文主角是Apple,所以刻意轉貼App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Mac intel APPLE 硬科技 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下):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迄今為止,人類的科技發展,看似很好很棒很強大,但在「天災」面前,仍十分弱小和無助。 每當看到充斥於財經科技媒體的「產業分析文」,總讓筆者想起,湯尼嶽崎的「岸和田博士科學的愛情」這部漫畫,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一切盡在不言中。 前情提要: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中):任何事都有邏輯的極限 第一個倒楣鬼:Intel 想當然耳,雖然Apple Mac在全球個人電腦的佔有率約7%,排名次於Lenovo、HP、Dell,略勝於台灣的宏碁和華碩,名列第四,年出貨量略低於2000萬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平白無故的在2年內慢慢失去這些業績,對Intel不啻是無妄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RM APPLE risc 硬科技 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中):任何事都有邏輯的極限 看著網路媒體那諸多天馬行空的專業評論,筆者只能套用呆伯特法則中的那句「任何事情都有邏輯上的極限」,假裝自己是個瞎子,一步一步的摸清楚這頭大象的全貌。 前情提要: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上):到現在看起來還不像是真的 為何Apple執意要硬幹下去? 諸多可能性,可歸納成以下數點: 天時:Apple看衰Intel,深感這些年來這間公司表演擠牙膏擠到天怒人怨,或著認定Intel就算想在製程技術上重振旗鼓,也將欲振乏力,無力支撐其新型x86處理器的穩定發展。 地利:已經沒有吸引Windows用戶「起義來歸」的必要。 人和:講的八股一點:歷經多年準備,Apple覺得時機成熟了,藉機整合生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Mac intel ARM 處理器 APPLE 超級電腦 x86 台積電 硬科技 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上):到現在看起來還不像是真的 謠傳多年,狼終於來了,Apple「總算」在今年的WWDC,宣布過往Mac使用的Intel x86處理器在2年之內,逐步轉移到自家ARM架構的「Apple Silicon」。距離從PowerPC「搬家」到Intel,相隔了整整15年。在這段時間內,Apple的趨勢影響力和軟體生態系,早已今非昔比,咖啡廳內無所不在的Macbook,也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平日風景。 蘋果脫離了 Intel ,但為何不 AMD Yes 而是全數轉向自主設計 Apple Silicon 相信各位科科早已看過無數的「深度評論」,像「ARM的輝煌時代即將來臨(剛好採用Fujitsu的A64FX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超級電腦「富岳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硬科技 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 PARROT篇 簡報時代背景:在Intel還在積極發展追求超高時脈的NetBurst微架構時,也跑出了很多在今天根本無法想像的瘋狂想法,像「最佳化微指令排程」這檔事。 Intel在2004年6月先在IEEE發表論文(Power Awareness through Selective Dynamically Optimized Traces),接著在當年秋季IDF(Intel Developer Forum)正式公開的「PARROT」(Power-aware ARchitecture Running Optimized Traces),企圖最佳化Trace內微指令排序及數量,以兼顧效能與省電。在了解這瘋狂想法前 痴漢水球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