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M3 Cyrix 硬科技 整合繪圖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Cyrix M3 Jalapeno(1999年) 時代背景:AMD併購NexGen得到了K6,接著靠著Alpha團隊打造了K7,加上Intel P6,論x86處理器核心微架構,Cyrix的M1和M2根本完全瞠乎其後,必須整個砍掉重練,並完全壓寶在整合繪圖處理器的低價市場。 相較於還出現過大量工程樣品的MXi與最終仍在Socket 370登場的Cayenne核心,從未問世的Cyrix M3 Jalapeno是今日極少人知悉的「幻之處理器」,所以更應該與各位科科們一同分享。 基本上,M3=Cyrix體系的P6+MediaGX和MXi的市場定位+ATi Rage 128等級的高時脈繪圖核心+雙通道DRDRAM (Direct Rambus DRAM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x86 Cyrix 硬科技 MXi 國家半導體 MediaGX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Cyrix MXi(1998年) 時代背景:「入門級x86處理器整合繪圖核心」並非Intel和AMD首創,Cyrix才是這方面真正的先驅者,而1997年的MediaGX,則是Cyrix在這塊人跡杳然的荒野,開出的第一槍。Cyrix接著希望將「真M2」”Cayenne” 核心如法泡製,延續在這塊新興市場的優勢。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Fusion篇 MediaGX仗著低價優勢,以Compaq的Presario 2100和CTX EzBook V92C266為起點,開闢「1000美元以下」低價位個人電腦與迷你型筆記型電腦市場,攻入OEM品牌的供應鍊後,嘗到甜頭的Cyrix隨即研發Cayenne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相容性 x86 Pentium Cyrix 硬科技 浮點運算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Cyrix Cayenne(1997年) 時代背景:歷經多年延宕,Cyrix終於在1996年推出「第六世代」x86處理器6x86 M1,但前有Intel即將推出的Pentium MMX,後有Intel Pentium II和AMD K6,製程技術與x86軟體相容性均處於落後態勢的Cyrix,需要盡速打造出足以抗衡的新核心。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下) 在二十世紀末期,曾被外界一度看好是Intel最強競爭者的Cyrix,在推出6x86 M1之後,進一步研發「企圖以最少成本換取兩倍效能」的6x86MX M2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VIA AMD intel 處理器 Cyrix 硬科技: 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下) 也許,當Cyrix 6x86的x86指令集相容性只有80486的水準時,就註定了Cyrix黯然退場的命運。 延伸閱讀: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都要如此辛苦 面對來自Intel和AMD的步步進逼,陷入困境的Cyrix只剩下3條路可以走。 第一,確實的修正M1(6x86)和M2(6x86MX、M-II)的弱點,好好的實做管線化浮點運算單元,並針對MMX指令集缺乏浮點運算的缺點,不但支援AMD的3DNow!,並自行定義15個透過MMX暫存器處理浮點數的MMX-FP指令。其成果是Cyrix III(Joshua)的Cayenne核心。 第二,開闢「1000美元以下」低價個人電腦的藍海,在199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Pentium Cyrix 硬科技: 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先不論真實性,Cyrix 6x86號稱「可在第五代的平台,提供第六代的效能」,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不外乎「相較於殘廢的Pentium,6x86具備2條功能完整的指令管線」和「非循序指令執行能力」。 當然,貨真價實的第六世代產品Intel Pentium Pro,除了動用節區記憶體定址的16位元程式碼效率不彰,依舊牢牢掌握著各方面的優勢。 6x86的弱點也很明顯:較落伍的製程,封印了其利於提昇時脈的深度管線;因缺乏Intel的技術授權,指令集相容性僅有486的水準,Pentium的新增指令(如知名的CPUID和RDTSC)均無緣躬逢其盛,也造成軟體相容性問題;並未整合先進可程式化中斷控制器,導致難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86 Cyrix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在1990年代末期,特別是1999年6月23日,AMD的K7成為x86歷史上,首次足以和Intel正面對抗效能的微架構,隨即爆發的1GHz時脈爭奪戰,又以AMD的勝利作收,加上AMD再以64位元x86指令集和K8,一度奪取好幾年的戰略主導權,奠定了Intel和AMD幾乎共同壟斷x86處理器市場的局面。 無獨有偶的,那時也差不多確立繪圖晶片市場將由NVIDIA與ATi一同主導的格局。 在這之前,特別是AMD是到了1995年,才宣佈放棄其自家RISC處理器29000系列的發展,並以8億5000萬美元併購NexGen取得Nex686設計(後來的K6),確定集中資源在x86處理器市場,也才有後來的老二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光華 Pentium 個人電腦 Cyrix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人生第一台電腦 各位科科,你們還記得人生第一台DIY (或光華牌) 個人電腦規格的如何,多少價格,裡面塞的是怎樣的零件嗎? 不學無術的筆者轉職成閒閒無事大學生的1995年夏天,到隔年1996年3月這短短的幾個月,不但附贈兩階段的台海飛彈危機和「十八套劇本」,更是引爆個人電腦快速普及、x86處理器平台展現高度競爭力的關鍵時刻。 1995年8月24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微軟Windows 95作業系統和Office 95正式上市,個人電腦歷史上最重大的里程碑—第一個真正的介面友善的作業系統和殺手等級的應用程式。 1995年11月1日:Intel發布Pentium Pro (P6) 處理器,x86處理器的效 痴漢水球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