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tom iPhone intel x86 指令集 硬科技 硬科技:做為x86義和團象徵的Atom處理器 暴走期 各位親愛的科科,你們還記得「Intel Inside」的手機嗎?筆者可沒忘記當時多少「專業產業分析師」如何歌功頌德Intel鉅額補貼政策是如何的「高瞻遠矚」。 假如我們將Intel的Atom開拓新興應用領域的大冒險,看成人類歷史上最大陸上戰役「德俄大戰」,那「智慧型手機」就是Intel的「史達林格勒」了,耗費莫大資源,拼死拼活「晶片半買半送」補貼手機廠商,咬牙苦撐數年,仍以慘敗結案,最終一無所獲,讓Intel在2016年認賠退出智慧型手機市場變成無可避免的結局,Intel在2019年被Qualcomm逼著賣掉5G基頻數據機部門給Apple,更讓人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意外。 對於智慧型手機有研究的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HP intel Itanium 指令集 80x86 硬科技:「簡報王」和他們的產地Intel Itanium篇 簡報歷史背景:這是一部Intel企圖謀殺自家小孩80x86指令集,最後差點徹底消滅自己全家的驚悚童話故事。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 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下) 指令集作為電腦的語言,軟體與硬體之間的界面,80x86是一個很糟糕的設計,不限於RISC大師撰寫的教科書和來自眾多競爭者的批評,連創造80x86的生父Intel,自己也不是很欣賞這個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的子嗣。 在1980年代如雨後春筍般一個一個鑽出泥土的RISC(精簡指令集電腦)和企圖將複雜度從硬體轉移到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PPLE P.A. Semi 指令集 硬科技 Apple Silicon Daniel W. Dobberpuhl PowerPC 硬科技:回顧構成Apple晶片研發團隊骨幹的P.A. Semi與Intrinsity 2008年4月,Apple以2.78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一間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Fabless Design House),得到150名天才工程師,那間公司叫做P.A. Semi,位於美國加州Santa Clara (也剛好是Intel總部所在地),創立於2003年,由曾在2003年獲頒IEEE Solid State Circuits Award的晶片設計大師Daniel W. Dobberpuhl所成立。今日Apple的A系列與M系列處理器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表現與地位,除了封閉性生態系統帶來的先天優勢,P.A. Semi團隊絕對居功厥偉。 為何Apple自產自銷的ARM處理器這麼厲害(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x86 指令集 SIMD AVX SSE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下):AVX到AVX-512 前情提要: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中):SSE2到SSE4。x86指令集的SIMD擴充,從1997年的MMX一路「堆積」到2008年的SSE4.2,看似已功德圓滿,但其實仍遠遠不足,累積缺陷總計如下: 雙運算元(A = A + B)的宿疾還是沒有解決,限制單一指令的功能,也變相增肥程式碼。 只要處理器的微架構足以負擔,可以一次處理的資料量還是是多多益善,越寬越好。 16個暫存器還是太少,人家古老的RISC可都是32個起跳的。 和真正的「向量(Vector)處理器」相比仍有差距,例如缺乏指定SIMD中需要被處理資料的遮罩(Mask)暫存器。 欠缺從散落在記憶體各處的運算元素「聚集(Gat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86 指令集 SSE2 硬科技: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中):SSE2到SSE4 前情提要:淺談x86的SIMD指令擴張史(上)。MMX到SSE有了對應IEEE 754單精確度浮點格式的SSE還是不夠,最起碼,當時的x86處理器還缺了3個重要的關鍵點: 64位元雙倍浮點精確度。 受制於x86指令的編碼,暫存器才少少的8個。 x86的雙運算元(A = A + B)格式,會摧毀其中1個暫存器原本的資料(如例子中的A),要保存資料,需事先搬移到其他的暫存器,增加程式碼體積,更讓第二個問題雪上加霜。 SSE2提供IEEE754 64位元雙倍精確度 2001年隨著Pentium 4而問世的144個SSE2指令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包含了一系列的快取記憶體控制指令,並順便擴充了MMX,雖然 痴漢水球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作業系統 api x86 指令集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前情提要。各位科科想必已經了解,多工作業系統是一種常見的虛擬化應用,只要執行「動搖國本」的特權指令,或可能破壞系統強固性的應用程式,都將統一經由系統呼叫介面,在作業系統的監控下取得服務,不會也不能直接存取底層硬體資源,以免隨便動一動,整台電腦的軟體通通一起壯烈殉情。 在這裡各位科科也可以趁機學到2個專有名詞,並釐清某些相當然耳的既成概念,這也是虛擬化應用的一部分。 ABI和API傻傻分不清楚 同樣採用x86指令集架構的Windows和Linux,卻無法相互執行其應用程式? 同樣是Windows作業系統,無法在32位元OS上執行x64版本應用程式?(這裡就先不提WoW了) 32位元Windows 痴漢水球 5 年前
科技應用 ARM 處理器 嵌入式 risc 指令集 Arm將免費提供嵌入式處理器客製化指令集設計 提防RISC-V架構大舉攻入 Arm在嵌入式裝置處理器提供客製化指令集設計,或許也是因應近年來RISC-V開放架構設計處理器越來越受市場關注,甚至歐盟單位更計畫藉由RISC-V架構設計打造各類處理器產品,藉此提昇歐洲地區在半導體應用發展競爭力。 稍早於美國聖荷西舉辦的Arm TechCon 2019活動中,Arm除了透露目前全球累積出貨量已經超過1500億組,同時由執行長Simon Segars再次強調計畫在2023年前恢復上市,更宣布針對嵌入式裝置處理器提供客製化指令集設計,同時也將以全新Mbed作業系統加快與合作夥伴在物聯網應用成長,此外更宣布將與通用汽車、Toyota、DENSO、大陸集團、Bosch、恩智浦與NVI Mash Yang 5 年前
專家觀點 intel 處理器 指令集 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 前情提要:「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俗語說的好: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為了擺脫昔日x86包袱而過度反動的IA-64,早在Intel公佈指令集架構之際,就不乏來自外界的質疑,尤其同時擁有CISC大型主機(S/360體系,zSeries, System Z)和RISC效能王者(Power體系,pSeries, System P)的藍色巨人IBM,對IA-64的專業批評,事隔多年,通通一語成讖。 2000年的Microprocessor Forum,就上演了IBM與宣稱「非循序執行超純量處理器已經過時」的Intel/HP陣營,針鋒相對的強碰戲碼。IBM提 痴漢水球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