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消息 ARM 高通 安謀 指令集 自主架構 Cristiano Amon 微架構 NUVIA Oryon 高通執行長在法庭強調收購Nuvia能省下大量微架構授權費,並重申不是為了擺脫Arm指令集 高通與Arm由於高通收購基於Arm指令集的Nuvia,並將開發的Oryon核心其作為Snapdragon X系列PC級處理器、Snapdragon 8 Elite處理器對簿公堂;Arm認為高通收購Nuvia後需要重新與Arm洽談授權,而非直接繼承Nuvia的指令集授權權限,Arm的主張是高通並不具授權的合法性,需要停止出貨使用Arm指令集的侵權晶片;雙方執行長在美國時間12月18日於美國法庭進行辯論,預計在美國時間12月19日公布審判結案陳述。 高通於2010年代仍基於Arm指令集開發自主CPU,不過隨著Arm指令集邁入64位元化,高通最終選擇與Arm合作提供半客製化微架構,亦即現行Corte Chevelle.fu 4 個月前
產業消息 CPU intel ARM x86 高通 指令集 路透社指稱高通有意收購Intel消費PC晶片設計部門 Intel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也不斷傳出Intel將盡可能拆分旗下部門籌措現金,但路透社信誓旦旦的爆出驚人的大八卦,表示消息來源指稱高通對Intel消費PC晶片設計部門相當有興趣,爆料者表示高通也對Intel其它部門相當有興趣,但另一名熟悉高通營運模式的來源則指出高通恐怕對Intel PC以外的業務興趣不大。 ▲若以企業文化還有歷史淵源筆者認為高通不太可能收購Intel消費PC晶片設計部門,但不排除取得x86相關授權制衡授權喬不攏的Arm 不過筆者個人認為這項八卦味相當濃厚的傳聞還是有待查證,因為對於Intel而言,旗下雖然許多部門都能分拆,確實PC晶片設計也越來越難賺錢,但PC處理器終 Chevelle.fu 7 個月前
人物專訪 AMD 大小核 amd zen amd ryzen 指令集 COMPUTEX 2023 : AMD 認為大小核架構的先決條件是維持架構的均一性,且大小核並不適用所有產品型態 筆者日前在尋找外電時看到一篇 AMD 高階主管接受 Tom's Hardware 採訪,指稱 AMD 未來也將投入大小核配置的處理器產品,藉著 COMPUTEX 期間 AMD 安排與 AMD 全球副總裁暨客戶端通路業務總經理 David McAfee 採訪,筆者試圖進一步詢問 AMD 的大小核計畫。David McAfee 強調, AMD 現階段還沒有明確的產品線計畫,並強調 AMD 將優先考量大小核產品在核心轉移的指令集一致性與 IPC 是否成等比增長。 ▲ AMD 認為現在談是否為大小核提供不同架構是假議題,關鍵是維持大小核指令集的一致性與是否具正向的 IPC 增長 David M Chevelle.fu 1 年前
產業消息 ARM ARMv8 Ampere 指令集 Armv9 AmpereOne Ampere 公布首款基於 Arm 指令集的自主架構處理器 AmpereOne ,最多 192 核單執行緒核心、台積電 5nm 製造 Intel 前總裁 Renee James 創立的 Arm 架構處理器公司 Ampere 在 2022 年宣布將開發基於 Arm 指令集的自主架構處理器,在將近一年後的 2023 年 5 月 19 日, Ampere 正式在中國發表自主架構的 AmpereOne 系列處理器,具備高達 192 核單執行緒核心,標榜是業界當前核心密度最高的處理器,也由於仍依循 Arm 指令集, AmpereOne 也同樣保有與先前基於 Arm Neoverse 架構的 Ampere Altra 與 Ampere Altra Max 處理器的相容性。 AmpereOne 並非為取代現行 Ampere Altra 、 Chevelle.fu 1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bm 作業系統 risc 指令集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IBM古老RISC體系(三) IBM不只有大型高階伺服器、工作站與個人電腦,也是曾經擁有大量中階商用計算機系統,如System/36和System/38等系列。在1980年代初期,IBM高層開始擔心這些彼此不相容的產品會損害公司的競爭力,尤其面對在當時極度受到歡迎的DEC VAX。 所以IBM在1982年啟動了代號Fort Knox的計畫,目標將System/36、System/38、IBM 8100、Series/1與IBM 4300等CISC架構整合成單一產品線,並維持所有系統的回溯相容性。IBM為此開發以IBM 801為基礎、代號lliad的RISC處理器。此外,IBM不但將為了Fort Knox設計全新的作業系統,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RM 處理器 risc 指令集 微架構 PA-RISC 硬科技:RISC諸神的黃昏系列 HP的PA-RISC (下) PA-RISC主要有3個發展里程碑: 1986年:1.0版。那時只有16個64位元浮點運算暫存器。 1991年:1.1版,基於效能考量,64位元浮點暫存器倍增到32個 (可視為64個32位元或16個128位元),追加MAX-1 (Multimedia Acceleration eXtensions) SIMD多媒體延伸,創此風氣之先,比其他高階RISC指令集都來得早。 1996年:2.0版,擴充成64位元,引進MAX-2和浮點累積乘加指令 (Fused Multiply-Add)。 筆者在首篇有提到「PA-RISC是伺服器應用的RISC指令集中,最富CISC色彩者 (其實ARM在ARMv8 A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大型主機 指令集 旗艦處理器 iAPX 432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Intel iAPX 432(1981年) 時代背景:Intel在1974年發表的8008改良版8080讓Intel賺了不少錢,也造就了AMD藉由逆向工程品Am9080正式進入微處理器市場。嚐到甜頭的Intel隨即在1976年啟動極具野心的8800計畫,後來改名為iAPX 432 (Intel Advanced Performance Architecture 432),也是Intel史上首款32位元處理器設計,企圖打造出可滿足未來10年所有潛在客戶需求的「微型大型主機 (Micro Mainframe)」。x86指令集始祖:8086,其實只是用來賺取iAPX 432開發經費的低風險備胎。 2000年4月1日愚人節,微處理器報導 (Mi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微軟 x86 指令集 硬科技:「簡報王」和他們的產地 20年前64位元x86指令集誕生的時刻 簡報時代背景:距筆者打字時將近二十年前的2001年秋季微處理器論壇 (Microprocessor Forum),AMD技術長Fred Weber正式對世界揭露了其64位元x86指令集的全貌,也變相宣告了AMD盛世的來臨。 時至今日,64位元x86指令集—姑且不論叫做Intel64、AMD64還是x64—已經歷經將近二十年的光陰 (當筆者打字的時候),時下絕大多數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也幾乎64位元化,像nVidia更在2018年4月就宣佈停止提供32位元驅動程式。本期簡報王就帶著各位科科回到AMD公開x86-64指令集的現場。 x86指令集一直有著缺乏資料暫存器的宿疾,無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RM 智慧型手機 xscale 指令集 Wireless MMX 硬科技:「簡報王」和他們的產地 Intel曾擁有過的最強ARM處理器XScale 簡報歷史背景:在「Intel是否將開發Arm指令集相容處理器」的風向中,很多科科也許不知道,Intel不但曾經擁有過Arm處理器產品線,而且還是這個世界中的效能王者。 無論是x86還是Arm,Intel處理器的性能都是業界頂尖的。 Intel在1997年併購DEC的StrongARM產品線,取得了產品研發團隊與指令集授權,並在2002年以其為基礎,基於ARM v5TE自行研發XScale。2003年發布的PXA27x家族 (代號Bulverde),不僅最高時脈是同時期競爭對手的兩倍 (624MHz),搭配效能強大、完整支援3D加速、足以驅動SXGA (1280 x 1024) 解析度的Inte 痴漢水球 3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Xeon 作業系統 x86 指令集 硬科技 硬科技:究竟誰能威脅x86指令集的地位 在1970年代末期,基於諸多商業考量,IBM在人類歷史上首台個人電腦,選擇了Intel的8088處理器 (8086的8位元外部匯流排版本),而不是公認更加優秀的Motorola 68000,以及作業系統優先搭載微軟的DOS (因開發CP/M作業系統的Digital Research,其創辦人Gary Kildall 不滿IBM的法務需求),奠定了80x86指令集與Windows作業系統的壟斷地位。 由AMD K5處理器總工程師Mike Johnson描述為「指令集架構設計毫無道理可尋」的x86指令集,更被公認是計算機工業史的 “The Great Dark Cloud” 痴漢水球 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