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NetBurst 硬科技 Merom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Intel Merom 2006年6月26日,Intel正式發表Core微架構的Xeon 5100系列 “Woodcrest”,隨後在7月27日推出桌機版Core 2 Duo “Conroe” 與筆電版Core 2 Duo “Merom”,點燃了對AMD發動「帝國大反擊」的狼煙,也開始逐步終結AMD K8的優勢,在2008年11月11日問世的Intel Nehalem世代後,替AMD這5年多來的好日子劃下了不完美的句點。 為何伺服器用的Xeon版本會比桌機筆電更早推出?看在單價和獲利的份上,各位科科都懂。無論Intel和AMD,都是這樣幹的。 但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NetBurst 硬科技: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下) 閱讀本文之前,請先參閱前情提要「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上)」、「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中)」。回到主題,Netbust雖然在初代Pentium 4 “Willamette” 剛推出時,因初期產品的部分效能,還不如更低時脈的Pentium III,而飽受批評,但邁入130nm製程的Northwood世代,卻轉危為安,頗受好評。那麼,「身中三十多刀,還被認定自殺」的NetBurst是如何失敗的?其真實死因,眾多紛紜,但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史詩級的慘劇,永遠都是天時、地利、加上人和的結晶。 天時:Inte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Itanium Pentium NetBurst 硬科技: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上) 午夜時分,看著書架上那厚厚一本The Unabridged Pentium 4大磚頭,和P6設計者的回憶錄The Pentium Chronicles,二十世紀末期至今20年內的種種往事,與無數技術專欄作家的不倦筆耕,歷歷在目。 回顧計算機工業史,Intel Pentium 4系列處理器的靈魂:「NetBurst」微架構,堪稱極具特色且極度激進的設計,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拜「Intel只顧時脈不管效能和功耗」這滔天大罪之所賜,事後諸葛其發展歷程,恐怕也是頗具禁忌的話題。僅動用不到五千字的篇幅,訴盡十多年來,累積於筆者內心的點點滴滴,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為了滿足各位科科的求知慾,只好勉力而行了 痴漢水球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