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地震警報 科技部 台灣科技 衛波科技 地震預警 大樓結構監測系統 降低晶圓廠地震設備損害 AI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可在地震前5-25秒前預警 科技部今天展現2組學研新創成果,衛波科技研發「AI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可在地震前5到25秒示警,降低晶圓廠精密設備損害,產線復歸時間可望從6到8小時縮短到15到30分鐘。「AI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是不是非常昂貴,所以以導入晶圓廠為主體設置呢? 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致力透過學界研究支持產業發展需求,科技部今天召開記者會,2組學研新創團隊展現成果,分別為衛波科技執行長林沛暘開發的「現地型AI智慧地震防災預警系統」,以及中山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張鼎張的「創新半導體缺陷消除技術」等服務。 林沛暘表示,過去擔任國研院地震中心研究員不斷鑽研地震相關研究,在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輔導下,成立衛波科技,研發出業界 中央社 3 年前
產業消息 科技部 台灣科技 新海研一號 海洋研究 大氣和海洋國際研究船新海研一號正式下水:天氣預測、地質地形探測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建造,大氣和海洋國際研究船新海研一號正式下水,新海研一號具備2組可以大面積掃描海床的「多音束測深儀」,可快速測繪海底3D地形,連海底火山噴氣都可以清晰拍攝出來。 新海研1號今天交船,台灣大氣與海洋研究再添生力軍。台大海研所所長詹森表示,規劃年底首航關島,1年內裝設大氣觀測雷達,讓新海1升級為國際級海研船。 「新海研1號」由科技部委託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設計建造,歷時1年多,今天在台船基隆廠舉辦交船典禮,取代已服役34年的「海研一號」,將專注在大氣與海洋研究。新海1總噸位2155噸,可乘載47人,具備超過40天油水及食物的遠洋研究能力。新海研1號將由現有海洋研究船的管理營運學校台 中央社 4 年前
科技應用 AI 中文 語音 科技部 科技部開放AI語音數據資料集 可建立台灣人的精準語音識別模型 加速本土中文語音助理服務應用發展 科技部開放的AI語音數據資料集,目前總長度約400小時,透過完整的語音數據資料以及正確的資料標註,將能讓電腦系統更有效率學習,製作更精準的語音識別模型,加快更多人工智慧語音識別應用服務發展。 科技部稍早宣布將對外開放AI語音數據資料集內容,首波將提供「科技大擂台 與AI對話」競賽所使用語音試題資料,內容長度達400小時,除了自行錄製資料,更結合內政部警政署警察廣播電臺,以及教育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所提供相關語音資料,透過編輯整理成高品質的數據集,希望藉此讓更多以中文為主的人工智慧語音助理應用加速發展。 由於製作精準的語音識別模型,通常需要完整的語音數據資料,並且配合正確的資料標註,如此才能讓電腦 Mash Yang 5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gpu 自動駕駛 科技部 Drive Pegasus 科技部國家實驗室與 NVIDIA 簽署合作意向書,推動台灣自駕技術發展 NVIDIA 繼 2016 年與台灣工研院簽署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合作備忘錄後,今日宣布攜手科技部與所屬的國家實驗研究院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針對台灣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做出努力,並在台灣首座封閉式自動駕駛測試場域"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進行技術交流合作, NVIDIA 將以其深度學習推論相關技術與嵌入式裝置、車用電腦、模擬系統與相關軟硬體,助台灣發展自動駕駛相關技術。 NVIDIA 與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的合作將以平台進行發展, NVIDIA 在計畫中除了提供技術與硬體資源外,也將提供開發者生態圈、投入新創公司培育專案、深度學習學院,並協助監視器及感應器業者設置測試環境,而國家 Chevelle.fu 6 年前
文化創意 高通 高通 qualcomm 科技部 高通攜手科技部在台灣舉辦高通台灣創新競賽,盼扶持台灣資通訊產業新創發展 由於近年新創蓬勃發展,不少晶片商推出鎖定創客與新創的開發板之餘,也舉辦各類競賽挖掘潛力團隊,像是 Arm 與 Freescale 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的 Arm 設計競賽即是一例,而高通近年在台灣也積極地進行各項投資,稍早亦宣布由高通旗下子公司台灣高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攜手科技部等單位,第一次於台灣舉辦高通台灣創新競賽( QTIC )。 高通希望藉此次與科技部合作的創新競賽項目,能夠挖掘台灣潛力團隊,並透過高通行動平台在 5G 、蜂巢式物聯網、機器學習、智慧城市與多媒體進行創新,同時也將台灣潛力團隊帶向世界。高通預計在此次競賽選出十組入圍團隊,入圍團隊皆可獲得孵化器的補助金,而最終脫穎而出的前三名 Chevelle.fu 6 年前
產業消息 矽谷 Uber 科技部 科技部邀 Uber 加入國際新創基底計畫,並提供人才交流培育計畫助台灣工程師深入矽谷 雖然打著共享經濟旗幟的 Uber 在全球遭遇許多傳統租賃車業的反彈,不過至今仍是 CB Insights 科技獨角獸公司名單中的榜首,而科技部也藉今年參訪 CES 之後造訪舊金山 Uber 總部,除了與數十位在 Uber 內部各領域工作的台灣軟體人才訪談外,亦邀請 Uber 加入科技部位於台北小巨蛋的國際青年創業基地的合作企業會員。 此項計畫是繼 Uber 與科技部在 2018 年的發展台美頂尖科技人才計畫、並送科技部 AI 研究中心、射月計畫研究團隊的三位教授參與第一屆 Uber 開源峰會後的全新合作;科技部希望與 Uber 洽談共同參與人才交流培育計畫, Uber 也以此落實 Uber 深 Chevelle.fu 6 年前
產業消息 新創 團隊 CES 科技部 沒有世足台灣代表隊,卻有科技台灣代表隊!招募台灣科技新創優秀代表前進 CES 2019 如果你是台灣科技新創,那就不能不知道科技部今年首次帶了32個台灣科技新創團隊前進 CES 2018 ,這也是為引領台灣科技新創前進國際市場。即日起至7月30日,展開招募 CES 2019 臺灣代表隊,預計在明年一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 CES 展中大展發光,以下也有更詳細的參加辦法提供給新創公司參考。 這次特別邀請到科技部邀集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亞洲分會資深總監Mr.John T.Kelley以及美國在台協會商務關Mr. Matthew Quigley以及台灣骨王創辦人王良民博士,未來科技部將與CES 亞洲分會共同舉辦創新創業活動,更促進台北科技新創生態圈的連結與合作。 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 朵拉C 6 年前
人物專訪 微軟 AI 評論 科技部 陳良基 勇敢轉型與大膽創業的典範 台灣想發展 AI,要看向中國商湯與美國微軟 本文來自科技部長陳良基之 臉書專頁「陳良基的創新筆記」,INSIDE 獲同意轉載 這幾天微軟和商湯的研發主管,不約而同,都來台灣談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合作。很顯然,台灣在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究和人才培育,廣受國際的矚目和欣賞。但跟這兩家頂尖公司的接觸,也是蠻有感概! 微軟跟台灣科技命運相似,在個人電腦的超級成就,造成數位轉型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相當困難。幾年前大家戲稱,21 世紀初的微軟像個慢半拍又常錯失正確決策的大老。但現在的微軟,已經非常成功的轉換成為雲端和 AI 的領導廠商,是數位轉型非常成功的典範。老實說,一個大公司的轉型真是非常不容易。大家只要同理心想想,自己 INSIDE網路趨勢觀察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