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 SSD 儲存 Type-C 開箱評測 ProRes 亞奇雷 AGI EDM38 AGi EDM38磁吸式外接固態硬碟 AGi EDM38讀者體驗 3C 開箱 | AGi EDM38 | 磁吸式 Type-C 外接式 SSD,iPhone 15 Pro 高畫質錄影沒煩惱! 在3C產品快速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從內接硬碟到外接硬碟至近幾年推陳出新的外接式SSD,想必已成為許多專業使用者備份、存檔的工具,而且容量大小、體積與重量更是目前各位使用者所考慮的。這次要推薦給大家輕巧的3C產品就是「AGi EDM38」外接式SSD,無論是攝影剪輯、影音製作,擁有一款高效能且穩定的外接SSD是自媒體工作者非常重要的工具。支援 Type-C USB 3.2 Gen2x2高速傳輸,並具備ProRes錄影支援,特別適合iPhone 15 Pro以上系列的使用者們。 AGi EDM38 | 外接式SSD開箱 將產品外包裝打開,除了說明書之外,主要的產品內容物總共有3個,第一個主要就是支援 癮特務 7 天前
開箱評測 SSD 儲存 磁吸 Type-C 開箱評測 ProRes USB 3.2 Gen2x2 Type-C 亞奇雷 AGi EDM38磁吸式外接固態硬碟 AGi EDM38讀者體驗 AGi EDM38磁吸式外接SSD固態硬碟!秒擴充iPhone儲存空間、向錄影容量焦慮說掰掰! 隨著iPhone拍攝功能愈來愈強,只要搭配簡易剪輯工具,人人都可以化身影像創作者,然而伴隨而來的痛點,就是逐漸不夠使用的儲存空間,尤其新一代iPhone 新增4K120Fps的ProRes錄影格式,才錄個幾分鐘就好幾GB,這對iPhone容量可說一大負擔啊…... 就算已經選擇大容量機種,若太常使用拍照或錄影功能,也遲早面臨「儲存空間不足」問題,除非加速清理空間的頻率,否則根本無法隨心所欲拍攝。雖然市面上有許多雲端空間服務,但必須面臨漫長無比的上傳時間,並無法即時解決手機當下空間不足問題。此時,若能搭配一顆實體外接硬碟是最有效的,AGi EDM38磁吸式SSD外接固態硬碟,可說是 癮特務 8 天前
開箱評測 SSD 4k 溫度 開箱評測 ProRes USB 3.2 Gen2x2 Type-C EDM38 AGi EDM38磁吸外接式固態硬碟 亞奇雷 AGi EDM38讀者體驗 影片隨錄隨存超方便,AGI EDM38 1TB 磁吸外接式固態硬碟開箱試用 支援ProRes錄影功能,隨錄隨存超順暢 近年高速固態外接式硬碟備受創作者和遊戲玩家的好評與喜愛,除了能針對錄影和照片檔案進行快速傳輸和備份外,輕巧容易收納的薄型體積,加上都有支援到 1TB 以上的大容量,非常適合外出攜帶使用,而今天要開箱的 AGI EDM38 同樣具備上述特 ,除了擁有 USB 3.2 Gen2x2 的超高傳輸,搭配上磁吸式設計,輕鬆把外接硬碟直接吸附在手機後方,就可以使用 ProRes 4K 60FPS 以上的格式來進行錄影,而且錄影內容是隨錄隨存,擁有如此強大功能的 AGI EDM38 無疑是行動裝置的首選儲存裝置。 EDM38產品開箱 ▼EDM38是一款磁吸式行動硬碟 癮特務 10 天前
開箱評測 攝影 儲存 隨身 磁吸 type c 傳輸線 開箱評測 AGI ProRes 亞奇雷 AGI EDM38 AGi EDM38磁吸式外接固態硬碟 AGi EDM38讀者體驗 AGI亞奇雷EDM38 1TB Type C USB3.2 Gen2x2 磁吸外接式SSD使用心得 攝影愛好者和創作者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隨身的儲存裝置是否方便攜帶且易於使用,且存儲容量夠大。由其是短影音的拍攝或是攝影要用Raw檔,時常需要依賴大容量且快速的儲存裝置。此次使用的AGI亞奇雷的外 接式磁吸SSD就是體積極小又輕便的,可以直接透過磁吸附著的使用設備。由其對於女生來說,僅僅是一個彩妝盒的大小,放在隨身的小包包使用也非常方便。 產品優點介紹 高速傳輸: USB 3.2 Gen2x2介面,讀取速度高達2050MB/s,寫入速度達1800MB/s。 快速傳輸大型檔案,如4K影片、高解析度圖片。 行動創作者適用: 支援ProRes格式連續錄影,隨錄隨存,不延遲、不掉幀。 適合微電影、Vlo 癮特務 14 天前
開箱評測 synology 檔案管理 檔案同步 雲端 開箱評測 照片備份 BeeDrive BeeDrive讀者體驗 電腦備份 行動備份 需要資料同步?常用手機拍照、錄影,又怕儲存容量不足?接案、異地工作者的檔案備份神器 – Synology BeeDrive 體驗分享 首次認識 Synology 的產品是多年前在朋友的設計公司,他們裝了一台 Synology 的 NAS 私有雲用來儲存設計圖稿。這台 NAS 主要提供公司資料備份使用;若設計師在客戶方臨時需要其他的資料時,也可透過網路從外部遠端連進公司的 NAS 來存取資料並跟客戶分享。那時候在我的印像中,Synology 的產品是關於網路儲存方面的,大部分都是用於企業客戶及有大量資料儲存需求的工作者居多。而在面對一般個人使用者的需求方面,大部分是透過雲端來手動備份,或是安裝軟體來做相關的備份作業。 Synology 在今年 6 月,首度推出了著重於一般個人使用者的行動儲存裝置,它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做「 Bee 癮特務 1 年前
開箱評測 synology 檔案管理 檔案同步 雲端 開箱評測 照片備份 BeeDrive BeeDrive讀者體驗 電腦備份 行動備份 無腦設定、簡單備份、多台電腦檔案同步|利用 BeeDrive 輕鬆打造個人行動資料管理中心 隨手拍下一張張照片、影像記錄生活的精彩瞬間,是現代人手一機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時刻,更不用說是像個人工作需求經年累月下來累積的影像圖文創作,面臨大量的資料儲存帶來的困擾,因為拍的太多、格式太大手機容量空間不免都被塞好塞滿,就算是換了再大容量的手機也是一定是永遠不夠用,所以不斷找尋適合自已備份儲存方式就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 以往多採用 USB 儲存、外接硬碟或是 NAS 網路儲存裝置,到現在上傳雲端硬碟空間的方式都是讓人化解備份儲存問題的解決方式,不過仍要注意機體是否太佔空間或是操作介面不容易上手、無法跨平台應用以及不利儲存攜帶,還是雲端耗費購買空間和上傳速度緩慢、隱私性保障或是停 癮特務 1 年前
開箱評測 備份 synology 檔案管理 檔案同步 雲端 開箱評測 照片備份 BeeDrive BeeDrive讀者體驗 電腦備份 行動備份 3C 開箱 | BeeDrive 行動備份小蜜書 | 打造個人專屬資料管理,接案工作、攝影旅行立馬擁有 Pro 級的備份好物 相信對於常要接案工作、攝影旅行的朋友們,大都會遇到一個共通的煩惱,那就是在拍攝後該如何將記憶卡的檔案立即備份與轉檔、亦或是手機的照片、影片太多使得儲存空間不足該怎麼處理?而 Synology BeeDrive 絕對是各位部落客、自由工作者、攝影師...等等非常棒的備份好物! 相信各位都知道 Synology 主要的產品是以 NAS 私有雲為主打的相關產品,但由於行動裝置與無線傳輸普及的關係,除了商用之外,對於個人儲存相關應用這一塊漸漸開始被重視了,又因現有的雲端空間限制不少,通常都是先讓你免費試用幾年之後開始收費,溫水煮青蛙,而這款主打以個人資料備份與管理的 BeeDrive,支援行動裝置在同 癮特務 1 年前
開箱評測 備份 synology 檔案管理 檔案同步 雲端 開箱評測 照片備份 BeeDrive BeeDrive讀者體驗 電腦備份 行動備份 Synology BeeDrive 實測與心得 | 輕便、高速、簡易的備份與同步新選擇 隨著我的 Google 雲端收回無限空間的教育版,iCloud 的訂閱空間已滿,以及 Dropbox 免費空間的不足,資料備份和檔案同步成為我一個日益困擾的問題。雖然我曾考慮過自建屬於自己的雲端 NAS 系統,但 NAS 的功能實在太豐富,我其實只是需要一個儲存所以檔案的地方就好,NAS 是需要花時間去維護他的,因為對外連網的產品就會有相對應資安的風險,不是安裝架設完就沒事,這讓我有些猶豫,重點是許多功能我現在也不是急切需要用到。幸運的是,知名儲存大廠 Synology 最近推出了一款名為 BeeDrive 的產品,不僅可以輕鬆進行資料備份,還支援多電腦和跨裝置的檔案同步。BeeDrive 的 癮特務 1 年前
開箱評測 備份 synology 檔案管理 檔案同步 雲端 開箱評測 照片備份 BeeDrive BeeDrive讀者體驗 電腦備份 行動備份 怦然心動的檔案管理術,BeeDrive 幫你斬斷無限期的雲端訂閱制 雖然我一直自認為是「輕度的 3C 成癮患者」,也就是在這個網路時代、電腦時代裡,自覺不算是無時無刻緊盯螢幕的族群,但話又說來,在這個時代裡,也確實沒有人能夠逃離 3C 用品。人手一支手機、一台筆電或桌電,都是標配,而「儲存空間」更是隨著配備越來越好,需求越來越大… 關於我現有的雲端服務以及費用 隨著雲端空間的盛行,各大品牌陸續推出雲端的儲存空間方案,選擇貌似合理,但越來越多品牌加入的下場,就會出現「雲端儲存空間過剩」的詭異問題,而我本人正受其擾。 其實最初,我都是為了這些服務的「功能」,而附加了許多用不到的「雲端空間」,但又礙於這些空間要整合有困難,畢竟 Office 的文件還是 癮特務 1 年前
開箱評測 生火好物 macbook APPLE 集線器 thunderbolt 開箱評測 DGRule 這才是集線器最迷人的秩序感!DGRule 輕巧 MacBook 隱形擴充座開箱實測 當 Apple 主導使用 Thunderbolt 的時候,它的快速和俐落外型確實毋庸置疑,但回歸到實際工作面來說,還是得承認便利性的確稍嫌不足。普通Hub就能解決的事,為什麼要用擴充底座?因為它跟 MacBook 的契合度之高令人驚艷,完全不是拖著一條尾巴的集線器能比得上的。 從讓人懷念的經典「小白」MacBook,到那個連結埠只剩一個、極簡到讓你快要不會用的12"New MacBook,Apple 的設計雖然任性卻不妄為,總能讓人邊瞠目結舌、邊抱怨之際,仍老實地排隊買單(可...可惡)。 去年官方釋出 16" 的機型,大器地給了四個 Thunderbolt,即使 Thun 癮特務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