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三星 自駕車 ISOCELL Auto 4AC 三星車載系統使用感光元件 ISOCELL Auto 4AC 發表 應用於車輛影像識別、自駕技術應用 ISOCELL Auto 4AC採1/3.7吋感光面積、120萬畫素影像識別效果,每單位畫素麵積為3.0μm,內建影像處理器,可對應識別1280 x 960解析度影像,以及對應輸出YUV422、RGB888、RGB565影像數據,更可透過CornerPixel技術對應暗光環境,或是對應高光環境下的影像識別效果,同時也能有效抑制動態模糊影像情況。 擴大智慧車輛應用市場佈局 除了將ISOCELL感光元件應用在智慧型手機,三星也開始將旗下感光元件技術應用在車載系統,並且推出第一款對應車輛使用的感光元件ISOCELL Auto 4AC。 此款感光元件將應用在車輛影像識別技術需求,其中包含行車記錄 Mash Yang 3 年前
科技應用 halo 遙控 5G 自駕車 汽車共享服務新創 Halo 推出工作人員遠距遙控租車、還車服務 免找停車位 Halo使用Kia生產的Niro電動車可對應260英里 (約418公里)行駛距離,藉此確保車輛在長時間使用仍可保有足夠續航電力,並且讓使用者使用服務時無須事先尋找車輛,或是在使用後尋找停放車輛位置,讓整體車輛使用服務體驗變得更簡單。 省去使用服務前需要找車,或是面臨歸還車輛無處可停放問題 相較市場多數共享汽車服務必須將車輛開到指定停車地點歸還的使用方式,總部位於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新創業者Halo,則是讓使用者透過App預約車輛後,即可由遠端工作人員透過遙控方式將車輛開到使用者所在地點,而當車輛使用完畢後,亦可由遠端工作人員接手將車輛開回原本停放位置。 Halo計畫在今年底推出5台服務車輛,預計先 Mash Yang 3 年前
產業消息 nvidia 自駕車 DeepMap NVIDIA 收購高解析度地圖新創公司 DeepMap 精進車輛自駕技術應用發展 維持精準道路定位能力 收購DeepMap將有助於NVIDIA擴展精密地圖內容資產,並且能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發展,使自駕車輛能在道路行駛過程維持精準道路定位能力。 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收購 NVIDIA稍早宣布收購高解析度地圖新創公司DeepMap,預期將以此精進其車輛自駕技術應用發展。 由於目前自駕技術有不少比重仰賴高解析度地圖內容,藉此作為車輛行進時的道路定向輔助,如此一來即可將車輛搭載電腦系統算力更有效分配在行進模式修正、識別前方及周圍狀況等,藉此讓自駕車輛能在正確道路上行駛。 而NVIDIA車輛部門總經理Ali Kani表示,收購DeepMap將有助於NVIDIA擴展精密地圖內容資產,並且能加速推動自動駕 Mash Yang 3 年前
產業消息 Toyota Uber lyft 自駕車 Toyota 以 5.5 億美元買下 Lyft 自駕技術團隊「Level 5」 Toyota接手Lyft自駕技術團隊後,未來與Aurora Innovation合作打造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發展是否還會繼續,或是進一步整合Lyft自駕技術資源,配合Aurora Innovation取得的Uber自駕技術,或許也能讓Toyota自駕技術應用發展能加速成長。 預期最快第三季完成此筆交易,Lyft也預期最快可在第三季恢復獲利 除了Uber去年底宣布將旗下自駕技術業務轉售給Aurora Innovation,在市場上成為Uber直接競爭對手的Lyft,稍早也宣布將旗下名為「Level 5」的自駕技術團隊出售給Toyota,涉及金額則總計達5.5億美元。 依照說明,Toyota將先向Ly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電動車 比特幣 自駕車 Tesla Tesla 財報公布 持有比特幣獲利 1.01 億美元 也強調未來車輛產能將可大幅提升 Tesla並未以用於日常營運所需經費購買比特幣,而是以手上流動現金交易,藉此作為存放流動現金,並且能產生被動收入的手段,財報也顯示出售比特幣取得1.01億美元收益,使得公司營運相對減少1.01億美元支出金額。 包含德州、柏林工廠都將在今年內啟用,電動卡車也準備上路 Tesla稍早公布2021財年第一季財報結果,其中顯示第一季內總計累積生產18萬338輛車款,總計累積交車數量達18萬4800輛,而營收則達103.89億美元,淨利則達4.3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Tesla在第一季內的Model S及Model Y累積交車數量達2020輛,同時所有產能均集中在Model 3及Model Y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電動車 華為 自駕車 Kirin 990A 華為與中國北汽新能源品牌極狐打造電動車 導入 Kirin 990A 車載晶片、鴻蒙作業系統 可對應 Level 2.5 等級自動駕駛輔助 華為用於阿爾法S車款的車用處理器晶片,是以Kirin 990為基礎調整的Kirin 990A,其中採用4核心設計的Tarzan v120架構CPU,搭配4核心設計的Arm Cortex-A55架構CPU,以及8核心設計的Mali G76 GPU,另外也搭載雙核心設計的Ascend DaVinci D110 Tiny與單組Ascend DavinCi D100 Lite運算晶片,藉此構成3.5TOPS算力表現,同時也整合華為5G連網設計。 透過模組化形式造車 華為稍早與北汽新能源旗下高階純電車輛品牌極狐 (ARCFOX)合作推出的純電車款阿爾法S,其中採用華為打造的車用處理器晶片,同時也整合華為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無人機 dji 自駕車 自動駕駛技術 DJI 進軍智慧駕駛系統市場 無人機技術將應用於自駕車 福斯中國預期藉由DJI車載技術導入可對應各種道路行駛的自動駕駛技術,以及輔助駕駛技術,未來也將藉由中國市場成功經驗,將相關合作應用帶到福斯歐洲等市場,並且讓相關技術套用在所有市售車款。 透過電腦視覺技術推動自動駕駛 過去持續在無人機與穩定器相關技術佈局的DJI,稍早確認以DJI車載品牌進軍智慧駕駛系統市場,其中包含核心零件研發生產,以及後續銷售服務。 目前DJI並未透露具體產品細節,但預期會與電腦視覺應用在自動駕駛,以及車輛行駛輔助技術有關。在此之前,DJI已經投資LiDAR光達元件供應商Livox,顯然也與本身進軍智慧駕駛系統市場佈局有關。 而首波確定與DJI車載合作業者,將包含福斯中國,同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Google John Krafcik Waymo 自駕車 Waymo 執行長 John Krafcik 將辭職 將由共同創辦人與營運長擔任共同執行長 相較Uber、Tesla採用自動駕駛技術,John Krafcik表示Waymo採用技術設計完全不同,並非鎖定駕駛輔助功能,而是從一開始就鎖定全自動駕駛運作模式,甚至標榜在過去測試過程中即便曾發生意外,都是因為隨車駕駛不當操作,或是因為外部車輛追撞等情況。 未來將持續擔任Waymo顧問 過去擔任Waymo多年執行長身分的John Krafcik,稍早對外宣布將辭去執行長職位,未來將由共同創辦人之一的Dmitri Dolgov,以及Waymo營運長Tekedra Mawakana以共同執行長繼續帶領Waymo發展。 公布John Krafcik將離開消息後,Waymo並未透露其未來發展動向,但強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自駕車 加州將立法強制 具自駕功能車輛必須提前在 2025 年實現零碳排放設計 對於傳統車廠而言,可能面臨必須加速讓旗下採混合動力設計車輛轉換為全電驅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意味加州境內提供電動車充電的基礎設施必須配合增加,以利未來更多充電需求增加時能提供足夠使用量。 但部分看法認為有可能加重車廠壓力 加州政府在近期提出法案中,將要求所有提供自動駕駛功能車輛,必須在2025年之前實現零碳排放,藉此降低未來此類車輛在載客、快遞,以及使用大型卡車貨運情況下減少對環境影響。 此項法案是由加州參議員Dave Min與憂思科學家聯盟 (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發起,要求所有提供自動駕駛功能車輛必須在2025年以前實現零碳排放設計。 而 Mash Yang 4 年前
蘋果新聞 iPhone LiDAR 蘋果 自駕車 光達 蘋果著手與多家光達元件廠商洽談合作 確保未來供貨正常 可用於手機、平板 甚至自駕車 就相關傳聞顯示,蘋果已經與外部合作廠商打造用於測距,並且協助自駕車輛建構3D立體視覺的光達元件,其中部分光達元件技術源自蘋果內部開發設計,但不確定是否與iPhone 12 Pro與iPhone 12 Pro Max採用光達設計相仿。 有可能是為了手機、平板,或是AR頭戴裝置與自駕車使用 彭博新聞報導指稱,蘋果目前著手與多家LiDAR光達元件供應商洽談合作,預期在未來4-5年內容可獲得技術領先產品供應。 若沒意外的話,蘋果此舉不僅能確保用於iPhone、iPad裝置上的LiDAR元件供貨數量穩定,同時也能將LiDAR元件應用在傳聞中的擴增實境頭戴裝置,甚至近期也有不少傳聞的車輛產品。 蘋果從20 Mash Yang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