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 醫療科技 台灣科技 人工皮膚 電子皮膚 中興大學研發出有觸感的人工皮膚「人工默克爾盤」 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今天宣布,成功開發出模仿人類觸覺機械受器的人口裝置「人工默克爾盤」,為智能裝置開啟全新的觸覺感知時代,人工裝置正逐步擁有與生物相似的感知能力。 這款革命性的人工觸覺裝置以二維材料為基礎,由興大生醫工程所教授林淑萍與物理所教授林彥甫領導,兩人在今天的記者發表會中宣布,這項成果發表於高影響因子國際知名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 研究團隊說明,默克爾盤是人類皮膚中負責精細觸覺的感受器,可以感知輕微的壓力變化,如盲人藉由指尖默克爾盤來辨識點字。過往電子元件要達到仿生觸覺功能,電路板尺寸要將近手機螢幕大小,團隊將元件超微型化, 中央社 2 個月前
新品資訊 CES消費性電子展 魔鏡 醫療科技 台灣科技 CES 2025 CES 2025:鉅怡智慧魔鏡、照完鏡子就可檢測出心跳、血壓、血氧和呼吸頻率等生理資訊 Google未來學家庫茲威爾(Ray Kurzweil)預期,2032年後,AI可以讓人停止老化。今年CES來自台灣的17家「數位醫療」新創展示如何透過新技術,讓人類、甚至寵物更健康、長壽。 想像一下,早晨起床,對著一面鏡子,不到一分鐘便能知道自己的心跳、血壓、血氧、心肺、呼吸頻率等生理資訊,不必使用大大小小的儀器,就能掌握健康指標。 台灣新創公司鉅怡智慧(Face Heart)在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展示這項「非接觸」技術,應用場景包括遠距醫療、遠距照護,未來甚至在家中就可以使用。技術已第2年獲得創新獎。 或者,面對空氣污染的環境,只要戴上一條兼具時尚感的項鍊,走在路上,便能近乎100% 中央社 3 個月前
科學新知 手術 器官移植 醫療科技 全球首例移殖豬腎患者 手術後2個身亡 美國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3月成功將基因改造的豬腎移植到活體患者身上,然而院方表示,接受移植的62歲男子斯萊曼(Rick Slayman)在手術近2個月後死亡。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位於波士頓的麻州綜合醫院今晚發表聲明說:「麻州綜合醫院對斯萊曼先生突然去世深感悲痛。沒有跡象顯示最近接受的移植手術導致他的死亡。」 麻州綜合醫院的外科醫生3月創下全球首例,將基因改造的豬腎成功移植到罹患腎疾末期的斯萊曼身上。 院方聲明說:「斯萊曼將永遠被視為全球無數移植患者的希望燈塔,我們對他的信任與推進異種移植領域的意願深表感謝。」 器官短缺是各地長存問題,麻州綜合醫院3月表示,光是該院就有超過1400名患者在等 中央社 11 個月前
科技應用 科技真險惡 醫療科技 人工智慧 台灣科技 太空科技 低軌道衛星 2023台灣科技發展大記事(下)台灣第一顆自製衛星順利升空 鴻海的低軌道衛星也搭SpaceX升空 2023年台灣科技重要前進,首先是發射了首艘前往北極的無人探測船,這是海洋探索領域的重要里程碑。合歡山鳶峰還設立了圓頂遠端天文觀測系統,進一步推動太空研究的界限。今年也見證了台灣碳權交易的引入,反映出國家對環境可持續性的承諾。 在醫療領域,台灣開發出拉曼光譜檢測平台,將中毒分析時間從四小時大幅縮短到半小時,這一突破對醫療診斷和病患照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台灣第一顆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在法屬圭亞那順利升空,增強了國家在氣象領域的能力。 虛擬實境技術也取得了飛躍性進展,宏達電的VIVE Focus 3首度被用於太空,展現了VR在太空環境中的潛力。此外,3D列印技術為口腔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創造 atticus 1 年前
科學新知 台大醫院 醫療科技 台灣科技 眼角膜 眼角膜移植 電紡紗生醫支架 神經修復 提高眼角膜移植手術成功機率 台大研發電紡紗生醫支架 促進眼角膜神經再生 眼角膜受損要等待角膜移植曠日費時、手術完成後也可能引發排斥,現在台大團隊研發的電紡紗生醫支架,結合高科技原理的電流及材料研發技術,經動物實驗,有非常高的效能,受損神經能恢復8到9成,提升眼角膜移植的手術成功率。不過這項發明預估要5-10年後才會導入臨床治療,在這之前大家還是好好的照顧自己的眼睛囉! ▲電紡紗生醫支架驗證雛型。 角膜等視覺相關神經受損目前仍無有效療法,即使有能力負擔百萬療程,效果也不佳。台大團隊耗時7年成功研發電紡紗生醫支架,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有望成病友新福音。 台大醫院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分享這項研發成果。台大醫院眼科部教授、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簡報指出, 中央社 2 年前
科學新知 醫療科技 心臟移植 心臟移植里程碑:豬心換到人體手術成功 可以將豬的心臟移植到人體身上,醫療科技的進步真是超乎人們想像,未來人類心臟出問題時就不用苦苦等待捐贈可以移植的器官了! 美國外科醫師成功將基因改造豬的心臟移植到一名57歲男子身上,創醫學先例,有朝一日可望有助解決捐贈器官長期短缺的問題。 法新社報導,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School)今天在聲明中說,這項「歷史性」手術是在7日進行。患者的預後狀況仍不穩定,但這為動物器官移植人類立下重要里程碑。 患者班奈特(David Bennett)本來被判定不適合接受人類器官移植。通常只要移植接受者的健康狀況不佳,醫師就會判定不適合接受移植。 班 中央社 3 年前
新品資訊 醫療科技 台灣科技 新冠病毒 核酸檢測 Omicron 病毒快篩 PCR 晶片檢測 台灣開發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3分鐘可檢出 Omicron也逃不過 「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核酸檢測準確度高、一個晶片有上萬個檢測點,不需要經過核酸放大的超高敏感度,可大幅縮短核酸檢測時間的最快三分中內側出。晶片透過鼻咽檢體來做檢測,準確率達9成5以上,未來訂價約新台幣3,000元左右,價格為在快篩和PCR中間。 矽基分子、中研院、國研院儀科中心跟高雄榮民總醫院,共同開發出全球首創「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最快3分鐘內可檢測病毒量極低的感染初期或無症狀COVID-19患者,病毒變異株Omicron也可以測出。 科技部今天舉行記者會。國家實驗研究院表示,這項產品獲得科技部創新科技防疫場域驗證計畫補助,在高雄榮民總醫院(高榮)完成臨床驗證142例,在去年底取得衛福 中央社 3 年前
科技應用 醫療科技 法國科技 人工心臟 Carmat 法國義肢製造商Carmat賣出首顆人造心臟:新台幣660萬 這些年科技醫療的進步真的超乎想像,包括可以延長移植心臟時間且能維持跳動的機器廠商Transmedic,現在法國義肢製造商Carmat也賣出了第一顆人工心臟,價格為新台幣660萬元,雖然聽起來相當昂貴,但也不是完全無法負擔的天價。 值得認識的醫療科技進展:肺癌乳癌前兆提前預警 密西根大學打造蟻人電腦進入人體偵測 法國義肢製造商Carmat今天宣布,首次商業化賣出全人工心臟給一位義大利病患,售價約新台幣660萬元。公司希望能盡快降低成本,推廣給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人。 Carmat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自2008年成立後,首度售出自家開發的人工心臟,植入一位等待器官移植的義大利病患體內。 Carmat 中央社 3 年前
科技應用 新北市政府 醫療科技 行動智能救護車 OHCA 救護車 新北市升級100輛行動智能救護車 救護途中可搶先傳送病人資訊到醫生手上 行動智能救護車可以在送病患的過程中,搶先把患者心電圖、血壓、血氧、照片、影像等資訊傳至醫院,過程中由醫師線上指導,高級救護員進行緊急處置或給藥,大幅縮短入院後急救程序。想像一下未來5G基礎建設全部完成後,這些資料的傳送的量就可以更大,非常期待。 同樣都是救護車的新聞,讀者asukarei83在「還有比救護車更快的救援?原來是救護摩拖車!」文章分享到:「雪山隧道跟桃園縣是配有救災機車,不過救護機車倒是沒有。」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說,提升救護能量,目前新北市有100輛科技行動智能救護車上線,可即時將患者狀況回傳醫院,今年新北市的OHCA(到院前無呼吸心跳)康復出院率目標為11%。 侯友宜上午主持「 中央社 3 年前
科技應用 一分鐘講堂 感測器 技術 檢測 設備 醫療科技 ADI 血糖儀 ADI數位醫療新未來 科技未來,如果成真?|一分鐘講堂:數位醫療新未來! ADI技術投入「大健康產業」橫跨預防、診斷、照護三大領域 醫療科技的創新,是人類文明進程最直接的證明,台灣是前瞻醫療科技試驗的絕佳場域,一方面,因為健保制度長年累積完整全民健康資料,相關數據可用來創造資料加值服務;另一方面,台灣醫學與電機相關領域的人才輩出,兩個領域技術的整合,正是醫療科技的產物。 根據勤業眾信 Deloitt 的研究指出,未來10年醫療走向將呈現五大特色: 1、重新定義醫護服務:更輕巧的可攜帶式電子設備,有助於加速醫院處理急症的效率 2、病患的數位化體驗:導入數位應用及人工智慧技術,改善看診流程、提升就醫體驗 3、強化人才專業發展:流程機器人(RPA)搭配人工智慧等技術,減輕醫護例行工作 4、技術提升營運效率:導入自動化儀器及機器人 癮特務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