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 相機 Panasonic EVIL m43 gx7 操作邏輯與機能的再次定義, Panasonic GX7 動手玩 若稱 GF1 是 Panasonic m43 相機歷史上可視為重要里程碑的機種, Panasonic 的愛好者應該不會否認吧?當時的 GF1 與當前以簡單易用定位的 GF 系列相機大為不同,是當時主打小巧、高操作性的半專業型 m43 相機, GF 系列自 GF2 開始一代比一代簡化,終於到了 GF3 之後另闢延續 GF1 精神的全新產品線 GX1 。不過 Panasnic 自 2011 年推出 GX1 後,這個系列的後繼機種雖陸續有傳聞,但看著 GF 系列改版越來越頻繁, GX1 依舊未見改款;到了今年下半年終於有消息,型號一口氣跳到 GX7 ,根據 Panasonic 的說法,這樣的命名方式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相機 canon DSLR eos 100d canon 100d Canon 在日本發表白色 EOS Kiss X7 雙鏡套組 Canon 推出 70D 之後,雖然最近在一波新機潮當中還未推出全新作品,不過日本 Canon 卻將先前所推出的 EOS Kiss X7 、也就是海外的 EOS 100D 推出雙鏡套組,搭配 EF 40mm F2.8 STM 的白色版本以及維持標準黑色的標準變焦鏡 EF-S 18-55mm F3.5-5.6 IS STM ,包裝內的背帶也改為灰色,以搭配白底灰蒙皮的機身。100D 以僅 370 克的重量並且維持操作手感的設計,吸引不少追求輕巧單眼相機機身的使用族群,現在加上白色配色的助陣,應該能讓不少女性朋友對此嬌小的 APS-C 單眼心動吧?只可惜了 18-55mm 並未同樣施加白色塗裝。目 Chevelle.fu 11 年前
開箱評測 SONY 相機 DSLR alpha EVIL NEX 全片幅 a7r sony a7r full frame 追求高畫質的最小巧全片幅可換鏡頭機身, Sony A7R 動手玩 Sony 在日前發表了兩款搭載全片幅感光元件的 E 接環機身,分別是 24MP 的 A7 以及 36MP 的 A7R ,兩款幾乎孿生的產品卻有著不太相似的使命, A7 偏向休閒攝影玩家追求便利以及高畫質的設計,而 A7R 則是純粹的追求極致解像力,一樣的外表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使用體驗與定位。這次 Sony 提供 A7R 以及 Zeiss 35mm f2 、 Zeiss 55mm f1.8 兩款定焦鏡頭的組合,跳轉開始介紹。在宣示 NEX 子品牌退場後,以血統以及 Sony 全新的命名原則推測, A7R 或許可視為先前 E 接環可交換鏡頭 NEX7 的延續機型,在設計理念上同時融合 NEX 系列相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相機 nikon DSLR FF dx 單眼相機 回歸攝影本質的復古全幅機, Nikon Df 正式推出 當初 Nikon Df 消息傳出時,皆是強調神似 FM2 ,不過今天正式看到這款搭載混合觀景窗並強調復古設計的 Df ,反而是更像電子底片機 F3 的造型。這款機身有著近似 D600 的尺寸,但標榜金屬復古風,故重量也更沉,達 710 克(但也不過是幾年前高階 APS-C 的重量),且定位也與高度電子化的 D600 略為不同,甚至取消錄影機能,回歸攝影的本質。至於 Df 的命名則是賦予數位與復古的融合, D 代表的是 Nikon 的數位單眼 D 系列相機,至於 f 除了讓人想到當初底片的 F 系列相機外,還有 Fusion 融合的意思, Nikon 希望 Df 是一款將 D4 影像品質濃縮到小 Chevelle.fu 11 年前
相機 科技生活 自動對焦 [超簡圖]數位相機是怎樣進行自動對焦的? 在數位年代,自動對焦是最最基礎的功能吧?而且廠商們也把這個作為重要戰場之一,對焦速度成為了比拼實力的量尺,但你又是否知道自動對焦是怎樣進行的呢? (一) 相位檢測 (Phase Detection)簡單來說,就是相機將光線分離,透過 AF sensor 比較一對光線,以判斷焦點位置是移前了還是移後了,並藉此控制對焦環的調整。這方法對焦準確而且速度快,但是需要使用不少配件,常見用於 DSLR,但亦有部份無反相機例如 Nikon 1 是使用相位式對焦。 (二) 對比檢測 (Contrast Detection)這是透過鏡頭直接在感光元件上進行,原理是對焦的影像往往會有最高的對比度,即是相鄰像素之間 Photoblog.hk 11 年前
LCD 相機 wifi 科技生活 SD 卡 ISO 調整 歷史至今最重要的 30 部數位相機 1975 Kodak digital camera prototype 今時今日,我們使用數位相機就如同呼吸空氣一樣靈活自然、隨時隨地,但是無數理所當然的功能,卻是前人一步一步發展出來,無論是 SD 卡、WiFi 功能、ISO 調整、LCD 螢幕控製等等,都是時代的見證。這30部數位相機,可說是歷史上一個個里程碑,就算你未曾用過,也很值得了解了解呢。 1975 Kodak digital camera prototype在1975年的寒冬裡,在一個叫羅切斯特的地方,柯達的研究人員拼湊出了25年後的未來。他們用一些零件東拼西湊,造出了一台「無膠片」的相機 ,這是一部數位相機。 1988 Fuji Photoblog.hk 11 年前
產業消息 相機 Olympus om-d 小一號的 OM-D 設計,Olympus 推出復古高倍變焦隨身機 Stylus 1 Olympus 今天發表一款高倍變焦的隨身機種 Stylus 1 ,採用 1/1.7 吋 12MP CMOS 元件,搭配等效 28-300mm f2.8 恆定的大光圈光學鏡頭組,外觀像是把先前 Olympus SP 系列高倍變焦機搭上基於 OM-D 風格的復古風造型設計,主要訴求小型化高倍變焦、高品質 EVF 、攝影最佳化操控介面以及內建無線傳輸等特色。預計 11 月下旬問世。新聞來源: OlympusStylus 1 是延續 XZ 系列高階隨身相機理念的高倍變焦設計相機,主打 10.7 倍的三段式光學防手震的恆定光圈鏡頭,為 12 片 10 群、含 9 片非球面鏡片,能夠提供高品質成像,另外 Chevelle.fu 11 年前
開箱評測 相機 pentax pentax q pentax q7 尺寸不變元件變大, Pentax Q7 動手玩 Pentax 約莫在兩年前推出最小型的可交換鏡頭相機 Pentax Q ,仿效 Pentax 經典相機 Pentax 110 的外觀設計、以快速模式切換以及極為輕巧的機身獨樹一格,然而初期定價策略加上感光元件僅使用 1/2.3 吋尺寸,初期消費者接受度並不高;事隔兩年,中間推出一款外觀小修改的 Q10 之後,今年 Pentax 再度推出第三款 Q 系統: Q7 。Q7 比起前兩代雖然外觀基本設計變化不大,若不仔細看還會誤認為 Q10 ,然而感光元件卻改為 1/1.7 吋的元件,卻依舊能兼用所有的鏡頭,不僅畫質有所提升,還解放鏡頭的廣角端,尤其對於 03 號魚眼鏡差異最顯著。跳轉開始介紹這款小巧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相機 Ricoh Ricoh GR 理光 GR 限定版即將推出,全球限量 5,000 台 圖片來源:理光獨樹一格的 APS-C 片幅定焦相機 Ricoh GR 將在日本推出 GR Limited Edition ,全球限量 5,000 台,具有獨特的機身與握柄色彩,採墨綠色機身搭配大理石紋路風格的握柄,快門與鏡頭環改為銀色,另外附屬遮光罩、專屬相機保護套、背帶等,開關機畫面也會註明 GR 限量版字樣,系統韌體將預載先前釋出的更新版。關於 GR 的測試文章:請點此新聞來源: Ricoh Image Chevelle.fu 11 年前
產業消息 相機 nikon DSLR 單眼相機 Nikon 也跟進復古風潮,傳將推出近似 FM2 外型的"混合式"全幅 DSLR 根據傳聞, Nikon 即將發表一款全新的全片幅機身,而且將會基於底片單眼相機玩家多少都曾把玩甚至擁有過的經典名機 FM2 的設計;這款機身據稱仍維持 F 接環並保留光學五稜鏡,並採用目前還未知細節的"混合式"設計機構,還能針對非 AI 電子鏡頭進行測光。另外,感光元件亦將使用與目前旗艦機 D4 相同的 16.2MP 全片幅元件與 EXPEED 3 引擎,搭載第二代的 3D 彩色矩陣測光系統,連拍為 5fps ,可連續拍攝達 100 張,機背 LCD 為 3.2 吋,由於不僅只是外觀復古,機身材質也傳聞會相當的"堅實",故重量可能高達 765 克,且會為了這款特殊機身推出與機身採用相同風格的 Chevelle.fu 1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