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PPLE P.A. Semi 指令集 硬科技 Apple Silicon Daniel W. Dobberpuhl PowerPC 硬科技:回顧構成Apple晶片研發團隊骨幹的P.A. Semi與Intrinsity 2008年4月,Apple以2.78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一間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Fabless Design House),得到150名天才工程師,那間公司叫做P.A. Semi,位於美國加州Santa Clara (也剛好是Intel總部所在地),創立於2003年,由曾在2003年獲頒IEEE Solid State Circuits Award的晶片設計大師Daniel W. Dobberpuhl所成立。今日Apple的A系列與M系列處理器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表現與地位,除了封閉性生態系統帶來的先天優勢,P.A. Semi團隊絕對居功厥偉。 為何Apple自產自銷的ARM處理器這麼厲害( 痴漢水球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Book Pro ARM 蘋果 Apple Silicon 傳蘋果將在三月推出第二波 Apple Silicon Mac 產品,配有 12 核 CPU 處理器 蘋果第一波 Apple Silicon 的 Mac 產品在上市後獲得不少好評,以其 M1 平台硬體架構規劃與系統深度搭配整合帶來出色的效能與續航力,讓更早就著手提供 Arm 架構 PC 的微軟面子有點掛不住,現在根據傳聞,蘋果可能會在 2021 年 3 月推出第二波 Apple Silicon 產品,屆時將搭載一款 12 核心設計的處理器。 Next Mac March 12 cores — LeaksApplePro🎄 (@LeaksApplePro) December 31, 2020 現在的傳聞還有不少混亂之處,據 LeakApplePro 的謠言指出,下一款 Apple S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 mini MacBook Pro MacBook Air Apple Silicon Apple M1 蘋果公告將於日後修正 Apple M1 晶片外接超寬比螢幕的顯示問題 雖然目前使用 21:9 與 32:9 超寬比顯示器的消費者仍不及主流的 16:9 ,不過對部分專業使用者或是玩家而言,超寬比螢幕有其便利性與必要性,但若是打算使用搭載 Apple M1 晶片的 Mac Mini 、 MacBook Air 、 MacBook Pro 搭配超寬比螢幕的消費者可能還要等一陣子,蘋果公告當前 M1 晶片設備出現對超寬比顯示器的解析對應問題,預計日後在新版 macOS 更新進行修正。 ▲ M1 晶片目前對於外接超過 16:9 比例顯示器有解析度無法對應的狀況 當前 M1 晶片的顯示驅動似乎還不夠完善,對於超過 16:9 比例的外接螢幕進行訊號輸出無法以正確的解析度進行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Book Pro MacBook Air Apple Silicon Apple M1 Apple M1 版 13 吋 MacBook Pro 、 Macbook Air 台灣上架,最快跨年後到貨 蘋果台灣官網稍早開放預訂搭載 Apple M1 平台的 MacBook Pro 13 與 MacBook Air ,現在預定最快預計於 2021 年 1 月 4 日到貨,比起日前上架的 AirPods Max 要等到 2021 年 3 月快得多;目前每位消費者限購兩部。 2020 蘋果秋季發表會:規格比一比、差 9 千元、同為 Apple M1 的 MacBook Air 與 MacBook Pro 差在哪 ▲ 13 吋 MacBook Pro 與 MacBook Air 細節差異 13 吋 MacBook Pro 與 MacBook Air 兩者的規格相當酷似,螢幕規格差異在於亮度,其次 M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CPU 蘋果 Cortex-A78 Apple Silicon Arm Neoverse 傳蘋果將在 2021 年推出 20 核心 Apple Silicon 、 2022 年推出 32 核心版本 蘋果的 Apple Silicon for MacOS 計畫在今年正式展開,首發的 M1 8 核心平台已經展現相當不俗的成果,根據彭博社取得的不具名線報指出,蘋果可能會在 2021 年推出 20 核心的平台, 2022 年更一舉提升到 32 個效能核心設計的平台。 彭博社取得的消息也指出,蘋果有望在 2021 年春季與秋季推出新一波 Apple Silicon 攻勢,其中包括強化版 MacBook Pro ,自入門到高階的 iMac 一體式電腦,以及全新的 Mac Pro 工作站。 想當然爾, M1 的效能雖然相較同級產品表現出色,但對於工作站一類的應用仍不足,故蘋果計畫將以更多的核心帶來更強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AMD eGPU Apple Silicon Apple M1 國外測試顯示蘋果的 M1 處理器外接 eGPU 時仍有影像訊號輸出,唯缺 GPU 驅動故無法進行加速 先前蘋果發表 MacOS 的 Apple Silicon 轉移計劃的 M1 處理器後,對原本專業 MacOS 用戶比較頭大的是無法在使用原本 Thunderbolt 3 的外接 eGPU 功能,畢竟對一些專業使用者原本可藉由外接 GPU 補強原本 Intel 處理器貧弱的圖形效能,而根據外國測試,蘋果 M1 處理器倒也不是不能外接 eGPU ,比較像是缺乏外接 GPU 的驅動程式。 以原本 Thunderbolt 3 技術而言,外接 eGPU 是其物理部分的功能,不過要能夠使用外接 eGPU ,則系統也需要具備該 GPU 的驅動程式,這也是後來 NVIDIA 顯示卡無法透過外接盒連接到 Mac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Book Air intel Apple Silicon Apple M1 IBM 策略副總粗估蘋果轉換到自研 M1 晶片可省下 25 億美金,但計算方式猶如滷肉飯只算白米跟豬肉不計技術與人力的成本 隨著蘋果將 MacOS 設備也轉移到自行設計的晶片與處理器,產業財經分析也很好奇到底此舉對蘋果的設備成本能夠省下多少,而 IBM AI 策略副總裁 Sumit Gupta 推估,若蘋果在 2020 年賣出 860 萬台 MacBook Air 與 540 萬台的 MacBook Air 的前提下,相較使用 Intel 平台,蘋果可省下達 25 億美金的零組件成本。 根據 Gupta 的成本推算, M1 晶片約莫為 40-50 美金,相較原本 MacBook Air 的雙核 Core i5 的 175-200 美金或是入門 MacBook Pro 的四核 Core i5 的 225-250 美金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Mac Parallels win10 蘋果 Apple Silicon 蘋果 M1 處理器 Mac 也能裝 Win10 新版 Parallels Desktop 預計明年推出 目前除了Parallels及VMware已經確認將會針對Apple Silicon處理器使用硬體環境提供相容虛擬化軟體工具,其他同樣提供虛擬化軟體工具的業者似乎尚未表態是否支援Apple Silicon處理器硬體環境。 將使搭載M1處理器的Mac機種也能使用Windows 10 在蘋果宣布推出搭載M1處理器的新款MacBook Air、Mac Mini與13.3吋MacBook Pro時,已經確認不會在此版本機種的macOS 11 Big Sur提供Bootcamp功能,僅在Intel處理器版本機種提供。而Parallels稍早宣布,將針對搭載M1處理器的Mac機種提供相容的Parallels Mash Yang 4 年前
專家觀點 癮觀點 Mac mini MacBook Pro MacBook Air ARM Windows 10 Apple Silicon Cortex-A78C Apple M1 癮觀點: Apple M1 的推出將會帶給業界衝擊,然短期難以動搖 Windows PC 產業與 x86 生態 蘋果在台灣時間 11 日凌晨宣布首款針對 Mac 打造的 Apple Silicon " Apple M1 ",這也是蘋果繼 2005 年自 PowerPC 轉投 Intel x86 平台後,再度進行核心架構的大轉移,而 Apple M1 的誕生,也訴說蘋果自 iPhone 一路發展至今的 Apple Silicon 逐漸集大成,核心技術不再需要仰賴其它品牌的奧援;然而由於 Apple M1 出色的效能表現,不少人也開始唱衰 x86 的未來性,紛紛喊出蘋果以 Apple Silicon 將摧毀 Intel 長年根基的說法。 看似精美但仍有許多領域像是在試水溫的 Apple Chevelle.fu 4 年前
蘋果新聞 Apple Silicon Apple M1 為新一代M1處理器蘋果電腦作準備 部分iOS平台App已經開始標示支援Mac使用 但目前還無法透過Mac App Store找到 在美國西岸時間11月10日上午10點 (台灣時間11月11日凌晨2點)即將展開發表活動前,不少原本已經在App Store上架的App內容,目前也均悄悄地加入支援macOS 11 Big Sur以上版本,顯然蘋果接下來預計公佈新品確實就是Mac系列機種,同時預期包含即將在年底前正式推出、換上Arm架構Apple Silicon處理器設計的新款MacBook Pro,以及新款MacBook Air。 實際上,蘋果從去年的WWDC 2019便宣布釋出Project Catalyst項目,並且在今年正式定名為Catalyst,讓開發者能更快將iOS平台 Mash Yang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