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天堂 懶科技 硬科技 4k HDR 4k hdr PS4 Pro Xbox One X 電視推薦 搭配PS4 Pro、Xbox One X的4K電視推薦和選擇要點:完美玩4K遊戲的9個條件 現在4K訊源逐漸增加,而且電視的主流規格也走向4K,標著4K規格的電視一萬多元就能買到,已不像多年前只有高檔電視才能有這樣的規格。加上近期Sony PS4 Pro、Microsoft Xbox One X相繼新增不少4K解析度的遊戲,以及近年積極布局4K電影的Netflix,這下可不能說買了4K電視沒辦法用。以下會逐步介紹PS4 Pro與Xbox One X的關鍵規格,許多無法播放的原因就藏在這些細節裡面,如果你只想要知道有哪些注意事項,可以快轉到文末的9個條件。 關鍵一:4K UHD面板 兩三萬內就能搞定電視與遊戲機,入主4K並不困難。但也隨著4K電視降價,不少人買了4K電視回家接上PS4 Tandee 2 年前
應用教學 硬科技 usb SSD steam 1TB SSD ChromeBook 還原 還原原廠 Steam Deck 2TB SSD Steam Deck SSD 1TB升級DIY教學:詳細步驟在這裡 2022 年遊戲界最重磅消息是什麼呢?當然是Steam Deck開放台灣預購了!目前陸續交貨,甚至水貨也非常容易買到現貨。還沒有排隊預購的讀者,也可以開始上 Komondo 下單 了。由於Steam Deck的拆裝真的十分容易,而且原始設計其實本來就歡迎使用者自己動手維修,加上Valve官方目前也已經開始透過 iFixit 銷售維修零件,於是購買最低階的 64GB 版本回來自己升級至 1TB 甚至 2TB 成為可能。不僅如此,只要願意動手升級,1TB的總成本還比官方的 512GB 售價便宜。 當然,512GB的Steam Deck有抗炫光螢幕(但是最高亮度比較低)以及比較高級的手提袋,如果這兩 jouston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zen K8 Intel NetBurst 相關專利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AMD原始的K8微架構提案(1998年) 時代背景:如同資料中心機房和重要資訊設備永遠缺不了那包綠色的乖乖,看似位於計算機科技頂峰的高效能處理器業界,也是四處充滿了不可勝數的稗官野史和鄉野奇譚。AMD在1990年代末期逐步奠定與Intel分庭抗禮基礎的過程中,也難以避免的碰到「路線選擇」的問題,讓AMD敲開伺服器天堂大門的K8,一開始也不是我們所任之中的「那個樣子」,甚至「處理器遊俠」Jim Keller還提議過更激進、更像Intel NetBurst的方案。 也許各位科科現在眼前看到的,是不學無術的筆者在這個專欄累積的超過兩百篇文章中,最八卦但也最耗盡心思的一篇,更喚起筆者在學生時代的回憶,以及超過十年前在某本已消失的電腦雜誌中的某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VIA x86 Centaur C5X 超純量管線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VIA/Centaur的首款超純量處理器C5X(2001年) 時代背景:台灣的VIA (威盛電子) 在1999年6月30日與8月5日,先後宣布購併Cyrix和Centaur,進入這塊因x86處理器雙雄在低價市場大打出手而越來越血腥的市場。但因為來自於Cyrix的人才大量流失,導致信奉「簡單 (Simple)、迅速 (Fast)、便宜 (Cheap)」的Centaur,主導了VIA後來所有x86處理器的技術發展方向。在2000年的微處理器論壇,VIA的產品時程表首度出現了Centaur首款超純量管線 (Superscalar) 的C5X,一次最多可同時執行兩個指令。只不過,C5X最後仍死在Centaur自己的手上,後面代號”Isaiah (以賽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x86 豆知識 硬科技:豆知識 Intel與AMD的1GHz時脈搞笑爭霸戰(2000年) 源自於日文的「豆知識」是一種生活中少見的知識,一種另類的知識。可有可無,知道就好,不知道也無所謂。 雖然事後來看,這場二十世紀末的x86處理器雙雄1GHz時脈競賽似乎有點無聊,甚至整個過程越看越讓人覺得好笑,但這也充分顯示出,即使x86指令集再爛再毫無道理可尋,個人電腦市場的龐大出貨量,依舊可支撐著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與精密複雜的x86處理器微架構。當然,前提是你要有那個本事先存活在市場上。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都要如此辛苦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還是如此辛苦?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硬科技:2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ibm 旗艦處理器 Power4 1999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 第一顆雙核心泛用處理器IBM Power4(1999年) 簡報時代背景:在1999年的10月6日,秋季微處理器論壇上演了計算機工業史上罕見的偉大一幕,藍色巨人IBM正式揭露了Power4處理器,其代號 “Regatta (兩艘並行的船隻)” 除了意指IBM當時在伺服器市場的兩大對手HP和Sun以外,更象徵著「原生雙核心」。「雙核惡魔」Power4的問世,不但一舉奠定了IBM未來站穩高階伺服器王者的地位,更是對HP/Intel IA-64指令集和Itanium處理器的正面回擊。筆者一直忘不了當時微處理器報導的副標題 “IBM Confronts IA-64, Says ISA Not Important (IBM面對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Fujitsu sun UltraSPARC 多執行緒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Sun UltraSPARC V「Millennium」(2005年) 時代背景:IBM在1999年底發表、2001年初上市的Power4處理器 “Regatta”,不僅以計算機工業史上首款原生雙核心汎用處理器而註定留名青史,奠定了「RISC諸神的黃昏」後,能在x86處理器席捲伺服器市場的狂潮中依舊屹立不搖的基礎,更衝擊了所有處理器大廠的產品規劃,其中當然也包括在當時的Unix伺服器市場擁有領導地位的Sun,讓Sun大幅度的調整產品時程表,不僅UltraSPARC IV直接變成雙核心外加整合記憶體控制器的UltraSPARC III,更讓高時脈的單核心多執行緒的UltraSPARC V “Millennium (千禧年)&rdq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sun risc SPARC UltraSPARC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Sun UltraSPARC II「Gemini」 (2004年) 時代背景:靠著SunOS與後來「最普及商業Unix作業系統」Solaris的加持,Sun的SPARC處理器家族,在眾多RISC諸神中,擁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在工作站和伺服器市場,曾獨享極盛一時的繁華。但很諷刺的是,論效能,Sun自家的SPARC處理器,卻遲遲無法帶來讓人眼睛一亮的表現,當眾多RISC「好相好」、甚至「看起來醜陋不堪」的x86陣營,在1990年代早已紛紛推出高效能的非循序指令執行 (OOOE) 超純量微架構,但Sun在二十世紀內,卻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武器。 在筆者踏入大學校門的1995年,發布於1993年的SPARCv9指令集架構,隨著初代Sun UltraSPARC與HAL (後來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ibm Cell 專利權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IBM Cell的32 SPE完全體(2010年) 時代背景:自從Apple在2005年宣佈放棄PowerPC轉向Intel的x86處理器,對推動Power Everywhere的IBM來說不吝是一個重大的挫敗,並且失去了分攤其研發開銷的最大「分母」。也因此,即將上市的Sony Playstation 3和更早的微軟Xbox 360,其預期數以千萬計的銷售量 (最終Play Station 3在十一年內賣了8740萬台,Xbox 360則是8400萬台),成為藍色巨人的最後希望。IBM在2001年五月申請的專利權,其描繪出來的巨大網格運算願景,更引發了無限的期望和遐想,雖然其中充滿了無數的誤解與幻想。 在進入本文之前,請各位科科務必先看完以下的 痴漢水球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dec alpha 同時多執行緒 21464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DEC Alpha 21464(2003年) 時代背景:在1998年1月26日,陷入財務危機的DEC被Compaq以96億美元收購,1999年的Compaq財務危機亦嚴重影響到Alpha處理器的開發與伺服器的生產,讓Alpha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在2001年6月25日,Compaq以「預定在2004年都被Intel Itanium取代」為由,宣佈停止Alpha 21464 (EV8) 的發展,HP在2001年9月4日宣佈以225億美元併購Compaq,更加速了Alpha消失的進程。但這些商業層面的決策,卻絲毫不影響Alpha對於後世的巨大影響,包括Alpha 21464那驚世駭俗的 “SMT4”。 「即使消 痴漢水球 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