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街拍練習曲, Ricoh The GR 動手玩

2013.06.24 01:09PM
是重溫街拍練習曲, Ricoh The GR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理光 Ricoh 的 GR 系列定焦相機自底片時代推出 GR-1 後,就一直受到熱愛街拍的族群的喜愛,小巧、單純的特色也一直延續到數位時代的 GRD 系列,同樣秉持小型化、定焦鏡頭特色,並且將所有的操作濃縮在僅需要右手拇指與食指就可完成所有的操作,然而 GRD IV 推出後,雖不減消費者對其熱愛,但 GRD 演化至此也需要再度進化了。

在去年理光收購了 Pentax 後,在今年宣佈新的 GR 家族數位相機,並且為了宣示這款機器與 GRD 的不同,如同近年經典英雄電影紛紛進行重啟一樣,理光以 The GR 為其重新命名,回歸原始的命名表示理光對這款相機的重視,也顯示 The GR 肩負著 GR 相機歷史開創新篇章的使命。

跳轉開始介紹這款 GR 家族的再啟之作

24d0e8e7dbead73015af5d2e92f982d4

從外觀來看,先前在記者會稍微比較了一下 GR-1 、 GRD 與 The GR ,由於塞入大片幅的元件,機身明顯比 GRD 更寬,相較之下 The GR 比起 GRD 更接近 GR 始祖 GR-1 的造型,然而同樣採取不易滑手的磨砂表面搭配大面積皮革握柄的設計卻始終未變。

8806cb1a9b0cda3a960c584a6dd431da

88b5ebea4753e0178445458d56a475ee

整體的造型與設計延續 GRD 的理念,同樣小巧的內建閃光燈,可擴充的熱靴設計,以及機背 3 吋 123 萬畫素 LCD ,以及集中在右手拇指可及的操作按鍵配置等,熟悉 GRD 的使用者一拿到手,肯定會有一股熟悉的感覺。

c310b1e21231f714f26f22ad79c6f72b

239093fcb5b53982cd0445d61ad2f8d6

然而 The GR 為了提供更全面的操作性,又重新增加數個按鍵,除了左手側新增一顆可自定義的特效/景深預覽鍵,更增加一顆可用撥桿切換 AE-L 、 AF-L 與 C-AF 功能的快捷鍵,希望提供單手操作的極致控制性。

afe8565d3b73ef52fdd53c3f7051f780

此外收購 Pentax 後, The GR 也獲得一個來自 Pentax 的轉盤拍攝模式 TAV 曝光先決模式,在此模式中將由手動設定光圈與快門,但由機身依照測光自動進行判斷調整 ISO ,以提供正確的曝光表現,這對於拍攝特定題材有相當大的幫助,容後再述。

5bf4ea3b8c6f3dfa8e8f9b6a3106550f

主要規格方面, The GR 不再延續 GRD 的 1/1.7 吋感光元件,而是一口氣換上 16.2 MP 的 APS-C 片幅 CMOS 元件,搭配全新的 GR Image 引擎,比起過往的機型提供更高的影像品質與高 ISO 表現,對於暗處拍攝與夜拍也能獲得更好的影像表現。

d23db77f03629f3783fef26ed42b537c

也因為搭載更大片幅的感光元件,原本 GRD 的鏡頭組也勢必無法沿用,故 GR 換上重新設計的 GR Lens ,採用五群七片結構, 18.3mm F2.8 的焦段,等效於 35mm 相機的 28mm F2.8 廣角焦段,這也是 GR 系列多數機身所選擇的焦段。這個鏡頭組的設計相較先前 GRD 採用多段結構,僅以一段伸出,也是筆者認為 The GR 為何這麼適合街拍、快拍的關鍵之一。

959fc7c012e68f5b2dc492d6cfd6f387

512a649bf2f49591a329dac4c28950ca

ec93ac24dede371e12e1c2235e56b1bc

4736cefcb018aa9aa33bb1e779f78f97

14f7fdb3d733210adbc4721cc4a474ce

ce45afeee42fd815ea81ee4474033ee9

6f70cbfe539751c55fc41317edb7ee5b
 

系統方面與 GRD 邏輯相似,在進入調整功能選項時除非按下 OK 鍵確認,否則拍下照片後仍會維持在功能選項,例如按下位於機身左方的特效鍵,使用者未按下確認鍵前,拍完照片仍會跳出特效選項,如果正在針對想拍攝的效果進行嘗試,這樣的邏輯則相當的方便。

91894a860911328a6225b6a675976399

70638fe14fc5f364bda272d678c84dc6

367442284d602d6641b2f6552a1d9fde

此外在手動對焦與快拍模式中, The GR 會以數位的方式顯示景深表供拍攝者參考,這對於只倚賴自動對焦或是已經很習慣盲拍(指不依賴電子觀景窗只憑直覺進行構圖與拍攝)的兩種極端類型使用者顯的有些多餘,但對於剛開始學習盲拍的使用者,卻可藉此掌握鏡頭的景深特性。

1ff79fe9a850f2bb812b506f76759e23

c356a94f5d6f545ce4a5be3aa33ae659

48ae56551aca338dab1f4691ec11cd14

97cab44ff4e35005e1c77da43bfc3ac9

afa47778ca405d2a66802e2f881b83c6

GR 在特效方面相較於現代的數位相機反而顯到較為樸實,除了微型拍攝(小模型)外,多數屬於模擬底片風格的照片模式,且多個拍攝效果都刻意營造 LOMO 的風格,未有如保留特定色彩、普普風、戲劇色彩等誇張的風格。在對照片的處理方式, The GR 也繼續堅持從底片時代延續的理念,以數位的方式試圖營造菲林味。

下面是一些使用 GR 拍攝的照片:

54dc2e2f89876d048cb26675078281dc

a4e8dea2be29b2ef0f45f53363f062e0

3d8e1706cc28a5f5ace9ef0b7bfb76df

4a7d29f8fda0a769b41b9ce9bcdaa273

3dfb8a19aa099a185f74661eaceeb334

0cc1445c170053c14a708cd7e8edf1cd

7f3c34290e86c18006310337c615a3b1

f3a4100e98bcce265dbc5e7e113c617a

2b4272f5b80f5500e632add2d0c11ae4

9f2ad5918ba42ff986f6a791a6d29df7

ec97dbb20d99110cd9f3a37397ef1540

5034010fdc1fd771135c4b5595f87e0b

9b3ec5032799ee90e5464392b1c645b1

6f6afc099df271171f758eac209811ee

d4d1e14dcc0ef488ccf7b54dd5bc109e

777c90a34f8bb815e0e044360f8f366b

f434e5d9dc49514207ca75c4aa9e2bc3

751254b4ef4440656928f906f77ee85a

fe26cdaf7a31192c1b8487049db736ad

bde70dc84766ede3f618120e30b931e3

5bcaae078e8845a4b2b05ab9a739e06d

2ed4b423162b84da59eeff68fd91b70e

c2f7ad2981bb86021b5a75ed35b168b7

cf750f7a54db96c847e18be080db922c

efac5b21a4bc6e18f88edeb7ceec8014

1b181c5a1cf4a50c5ba65dd0d3b1e2eb

27cce050a4cb0c180332a23e85a49f09

3ca0a17435e391403090a26afefc58f8

31a2968892803638192a859d5d2d1cfd

f4986214947a3f04133e9f9a8ebb4948

81ca3125009a02f7294d93119722ac64

3c8fcc04fb1c9513396ab5eb88f34304

ca8d490235ea455345baaae9ae552dd0

61dfb306852eb775784c61e1c17150d9

f24a680e34b0dfa2b16074437cd88712

ea6d2f558a56d22cf2db8c31158b2b7f
 

The GR 使用起來很難讓人想像他是一款 APS-C 片幅的隨身機,因為 The GR 相較 GRD IV 反而少了混合對焦系統,僅以對比式對焦系統獨撐大樑,在數據上號稱擁有 0.2 秒對焦、微距對焦 0.4 秒,在真實環境使用雖未如單眼的相位差對焦系統的快速微距模式雖比一般模式略慢,筆者認為昏暗處對焦速度也還在可接受範圍,對焦反應不亞小片幅的隨身相機。

a3c87a174b5762cd1f835865e2f3ba93

尤其 The GR 在光源昏暗下表現仍就可圈可點,即便關閉對焦燈對焦速度仍有一定水準;此外 The GR 對焦邏輯在焦點難以判斷的情況下不會一味的拉風箱,而是選擇果斷放棄顯示無法合焦,筆者認為這點也是相當重要的,畢竟無法合焦就馬上放棄,操作者可重新選擇對焦參考點,而不是把時間花在等待上。

 

The GR 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特質,就是開機速度驚人;The GR 開機之所以快,不僅是電子系統反應快速而已,更重要的是 The GR 的鏡頭組將結構簡化,僅有一段的設計加上五米後泛焦的設計,也因為這樣的機構,開機時鏡頭可以快速到達定位,讓從開機到開拍攝照片的時間大幅縮短。

e5ae7e92a3b9d8f1b06a7c351828fbad

當然對於熟悉街拍、盲拍的使用者,大可關閉 LCD 後,設好快拍焦距啟用快拍模式,以盲拍的方式拍攝,也是別有一番樂趣;藉由對於被攝物體距離的掌握,藉著直覺的構圖捕捉精彩的一瞬間,加上 The GR 開機僅需一秒不到,加上一個腰包甚至放在口袋,掏出 The GR 的順間並按下開關,拿到定位後 The GR 就已經是可工作的狀態,這是幾乎只有底片相機才辦得到的。

a58ee613f5b94f95c1c4a00801bcc07e

尤其搭配 TAV 曝光先決模式用於快拍更是方便,筆者就搭配快拍模式進行夜間盲拍,試圖調整一個景深可接受的光圈以及適合單手拍攝的快門速度,讓機身自動決定 ISO ,雖一度飆高到驚人的 25,600 ,但確實透過手動的光圈快門設定搭配為了曝光的 ISO 控制,比起自動曝光、光圈先決或是快門先決等模式更易拍出自己預期的景深與效果。

f83e5f2d290b039ded9f3a7435af0772

另外,若是想要拍出特定的效果,例如星芒加上光影流動,利用 TAV 模式也比手動模式來的方便,只要調整到自己偏好的光圈,搭上能夠創造流動感的快門速度,不再需要多次嘗試也能拍出八九不離十的照片。

1e73489a31d628d7a18198225faa6d83

The GR 大致延續 GRD 偏向底片風格色彩的設定,主要的濾鏡除微縮拍攝外以模擬底片效果為主,筆者個人比較喜歡正片負沖這個濾鏡功能;至於高對比黑白,畢竟筆者曾看過數位機身上將高對比黑白表現很出色的相機,筆者認為細節保留若可以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32c67b4278b788a7482a73942c9bcafc

對於許多人而言,由於 GRD 使用族群的刻板印象,在 The GR 剛推出時多半會對它扣上”文青神機”的帽子,但有攝影基礎的使用者,尤其從底片機一路玩上來的玩家,拿到 The GR 使用過後就會發現它並不是虛有其表, The GR 試圖勾起他們對底片隨拍機的美好回憶,The GR 正是一款目標客群相當明確的產物。

b4b0d79943cace98248ede0444b8548b

而且對於想練習街拍、盲拍的使用者, The GR 本身就有相當貼心的設計,包括光圈的景深預覽提示與 TAV 模式,從一開始看著螢幕熟悉 28mm 的視野以及學習如何目測相對距離與光圈、景深,長期累積下來也勢必能慢慢抓住 28mm 所紀錄的視角與範圍。

d958c9c1d7f984a8fd84d16aeee52a7f

The GR 的客群不是普羅大眾,否則它大可放棄定焦原則改以變焦設定,如同始祖 GR-1 一樣, The GR 為是那群喜歡捕捉瞬間的驚喜的玩家所打造,它的 28mm 廣角設計,以及快速的機身反應與快拍模式,皆是追求街拍者會喜歡的機能,在理念上, The GR 比起 GRD 更接近"把底片相機以最低限度數位化"的概念。

10195e4327cecd4673e4d1721758d6d9

The GR 並不是一款全能的相機,畢竟光是定焦這點就會讓許多需要變焦功能的玩家卻步,但若是追求一台操作簡便(重點是幾乎靠右手就能操作!),能藏進口袋,並且一拿出來幾乎就可拍下照片的高畫質隨身機, The GR 這款將 1996 年 GR-1 的精神以數位方式再次重現的產品在相近價位應該是難以找到對手的。

1 則回應

  • 不論內在還是外在, 都是經典的一代銘機.

    話說我手上的GXR...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