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 獲得 LoL 世界冠軍之反思,「電競選手」適合成為職業生涯的一個選項嗎?

2012.10.15 09:41AM
是TPA 獲得 LoL 世界冠軍之反思,「電競選手」適合成為職業生涯的一個選項嗎?這篇文章的首圖

[文:丁光光]

前言:這是個人FB上的好友所寫的文字,可以看作父親教導小孩的一個互動過程。所提到的事情是電競這塊領域,當然不能說文中的丁老爸所講的一定都是對的,但所切角度是很值得思考的。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很年輕,想往電競之路發展,個人上這一篇文章並不是要打消你的想法或念頭,而是應該要想清楚去到底是為何而去,生涯規劃有沒有預想一下。從個人來看,是不是要走電競相關的領域,最主要的應該是思考過程。

的確,從文中角度來說,電競選手並不是理想的一條路,但有沒有機會從另一角度來看呢?這是值得玩味的,之前曾經寫過「映像觀點20:在TT曜越台中電競館開幕酒會與粉絲、選手的小聊記」,有提到選手「尼洛」,對於他而言,電競的生涯對他來說可能就是非常正面的了。


底下的文章經原作者同意,引用如下:

=============================全文開始========================


國慶日那天早上,全家去家裡附近常去的早餐店吃早餐。丁老媽一定要把商週的何飛鵬寫的「我不愛讀書」翻出來要我讀完(嗚嗚嗚...我不能不愛讀商週喔...)

丁大洸聽我們講話之後,說了他將來想做的事情(於是可以不讀書)。其中一項討論最久就是:他要當電競選手。

於是丁老爸就說了:籃球歷史有多久了?棒球勒?這些運動從一開始發展到現在,有改變什麼嗎?(有,規則有改變,所以NBA的球星打奧運需要適應)

十年前所有的電競項目一定有 WarCraft 3,現在一定有 StarCraft 2。那請問十年前 WC 3 第一名的,還會是 SC 2 的第一名嗎?(一定不會,WC 3 強調小團隊作戰,強調手速操控可以決定戰場變化的特殊技能。SC 2強調大團隊作戰,預先規劃兵種與數目比較重要;真正開始短兵相接了,前進後退、改換攻擊目標這些小技巧,跟 WC 3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

所以,十年前的第一名能撐多久?
一個當不到三年的英雄,誰會知道他?為什麼還會有人付他錢當職業選手?是一般想要提高知名度的廠商、像找林書豪那樣嗎(No no)?那剩下誰需要他?

丁大洸很快就歸納出來了:電競選手不過是廠商行銷遊戲的棋子。電競選手是完全沒有「職業生涯」可言的。而最賺錢的 Blizzard ,一年賺得有沒有洋基多,都值得懷疑,所以...

給各位家長,如果將來你的小朋友說他要去當「電競選手」,請記得,那不過是廠商行銷遊戲的點子。這個產業的前途,就跟電腦展上的「Show girl」一樣。找「show girl」的廠商會賺到錢,但是「show girl」,很難賺得到錢,不可能是一種職業生涯。

正是今天,更應該花時間鋪陳:「為何電競永遠不可能成為職業運動」,來慶祝TPA 獲得 LoL 世界冠軍。

不是說電競不能成為 Olympic 這樣的「業餘運動」,而是成為職業運動的諸多條件,他都不具備;而且,因為技術往前滾動時廠商的私心,這些條件永遠也不可能具備。

但不表示你不應該去爭取「電競世界冠軍」,那是follow your bliss 的結果。登上過世界的頂峰,會讓你對你自己的生命更有信心。只是,這不可能會是一個職業運動而已。

引用來源一

引用來源二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14 則回應

  • 「而最賺錢的 Blizzard ,一年賺得有沒有洋基多,都值得懷疑」

    洋基俱樂部一年的收入超過2.3億美元...洋基俱樂部每年的薪資就達1.4億美元。
    2006年
    洋基總市值超過過10.26億美金。

    Activision Blizzard日前宣布2010年第一季的财政报告,到2010年3月31日为止,该公司获得了13亿美元的GAAP净收入,非GAAP净收入有7.14亿美元。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52906860
    http://www.expreview.com/10424.html

    只能說不懂的人就是不懂,但是請不要不查資料之外還連基本常識都沒有,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對體育有多專業,如果查詢的資料有誤,還望糾正。

    2013-07-01
  • 我覺得原作提出電競不適合成為職業運動的理由太過狹隘.

    1. 電競同一個比賽項目(遊戲)生命週期過短? 拿棒球與籃球與warcraft 3, starcraft 2比喻?

    其實遊戲歸納來說有即時戰略(如starcraft, warcraft), 團隊合作(LOL, CS), 運動類(跑跑卡丁車),

    不同種類所需要的概念的確有差, 但同一種類如warcraft, starcraft其實背後概念與操作技術都是非常相通的

    以TESL來說, 幾個頂尖starcaft 2選手如HRU, Fly, DS都是從warcraft 3轉過來的, 韓國starcraft 1頂尖轉到starcraft 2還是頂尖, 只需要幾個月重新磨合.

    不同遊戲"類型"間的轉換才需要更長時間, 但不至於像打籃球的轉去下圍棋玩全是從0開始.

    所以職業選手可透過不斷轉換同類型新遊戲延長他的職業壽命的. 更何況starcraft I至少在大比賽中存在了10年, 現在starcraft 2可能又存在10年, ㄧ個選手如果橫跨這兩個遊戲, 職業生涯至少跟棒球, 籃球差不多了吧.

    另外, 電競遊戲的高變動性 (相較於棒籃球) 或許也是另一個考驗選手調適力的項目之ㄧ, 也是讓觀眾保持更多新鮮感的元素. ㄧ名好的選手不只同一個遊戲要很熟, 且轉換遊戲的磨合期也要快, 這樣更能訓練選手自我學習與調適力, 更可以應用在其他工作上面. 假設他們後來要轉換職涯的話.

    其實像棒籃球, 桌球有時候也會改規則, 選手們都需要重新適應, 且籃球怎麼看都是一成不變, 這或許是電競更具優勢之處阿

     

    2012-10-17
  • 能得到音樂大獎的音樂家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能進職業聯盟的運動員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世界知名的調酒師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練武術能打進K-1 UFC的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能得文學獎的作家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你越是去消極附和這種環境,這環境就永遠不會改變。
    用功唸書這個藉口的好處在於,人們很難去定義"唸書"的成功或失敗,用來逃避最方便了。
    怎麼就不會想唸到最後能當律師當官能得諾貝爾獎的有幾個?
    還是好好用功唸書然後領一份毫不精彩的薪資與人生吧!

    不要再拿曾承政說嘴,相對於他的名聲其電競路不順是他個性的關係,怎麼不會看2001就加入業餘的楊家正選手現在成就如何?現在台灣好不容易有第一代的職業電競聯盟,要論這個環境的成敗還早的很,相較之下台灣的足球環境都失敗得多。

    2012-10-17
    • Infinity_ wrote:

      能得到音樂大獎的音樂家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能進職業聯盟的運動員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世界知名的調酒師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練武術能打進K-1 UFC的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能得文學獎的作家有幾個?還是好好用功唸書吧!(?!

      你越是去消極附和這種環境,這環境就永遠不會改變。
      用功唸書這個藉口的好處在於,人們很難去定義"唸書"的成功或失敗,用來逃避最方便了。
      怎麼就不會想唸到最後能當律師當官能得諾貝爾獎的有幾個?
      還是好好用功唸書然後領一份毫不精彩的薪資與人生吧!

      不要再拿曾承政說嘴,相對於他的名聲其電競路不順是他個性的關係,怎麼不會看2001就加入業餘的楊家正選手現在成就如何?現在台灣好不容易有第一代的職業電競聯盟,要論這個環境的成敗還早的很,相較之下台灣的足球環境都失敗得多。

      這篇文章說得太對了,因為唸書要成功實在太容易。

      念不到全校第一,有個全班第一也是成功。

      念不到全班第一,有個全班前十也是成功。

      考不上台清交,有個國立大學也是成功。

      考不上國立大學,有個講出來大家聽過的私立大學也是成功。

      真的考不上大學,念個專科只要能畢業,也是成功。

      出了職場如何能成功? 靠認真念書? 別笑死人了好嗎?

      2013-07-01
  • 台灣的大環境其實很可憐,也很可悲。

    當陳金鋒登上大連盟時,台灣的政府就會說”我們要好好發展台灣棒球運動”,然後一堆紅葉的故事又拿出來回味,然後劃個大餅給人民。

    當台灣的籃球打贏南韓時,政府又會開始說”我們要好好發展籃球運動”,然後傅達仁年代的故事又開始拿出來回味,然後又劃個大餅...

     

    台灣是個很現實的社會,因為儒家思想的士大夫觀念,沒有學生願意唸技職學校,再看看現在的台灣教育,不要說九年國教,大學的錄取率也幾乎有去考就有大學念,然後大學為了生存,學生素質再爛都收,所以一堆大學生畢業什麼都沒有,專科畢業又被看不起。

    說實在的,台灣不是個注重技職教育的國家,偏偏電競運動就是個技術多於學術的工作,在看看曾政承的例子,拿到世界冠軍後呢?在看看台灣第一鐵人楊傳廣,其他知名的退休體育人員等等。

     

    在台灣念書不一定有前(錢)途,但是沒念書決對很難有前(錢)途。

    V-net

     

    2012-10-16
    • lak
      V-net wrote:

      台灣的大環境其實很可憐,也很可悲。

      當陳金鋒登上大連盟時,台灣的政府就會說”我們要好好發展台灣棒球運動”,然後一堆紅葉的故事又拿出來回味,然後劃個大餅給人民。

      當台灣的籃球打贏南韓時,政府又會開始說”我們要好好發展籃球運動”,然後傅達仁年代的故事又開始拿出來回味,然後又劃個大餅...

       

      台灣是個很現實的社會,因為儒家思想的士大夫觀念,沒有學生願意唸技職學校,再看看現在的台灣教育,不要說九年國教,大學的錄取率也幾乎有去考就有大學念,然後大學為了生存,學生素質再爛都收,所以一堆大學生畢業什麼都沒有,專科畢業又被看不起。

      說實在的,台灣不是個注重技職教育的國家,偏偏電競運動就是個技術多於學術的工作,在看看曾政承的例子,拿到世界冠軍後呢?在看看台灣第一鐵人楊傳廣,其他知名的退休體育人員等等。

       

      在台灣念書不一定有前(錢)途,但是沒念書決對很難有前(錢)途。

       

      V 大你好,小弟本身對這種看法其實是比較保留的。

      簡單講,在我的觀念中,「興趣/熱情」是把一件事「做好」的基本條件,
      去掉了這些,再怎麼做,都會流於「這樣就夠了」的想法。

      而台灣社會目前正是充斥了這種思想,「你做這個,至少不會餓死」「你不念書“很難”有前途」「你看看成功的人有多少」。
      我相信,維持社會正常運作需要一定的人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但是不是該把這個觀念推行出來變成一種教條或是價值觀,我是很否定的。

      就像台灣最近在喊的創新,創新不是只是找一個目標,然後想著創新創新,就會跑出點子,當你連工作做的事情,一點愛都沒有的時候,當你的生活充斥著保守的想法,不止連,甚至連你的下一代都被你教育的固步自封的時候,要怎麼創新?

      我相信很多事情都有現實面,但不能因為現實面就放棄了追求,Martix 系列電影大家都看過。
      當人類沒有了夢想,面臨的也許就是集體的自殺。

      我當然相信父母都希望子女幸福安全的長大,但,我相信我會更鼓勵他了解他想要的,然後追求他。
       

      2012-10-18
  • 1. 這篇對「職業生涯」的說法很含糊。我想作者的意思是,以電競為職業是做不久的。的確,觀看台灣的環境是如此,連籃球也是。但是如果我們放眼國際,看看美國 職籃,看看台灣人到了美國能產生台灣之光林書豪,再看看各國的遊戲產業,我相信你會同意,這種質疑基本上只適用於台灣!

    2. 關於作者說「請記得,那不過是廠商行銷遊戲的點子」,雖然不少人也這麼想,但是這似乎只是這群人對職業本身的偏見。在我們的社會裡,行銷太多了:「請記得,那不過是廠商行銷汽車的點子」、「請記得,那不過是廠商行銷化妝品的點子」、「請記得,那不過是廠商行銷泡麵的點子」、「請記得,那不過是廠商行銷保 險的點子」... 為什麼有些人只有在談到「遊戲」時,才把這句話丟出來,還自信滿滿地以為很有道理?更何況,廠商是不是在行銷,跟一個人選擇他的職業根本沒有關係。

    3. 電競與籃球不是製造業,當然不會製造產品,只有周邊商品。我相信,很多人在說「電競不適合做為一種職業」的時候,是拿製造業的眼光在看的。對於想嘗試這一行的人來說,也是必要的認知。

    4. 容我再補充一點,無論一個職業好或不好,沒有嘗試就沒有機會。台灣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恐懼不安,連試都不讓他們去試,反而剝奪孩子各式各樣的學習、成長與晉升機會。

    2012-10-16
  • 問題1.只有第一名才叫電競選手?
    問題2.電競沒辦法當職涯規劃?是電競問題還是大環境問題?
    問題3.只本篇文章認為適合成為職業生涯的選項才是職涯的選項?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可以罵政府怎麼沒比韓國人早建立這種環境
    但一篇自以為是的爛文章卻想澆熄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的熱情跟付出的汗水?

    大概是看TPA團隊拿到3000萬酸葡萄心態吧

    引用樓上大大在台灣只要小孩的選項不是"唸書"就要受到種種質疑!癮科技居然貼這種文章,可悲!

    2012-10-16
  • 作者認為:電玩遊戲會一代接一代的出,星海爭霸1代的冠軍不一定就會在2代同樣是冠軍;廠商會一代接著一代推出更新的遊戲,而電競選手的生涯可能只有兩代產品間的時間隔那麼常而已。這點我覺得應該再想想。


    程式語言並不是只有C,總在日新月異之中(我不是學這領域的就不便多做介紹),但是靠寫程式吃飯的程式設計師或系統工程師,難道在學校的C語言課程拿了A+之後就不用再學習其他語言或者精進了嗎?HTML都出到第5版、CSS也到了第三版;難道網頁設計師只要會最古老的HTML就能生存下去嗎?幾乎所有行業都存在著技術與工具兩方面的進步,而使用者或操作者無論是被迫也好、自願也好,都必須隨著前者的進步來「升級」自己。

    電玩遊戲是否可以成為一種運動?那要看對「運動」的定義是什麼。如果純粹指的是人類身體的強力運作與體能運用,那電玩遊戲可能不算。但「運動」也者,這個詞彙豈不見經常與精神或俗世概念鄉結合:啟蒙運動、草根運動、兩性平權運動、復古運動……。若是以後面者這種角度觀之,則電玩遊戲大行其道、讓精通遊戲從不務正業「扶正」成一正當行為,也可謂是「運動」的一種。

    電玩遊戲的專職玩家,我想他們如果不想被市場很快的淘汰,必然會跟隨著遊戲廠商所推出的版本,一代接著一代精研、嘗試繼續被遊戲廠商留作為贊助選手。這樣的工作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好,一切都還是要回歸到:不要「過與不及」即可。任何一種工作如果會讓人失去了與他人良好互動、交際,或是損及了健康的身體(甚至過勞死),那麼沒有一種工作會是好工作;某些工程師因為不善與人交往而只能拼命相親、醫生護士因為過勞而病倒甚至往生的事都不時耳聞。這個時候,就算是一份在常人眼中看來「正常」不過的職業,也成了壞事一件。當然,這一切的調整與避免還是都得靠個人自我的自覺與節制才行。

     

    2012-10-15
  • 癮科技怎麼只剩三個版面了?

    扣掉第一個只是轉到首頁,剩兩個了...

     

    2012-10-15
  • 在台灣只要小孩的選項不是"唸書"就要受到種種質疑!癮科技居然貼這種文章,可悲!

    2012-10-15
  •  台灣玩電玩的人數很多很多,但是能靠電玩養家活口的卻極少極少,我會鼓勵我小朋友玩,但是要當職業的話我當然反對。

     

    就像台灣很多人都很會打籃球,但是真的打到職業等級的有幾個?所以還是好好用功念書吧!

    V-net

     

    2012-10-15
  • 這就讓我想到以前打撞球也被視為不好的運動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撞球也成為一項職業運動,同時一般民眾對於撞球的映像也改變不少

    電競一開始也被視為不好的運動,但是發展到現在,電競選手已經比以前好多了

    當然,電競選手也和其他的職業運動選手一樣,職業生涯很短暫

    但是只要電競運動持續發展下去,電競的生態圈一定會更健全

     

     

    2012-10-15
  • 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理想或夢想,雖然並不代表它可以養家活口。

    它可以是人生的經歷,它可以是對自己的肯定,這是一種成就。

    我認為對這樣有正向意念的活動該鼓勵發展。

    電競選手們的確是遊戲商的宣傳工具,也有使用年限。但是,卻可以有機會發光發熱、名留青史,這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經歷。

    當然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可以一直做下去的工作,就像運動員、藝人,經歷短暫的光芒之後,仍然需要找尋另一個出路來維繫生活。我想,這是走這條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