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不是看太多網路內容了呢?

by atticus
2012.02.03 02:29PM
是我們是不是看太多網路內容了呢?這篇文章的首圖

 

看太多網路分析、趨勢、介紹、案例文章,一開始能啟發我們的思考,但漸漸地我們會變得比一般人更懂的「策略專家」,但實際操刀的時候卻會有什麼都下不了手的窘境,真正下手了以後,由於看的太多,會發現怎麼作怎麼都看不滿意,到最後都做不出好的東西。

這其實和上大學讀書的模式是一樣的,學期剛開始的時候,我滿懷著抱負和希望選了很多課程,學完了(或者拿到及格成績)以後,卻發現自己其實根本不會使用這些知識。因為【學習:應用】的比例相差太過懸殊,所以導致根本使不上要學習的內容。

現在我們透過搜尋和各種社交網路,可以輕易的得到各種資訊、甚至是知識。昨天facebook IPO 馬克寫給投資人的信,今天就可以輕易看到中文版。矽谷哪個網路產品爆紅,今天我們馬上就知道,這時你的腦袋已經在運轉怎麼用在中文市場。不過可惜的是,這都只是強化你的策略能力,如果【學習:應用】的比例相差太過懸殊,這些知識都無法成為自己真實能力的一部分。

我讀了七年的土木工程科系(高雄工專&台灣科技大學),在台灣都屬頂尖學校,而且實作的比較還遠超過一般大學,但羞愧的是,要我設計、監工建造一間兩層樓的矮房,我依然弄不出來。這不僅是比例的問題,還是知識學習上有沒有歸入【一個系統】,不知道學習的是整個系統的哪個部分,自己沒有因循或建立一個骨架(或藍圖)來收納這這些知識,導致於最後某個部分的知識不足,加上應用的不足,導致於吸收的知識最後不能強化自身的能力。

可以的話,從現在開始吸收任何資訊、知識的時候,現判斷這些知識歸屬於什麼分類的什麼Tag,漸漸地來建立骨架。然後每吸收一篇/一本知識的時候,先想好要應用在什麼地方上,然後真的去應用,並不停的警惕自己,當腦袋的知識很多,實踐的卻很少的時候,先著手實踐,再回頭吸收。這樣就能建構一個完整的學習循環,不論是透過網路、書本、上課、影音學習,都能發展成自身真正的能力。這也是俗話說「投資自己是最有價值」背後的真義。

當然有兩種情況是除外的,一種是一生決定就是在知識體系打轉的,例如記者、編輯、作家、學者,他們的應用其實就是知識本身,所以無關乎比重的問題。另外就是因為得到知識而純粹喜悅的人,這樣的人很令人羨慕。

 

5 則回應

  •  不知作者是否曾經投身於土木工程界? 當初花了如此多的時間在此一領域, 該是有心要從事此方面的志業. 又該是因緣際會, 所以從事了不同的行業, 所以在下直覺認為, 知識是在學校(或是補習班)學的 (就是有老師教導), 見識是在從事行業的時候學的 (工作經驗), 都很重要, 願天下人都能幸運地獲得同一領域的知識與見識

    2012-02-05
  • 你一定沒有看過腦殘記者、腦殘編輯、腦殘作家,跟腦殘學者……

    知識≠應用的情況絕對不只侷限在需要動手實作的領域。

     

    2012-02-03
  •  X-FILE XDDD

    2012-02-03
  • 問題是現代社會裡,個人被超級螺絲化,一般人活到四五十歲也沒有多少機會總覽規劃全局,更枉論獨當一面。不單是有沒有能力去構築一棟大樓的問題,而且也是既沒有經驗也沒有膽量去實際操作。膽子大的可以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之餘在現實裡焦頭爛額,否則有所畏縮倒也是情有可原。

    至於知識層面的東西,老實說,現在流通網路上的絕大部份都是市販的廉價資訊,實際上真正的know-how要訣又有多少會流到大家手裡?這種程度的資訊再多也只是讓人邯鄲學步人云亦云而已。依仗這些在網路上泛濫流通的口水仗談資就貿然做決策,不觸礁者幾稀矣。

    只是有感而發,並無指責你的立場。

    至於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 by 無恥的某國鐵盜部官員

     

    2012-02-03
  • 問題是現代社會裡,個人被超級螺絲化,一般人活到四五十歲也沒有多少機會總覽規劃全局,更枉論獨當一面。不單是有沒有能力去構築一棟大樓的問題,而且也是既沒有經驗也沒有膽量去實際操作。膽子大的可以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之餘在現實裡焦頭爛額,否則有所畏縮倒也是情有可原。

    至於知識層面的東西,老實說,現在流通網路上的絕大部份都是市販的廉價資訊,實際上真正的know-how要訣又有多少會流到大家手裡?這種程度的資訊再多也只是讓人邯鄲學步人云亦云而已。依仗這些在網路上泛濫流通的口水仗談資就貿然做決策,不觸礁者幾稀矣。

    只是有感而發,並無指責你的立場。

    至於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 by 無恥的某國鐵盜部官員

     

    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