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Ericsson 最近在官方的 Developer World 上面發表一篇有關 Android 4.0 升級的探討,其中就有提到一些關於整個升級過程的甘苦談;從 11 月中旬 Google 開放 Android 4.0 原始碼之後,事情並沒有這麼容易解決,或者是說,如果只是虛應了事,那原始碼釋出沒幾天就可以廣發升級了。
可能會有人認為 CyanogenMod 可以做的那麼快,為何這些手機廠商不行?那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對 Sony Ericsson 來說,升級這檔事當然不能隨便來, Android 4.0 的示範機是 Nexus Prime ,硬體則是 TI OMAP ,這也表示原始碼的部份是針對這顆應用處理器撰寫,自然不像 Android 2.x 一樣是以高通的硬體為基礎,對於全線產品都採用高通晶片的 Sony Ericsson Xperia 系列智慧手機,就需重新加入與高通晶片以及其他如相機、無線晶片等相關的 Patch 。
其中還有一部分的麻煩事會來自其他相關硬體與規範廠商,例如藍牙的通訊協定、 WiFi 新技術的下放、 HDMI 、 DLNA 技術等,都可能由於 Android 4.0 的發布,又再度增減新功能,這些也必須再驗證與測試的範圍內。
畢竟如 Sony Ericsson 、三星、 HTC 等廠商都會導入大量的客製 UI與軟體,而 Android 4.0 相較於 Android 2.x 是相當大幅度的升級,也需要重新撰寫這些軟體提昇相容性。
最關鍵的還是可靠度測試,如 CyanogenMod 之類的第三方 ROM ,可以允許某些硬體無法驅動,或是請使用者持續刷機去解決問題,但是官方版升級可不能這樣搞,所以當 Sony Ericsson 把新版的升級寫完後,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除錯工作,確保升級版本能夠通過測試(至於測試結果是否與實際使用相符就不在討論範圍了...)。
不過這也表示 Android 4.0 的發布,並沒有實質解決 Android 手機升級的問題,反而是創造了另一個難題給智慧手機廠商,畢竟誰能預測下次 Android 重大改版, Google 會選擇哪家的硬體,而在原始碼方面自然就會偏重該家硬體,萬一在前一代採用另一家廠商的晶片,就會產生 Sony Ericsson 遇到的問題。
畢竟只要有技術力的手機廠商,就不會放過從 UI 營造同中求異的可能性,這也是 Android 在目前仍較 Windows Phone 能夠創造獨特性的地方,然而每次 Android 大刀闊斧的升級,卻也是這些採用 Android 作為系統的手機廠商要幫旗下廠商升級的痛苦處。目前升級態度最曖昧不明的還是 LG 這點應該毋庸置疑吧 =_=
新聞來源: The Verge , Sony Ericsson
相關文章:
科 How-to:用照片 Face Unlock Android 4.0 "ICS"(咦?)
台灣現行機種官方升級 Android 4.0 可能名單整理(持續更新)
Android 更新血淚史,玩家只能靠自己(誤)
12 則回應
因為這篇感同身受,所以...
就再忍受一下小弟的多話吧。
to 俊逸桑
基本上認同,尤其是 Project team 的部份..唉..
最大的問題是在 App 的收入我沒記錯了話並不是 Google 拿走,基本上 Google 只是希望它們的服務普及率更高,然後他們的廣告抽樣更準確。
他們並不是要賺你的 App 的錢,這點跟 Apple 是完全不同策略的。
所以,對他們而言,只要你肯用我們的服務就好了,其他.....你自己想辨法吧。
to V字龍
難,連當年 WM 時代,都需要 OEM 廠針對各個不同的 platform 來 custom 某些部份就知道了,講個最簡單的例子是 RIL 層,基本上都只定出 interface 而以,底層各家還是要 implement。
而你希望的架構是一種 Software plug-in 的型式,基本上呀...這種架構...通常比較慢...
至於你說的升級部份的,其本上就是樓上提到的問題..Project team 已經去接下個案子了......
to clement1972
基本上也不是這麼說,從硬體的角度切入來看,Android 就算是 OS,所以,目前並不是你在不同的機子上灌同一個 OS,而是在不同的機子上又灌不同的 OS,所以那個複雜度是很麻煩的。
想通吃不是不可能,只是....就回到 Project team 的問題了...
以上.....
上班好累.....
所以微軟的Window能夠在市面上幾乎無限種組合的電腦上都用同一張光碟就能安裝成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所以微軟的Window能夠在市面上幾乎無限種組合的電腦上都用同一張光碟就能安裝成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所以說linux靠著一堆熱血工程師發展到現在這樣...根本就是奇蹟...
所以微軟的Window能夠在市面上幾乎無限種組合的電腦上都用同一張光碟就能安裝成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一刃兩面, 小鳥關在籠子裡, 不愁吃穿, 但是失去自由; 野鳥擁有自由, 但是必須自行討食, 而且必須承擔生命風險.
嗯...雖然經過跟朋友的討論之後好像沒什麼可能發生,不過還是說一下我認為「理想」的Android系統版本策略:
1.購買的時候事先說明(我覺得如果要慎重的話簽個「比較正式的、額外的」免責條款之類的也不錯)「裝置的韌體隨便使用者刷,不過廠商只保固原廠正式釋出的韌體(也就是說廠商不負責任何刷回原廠韌體即不存在的軟體問題)。
2.對任何「軟體可能造成硬體損壞」的可能原因(如工作頻率超頻等)使用硬體層面「不可逆」的方式來偵測,這樣可以避免使用第三方韌體造成廠商方面的損失。「這不能包括偵測是否刷過非廠商正式釋出的韌體的method」
3.廠商除了原來釋出的韌體以外可以釋出「不穩定版本」的較新版本韌體,當然,也不在保固範圍內,也不保證使用韌體對使用者資料的穩定性(這也是廠商表現「負責」又不會產生額外「責任」的方式)。
4.(這是我之前就提過的,合併在這裡)Android系統核心部份跟廠商的客製化、底層驅動程式等分離(這個好像有點難度),由Google Inc.推送系統更新。「不過」廠商還是可以只保固廠商自己釋出時的「Android系統核心版本」 + 「客制版本」。
5.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廠商釋出版本的韌體以增加穩定度及「廠商於此版本的韌體支援」,或是自己選擇第三方釋出的自訂版本(當然,使用者要承擔風險及回報問題等的心力等完全不應該是廠商該負責的事物)。
升級困難, 最大的問題在獲利結構上.
IT產業, 一但出貨, 整個team就解散了, 獲利了結. 小升級只是做口碑的, 根本沒有獲利.
Apple則不同, App會有定期的收入, 老機子只要能run, 就有持續收入.
要解決這個問題, Google應該要撥一小部分的App收入, 給原始生產廠.
有定期收入, 就有持續升級.
擺爛讓機器爛掉, 大家扔掉, App收入就沒有了.
所以$ONY近年用了另一套邏輯來建起了系列戰線??
高中底楷的基本硬體設置的一致性,從而令軟體的開發成本加快/減低下來..?
作為一個為大公司工作的工程師, 穩定才是最重要, 新功能在未通過測試期之前都不能加上去出貨給一般用家, 不然出什麼問題的話就算不需要負責任也要趕工fix bug, 很少工程師會這樣找自己的麻煩
!! 第一次拿到成就...
回一下 AnthonyHK 兄的部份(不好意思我比較傻不太會用引言..)
基本上,驅動公不公開又是另一個故事。
不過,你可以這樣想好了,就算驅動公開又怎樣?
不過就是省了一些 3rd-party 開發者的時間,但,他們所開發的 ROM 依然可以不鳥認證,依然可以不鳥 operator,再說難聽一點,他依然可以不管當機的時後你的 user data 會不會一去不回頭...
但!「廠」要管,不管你是代工廠,還是品牌廠,你當到人家的 user data 不見了,不好意思,吃官司吧,那代工就是準備賠錢。
有一些東西不是因為我們不想有效率,而是必需要小心,當然,在某一些工程師的心中,這種想法就會被轉變成更加的保守,也就是所謂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看到這這個功能的缺點,但..它沒 bug 嘛!!我就不要去動它,出事了,很麻煩滴!!!
你能怪他嗎?
唉,算了,這故事說起來又很長....
另一個部份是,你有了驅動,其實也一樣累,很多的 code 不是藏在驅動裡,是在 HAL or jni 那層,說實在的,你有驅動,你還是一樣要寫到死。光是拿一個 1080P 的錄影,其實學問就很大,太 detail 的東西還是跳過好了。
在這裡只是想說,有些品質跟保證,就是拿「慢」換來的,說實在的,這真的是沒辨法的事,畢竟,不可能有人開一間共產公司,然後說,你時間內不做到那功能而且又有一定的穩定度,我就抓你去勞改....
Shrug .. 就 .. 找適合自己的手機吧,你的資料沒那麼重要,你是 power user ,你懂 backup ..
那你就去玩你的刷刷樂...
不是的,就不要找自己麻煩,乖一點吧....
P.S 其實我看好 WP7 .. 我想買 nokia ..........
說到底,最後的問題就是驅動沒有公開的原因………
如果驅動本身就公開並包含了在 Linux kernel 之中,kernel 被改動的時候大多數驅動也都會被一拼改好……
而且驅動也不是難改……在有規格書及原碼的情況下,肯定會比某些第三方開發者瞎猜式的修改來得簡單……原晶片廠也會有一定的新版本 patch 給於手機生產廠……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
但卻常常被誤導。
一般的代工廠 or 品牌廠(其實大部份還是丟給代工..)也想很快的就把一切丟出來,就讓使用者覺得自己是用最新的 OS ,然後下次拿錢更阿殺力。但是事實上是,只要有一點正常規模的廠,就一定有 Q 的概念,往往擋住自己人的,就是自己人。
其實沒做過這行的很難想像,有時後只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小 bug .. 甚至連 user 都沒感覺的小 bug,被 Q 一抓到,就是要卡半天。而其實 70% 的時間是拿來解決不常用的那 30% 的功能/問題。
那也許有些人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品質, 因為認證。
很多公司的 Q 是要對「退貨」這件事情負責的,他不搞你,那天被退貨了,就是他被搞。
所以當然是用生命跟你拼,那怕是再不重要的功能也一樣。
而認證是另一個故事,各家的 operator 有各家的規範,你要給他們賣,就要過他們家的規範(apple 除外,他有魔免光圈),光過這個就是一個麻煩。除了 operator,你看到你手機的簡介上面,有放一些小小的 icon ,不要小看這些小 icon,每一個小 icon 往往都得來不易,又是一大堆的麻煩。
但,3rd-party 開發者往往少了許多這類的煩惱,廣大的 power-user 就是他們的 Q,做出問題來,還會幫忙想解法。
所以,他們能全心全力的在衝新版,衝特別的功能。
有時候,不是人家不想做,而是身上的包實在是太大,沒辨法呀。
完全同意...
所以SE之前開放官方解bootloader...
丟了好幾隻手機給CM團隊開發用...
然後還幫忙解相機的問題...
其他生不出升級rom...又不肯放資源給3rd-party...
解鎖還特別麻煩的廠商不知道腦袋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