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 工作系統整理

by atticus
2008.09.03 10:54AM
GTD 工作系統整理

GTD(Getting Things Done)是我正在學習工作流程管理,我會把我的心得和資料整理在這裡:

  • http://zh.wikipedia.org/wiki/GTD
  • http://images.google.com.tw/images?complete=1&hl=zh-TW&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zh-TW:official&hs=geN&q=getting%20things%20done&lr=lang_zh-TW&um=1&ie=UTF-8&sa=N&tab=wi
  • http://www.gtdtimes.com/
  • http://www.diyplanner.com/templates/official/hpda/

 

 

 

11 則回應

  •  要思考的部份:

    Things和GMail如何連結:現在的想法是兩邊的Tag一致,就可以找到相關的資料。

    2010-07-01
  • 應用心得:

    待辦事項很像野草,你鋤了還是會一直長,但是如果你不即時鋤掉的話,會長得更快更猛阿!

    2010-06-23
  •  應用心得:

    最近都用"Things"這個軟體來進行GTD,效果滿好的,使用的重點是:

    1. 要把iPad一直帶在身上,心中一有代辦事項浮出要馬上記上去,一直清光心中所想的事情為止
    2. (1).這個動作需要養成習慣,習慣的養成可以把他當做一種「成長遊戲」來玩,會愈來愈上癮,Things並沒有這樣的輔助功能,完全是我用腦內小劇場來完補~

     

    2010-06-23
  • 最近又再重讀這本書,每天寫一下應用心得和讀書心得--

    應用心得:因為完成一件事情又馬上會有延伸的事情,還有一個原因是「聯絡」的工作常常容易遇到卡關~

    2010-06-22
  • 60年代的家樂氏玉米片公司,讓全公司的員工每週上班 30小時,領 35小時薪水,然後不領 40小時薪水,結果一樣有很高的生產力,甚至超過 40小時的業績,但只付了35 小時的薪水... 這個家樂氏制度直到 80年代的美國才破滅。

    最近的想法是,gtd之外,我重新整理作息和重要度的規劃,看能否在新的一年達成每天工作 6 hr,業績一樣的目標 :P

    也需要挑重要的t t d。

    Open Android - Android程式應用討論

     

    2009-02-02
  • 你必須試著界定工作的時間限制:

    • 寫網路稿時間:看到有趣的網路新發現,趕進丟進「Ref」資料夾(數位或類比),然後一天你只有30-60分鐘可寫文章。
    • 寫癮科技時間/癮科科同上
    • 不同的事情必須排出優先順序,你不能讓順序下面的工作排擠順序上面的工作

     

    2009-02-02
  • 2008-12-17
  • 這個Topic真是相見恨晚啊,感覺很適合我這種跳躍式思考的人。找機會要來研究、落實一下!

    ===================== 有誰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沒辦法在簽名檔上簽名?

     

    2008-12-05
  • 資訊來了 - 進入收件夾

    • 三層櫃
    • Gmail 信箱(Tag分類問題還沒解決)

    然後分到 -

    1.參考資訊

    • 黃色文件夾(分類問題沒解決)
    • Gmail
    • Finder

    2.工作儀表版

    • 實體夾子
    1. 工作項目 接 
    2. 盯人
    3. 等回音
    • 行事曆日誌

    思考:怎麼讓 實體資料夾/Finder/Gmail 編號系統一致!!!

    2008-09-14
  • Getting Things Done (GTD) 是一套由 David Allen 所提出來的個人行動管理流程,他分成五個部份來討論 1.蒐集 2.處理 3.組織 4.檢討 5.行動 ,核心觀念是將所有雜事組織在手邊,而不是腦海裏別浪費時間重複思考同樣的事。因為心思會持續擔心掛念懸而未決的事情,造成擾亂跟心理壓力,而無法專心。

    最高境界"心如止水",心靈澄淨做事自然有建設性

    專案企劃

    • 非正式構思更具生產力,最少的時間跟精力,創造最大績效。
    • 使用自然計畫模式:界定目標和原則,想像期望成果,腦力激盪,組織,找出下一步行動 

    1.蒐集

    • 不再事事記掛於心,所有資訊集中等待處理。扔到收件夾,將事情趕出腦海
    • 絕妙的好點子很少在上班時間來訪,手邊的搜集工具是否留的住創意,才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
    • 如果真的決意甩開壓力,每一處都得完成蒐集的過程。以量取勝。

    2.處理 3.組織

    • 把事情想清楚,決定後續行動,清空收件夾。
    • 如果行動不超過兩分鐘,立即執行。兩分鐘是效率切割點,即使不是高優先也要現在就做。
    • 一次只能處理收件夾的一件事,而且每件事都要做出決定。
    • 不可行無須行動的事情有三種 :
      1.丟垃圾桶
      2.孵化,現在不需要做,以後也許有需要,放"也許/某一天清單"或寫入行事曆提醒 (如寫某天要把這件事重新放入行動項目)
      3.參考資料,儲存歸檔
    • 交付委派的事情,進"等候回音清單"
    • 行事曆用來特定日期跟時間的行動跟資訊,不要放每日應完成事項,沒用。
    • 沒有要立即執行的事情,製作 "行動項目" 組織分類放入"任務清單"中。
    • 任務是指多於一個行動步驟才能達成期望結局的事。
    • 其中行動項目再依照情境分類,如書房、辦公室、家裡….etc
    • "也許/將來某一天清單" 也要分類,如想買的東西、想看的電影、想吃的餐廳….etc

    4.檢討

    • 每週檢查還有多少未完成事項,保持工作系統的即時性和功能性。
    • 大部分人招攬責任的速度,永遠比行事的腳步快。
    • 每件任務都應該至少有一項可以立即展開行動。

    5.行動

    • 信任直覺,從行動清單中挑選執行。依據場地,時間,精力,輕重緩急。
    • 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於從上往下的六個層次高度,但是實務上應該先由下而上逐漸提升焦點。

    其他

    • 身邊永遠要有預備書寫工具,淺意識可能會因為沒有東西紀錄成果,而抗拒動腦。
    • 焦慮和罪惡感並非來自做不完的事,而是對自己爽約的自然結果。解決方法有
      1.不輕易承諾,凡事不要看太重,事情就會少很多。
      2.完成承諾。 在不可能降低標準又不能停止接受更多任務的情況下,請考慮3
      3.重新議定承諾,重新議約不算是爽約。把事情放入系統中。
    • 如果事情只記在腦袋裡,沒有立即執行就是爽自己約。
    • 用心想事情,而非記事情。養成即使是小小承諾,也要下載到收件夾的習慣。
    • 只要把"下一步是什麼"作為最基本的堅持,工作能量及生產力都會有顯著提升。
    • 不能決定下一步,即使間單的事也會陷入膠著。
    • 聰明人愛拖延,被想像的悲劇嚇壞而不想碰。要找出下一步行動,麻痺頭腦。
    • 開會結束時,可以以 "那麼下一步該怎麼做呢? "作為結束問題,一個團體要同甘共苦,應該反應在責任上,大家都努力界定目標,分派特定的人執行,讓每個人都可以從未定事項的疑慮中獲得解放。
    • 某些組織生產力不振的癥結在於:長程專案缺乏具體的下一步行動。
    • 人們在意的事,都應註明期望的結局。這對我有什麼意義(why)?我真正要的是什麼(成功結局)?下一步該如何?

    上回去參加 HappyDesigner 聚會,有看到一套 follow GTD 實作的軟體 Kinkless,不過很可惜只有MacOSX版。回家之後找了一下,其實有關 to-do list 類似的軟體很多,只是感覺都很複雜,最後找到一套 TRACKS 是follow GTD的,用起來還蠻簡單的(有點陽春就是了) ,不過令我注意的是他除了是用 Ruby on Rails 寫,還把 code 都 open source 出來了 http://www.rousette.org.uk/projects/ ,嘻嘻。

    說到那天的聚會,聽到 lukhnos 說有個 stanford 教授用的 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 有結構性的延遲做事法(?),真有意思,好像很適合懶人(?)。

    2008-09-13
  • GTD_Tagging System

    經過一個多月的思考和整理後,發展出這個以 GTD 為基礎的工作儀表版:

    • 另一張儀表版是行事曆
    • 每天要工作的內容以這兩張儀表板為主,丟棄沒有意義的「每日代辦事項」
    • 每個要做的事情寫在小張的便利貼上
    • 把便利貼貼在分類A4紙上 - 現在任務,個人任務,重要專案任務,盯人,等待回音

    思考:GMail 在我的工作系統屬於那個位置呢?

    200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