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0年前的頂級風冷散熱器遇上Ryzen 9 9950X能否撐得住,利民初代Silver Arrow搭配AM4平台扣具測試

2024.12.25 06:02PM

近年隨著一體式水冷價格越來越親民,以及一體式水冷對於持續發熱相較風冷散熱器有更高的效率,多半安裝高階處理器的玩家會考慮選擇一體式水冷解決新一代處理器驚人的瞬間發熱;不過由於AMD與Intel在雙方的新一代平台都把能源效率作為訴求,筆者發現角落有一顆塵封已久、上市應該超過10年的利民Thermalright的第一代Silver Arrow,剛好市面上還能買到對應AM4的扣具,筆者就試著把這顆上古神獸搭配AMd Ryzen 9 9950處理器進行簡單的測試。

▲從官方網頁介紹的扣具相容推測,Silver Arrow推出的時間點應該是2009年至2010年之間

雖然CPU高階風冷處理器目前不像一體式水冷那麼受歡迎,不過還是有幾家品牌持續推出CPU高階風冷散熱器;在這十幾年來風冷散熱器無論是風扇、材料科學與結構都有持續的進步,回到十幾年前,Thermalright的初代Silver Arrow適逢處理器邁向高發熱的巔峰期,在當時是市場上相當高階的產品,不過筆者並未找到實際的上市時間,但官網標示支援LGA 775、LGA1366與LGA 1156,約略推測可能是2009年至2010年之間推出的產品。

▲利民幾乎每次處理器插槽改變都會推出對應的扣具,即便是Silver Arrow也至少還能安裝在LGA 1700與AM5插槽

由於筆者並未與利民直接接觸過,但聽聞目前的利民的狀況應該與十幾年前不太相同,目前雖然官網生產中的產品還列有幾款Silver Arrow系列的產品,不過較為近期的雙塔散熱器已不再使用Silver Arrow的名稱;作為Silver Arrow系列的始祖級產品,也能從設計看到時代的演進,雖然雙塔設計的基本概念變化不大,不過包括熱導管、風扇扣具的結構都與近年有相當大的區別。

▲雖然初代Silver Arrow只有四根熱導管,卻是8mm而非現在主流的6mm

相較後期大型的Silver Arrow系列採用高達8條的熱管,初代Silver Arrow僅使用四條熱導管,雖然帳面規格只有4條熱導管,但卻是4條8mm熱導管,而非當前主流的6mm熱導管;不過也使得初代Silver Arrow的底座相當厚;很幸運的是利民仍在新平台推出後提供可安裝Silver Arrow等厚底散熱器的扣具,目前也還能取得,像是TRUE universal BTK可對應到LGA 1700,而這次則是購入支援AM5的AMD AM4/AM5 Universal BTK。

▲由於扣具設計的關係,夾層的風扇會因為扣具與板載M.2 SSD的干涉不得不安裝在較高的位置

雖然手邊有另外兩款ATX規格的AM5主機板,不過筆者拿來比劃了一下,發現Silver Arrow相當巨大,但卻不會與手上華碩ROG Strix X890-I GAMING WIFI有直接的干涉,算是比較意外一些,畢竟筆者手上還有一款AXP-100 C65下吹式散熱器,就會與當前高階mini-ITX主機板高聳的SSD散熱器與I/O保護板產生干涉。

▲前方散熱器則由於採用14公分異型風扇與記憶體干涉不得不往上,換成12公分風扇應該會好一些

在安裝上唯獨因為Silver Arrow風扇扣具設計是比較傳統由散熱鰭片上下開口的鋼絲,而非現在主流以卡扣方式扣住散熱鰭片凹槽的設計,即便將原本搭配的14公分TY-140異形風扇換成12公分風扇,中間的鋼絲扣具也仍會因為與SSD散熱片高度干涉不得不將中間風扇上移,加上異型扇與帶有ARGB的記憶體散熱模組也會干涉,導致安裝後會因為風扇位置高於官方的163mm高度,不過至少在裸測環境能夠正常使用。

▲由於兩個風扇都為1,300轉,裸測情境滿載的噪音仍不高

由於這顆處理器當時是購買新品庫存,後續也僅使用過一兩次,故除了散熱器本體幾乎沒有氧化,如果要進一步提升效果,筆者式可考慮把原本的TY140低轉速風扇改為比較暴力、2,500轉的TY-143,不過畢竟噪音會增加不少,加上筆者很好奇在幾乎以超過十年前的技術之下能否妥善抑制當代的旗艦處理器,故就維持使用盒裝的兩顆TY140進行配置。

▲預設狀況效能與當時使用360水冷沒有太大的落差,可視為預設下仍能維持全核Boost效能

▲CINEBENCH單執行緒的CPU溫度為65度、封裝溫度約65度

▲CINEBENCH多核心CPU溫度會達85度、封裝溫度為96度

筆者搭配的周邊包括AMD Ryzen 9 9950X,華碩ROG Strix X870-I GAMING WIFI,芝奇 TRIDENT Z5 NEO RGB DDR5 6000 16GB X2記憶體,美光Crucial T700 2TB,並啟用EXPO與PBO預設;筆者以幾個較高CPU負載的測試軟體進行,其中在執行Cinebench R24時,單核心約略為80W能耗,多核滿載下曾瞬間最高為270W,但多半落在200W至220W之間,CPU溫度落在85度、核心溫度為96度。

▲如果透過BIOS進行進階設定應該能夠提供更穩定、低發熱的表現

雖然說當前高階風冷散熱器逐漸式微,不過由於新一代處理器自架構設計與製程提升能源效率,如果以一般個人電腦的使用模式,實際使處理器位於全核心滿載的情境並不多,倘若甫以主機板BIOS進階設定還能進一步在噪音與性能之間取得平衡;以此次搭配預設170W的AMD Ryzen 9 9950X,在滿載平均約230W的情況仍能控制在核心不超過100度的情況,倘若沒有進一步透過超頻搾取更高效能或長時間滿載運算的需求,採用高階風冷散熱器也不失為一個簡化的選擇。

▲雖然十年前的頂級散熱器性能恐怕不及新一代頂級散熱器,不過能更換扣具延續使用年限也是不錯啦

如果論性能,初代Silver Arrow應該也比不上現在新一代的產品,不過仍能抑制住目前AMD高階處理器平台,但由於手邊沒有對應Intel LGA1700的扣具,就無法驗證搭配Core Ultra 200S的表現,不過在不超頻的前提下,筆者認為搭配Core Ultra 7 265K應該不成問題,不過對於時脈更高的Core Ultra 9 285K也許就無法維持全核Boost的最大時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