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i9-14900K搭配金士頓Fury Renegade DDR5 8000記憶體評測,藉XMP一鍵榨取更高效能

2023.11.24 04:05PM
照片中提到了KINGSTON、FURY、RENEGADE,跟Inatel、哈菲有關,包含了框、英特爾酷睿 i5-14600K 無鎖頻桌上型處理器 BX8071514600K、英特爾酷睿 i9-14900K 處理器 BX8071514900K、英特爾、中央處理器

Intel第14代Core桌上型平台雖是延續第13代Core架構「Raptor Lake」的小改版,不過除了時脈進一步提高以外,也支援更高時脈的記憶體;隨著第14代Core處理器陸續出貨,各高效能記憶體品牌也陸續推出支援XMP的高時脈記憶體供消費者選擇,此次Intel提供一組金士頓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8000記憶體供搭配體驗。

▲DDR5記憶體的主流規格推進至6,oooMT/s的同時,頂規記憶體也達到8,000MT/s的性能

DDR5記憶體在消費市場推出至今約兩年多,價格也逐漸自相較DDR4高出許多至今也變的平易近人,不過就也有著歷代記憶體格式變遷初期由於時脈問題導致與前一世代的高階產品落差不大;不過在今年DDR5記憶體的基準也一步一步自最初期的DDR5 4800邁入DDR5 6000,高階產品則向著DDR5 8000邁進,金士頓也因應頂級玩家需求,在第一時間推出時脈達8,000MT/s 的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記憶體。

▲全新的FURY Renegade DDR5記憶體採用對稱造型的雙色散熱片,下方為採用不對稱散熱片造型的BEAST系列

新推出的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8000採用全新散熱片外觀設計,一改Beast系列不對稱造型,採用黑底搭配銀色點綴的雙色設計,另有白色搭配銀色版本,此次取得的則是16GB x 2的無RGB套組,高度為39.2mm;同一系列還有提供24GB x 2、32GB x 2與48GB x 2的規格,最低時脈自DDR5 6000起。

▲最終筆者手邊能穩定上高時脈且正常開機的主機板是微星MSI的MPG Z790I EDGE WIFI

要注意的是雖然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8000支援XMP格式,但由於是當前最高時脈的DDR5記憶體,目前各家主機板品牌仍在持續完善BIOS對高時脈記憶體的相容性,相較之下因應第14代Core推出而問世的各品牌小改版Z790晶片組中高階主機板會有較好的相容性,另外雙條記憶體的主機板也會較四條記憶體的主機板問題少。

▲較可惜的是MPG Z790I EDGE WIFI僅通過7,800MT/s相容認證

例如筆者主要進行測試的ATX格式Z790主機板就遇到開啟XMP無法進入系統的情況,但由於最近各板卡品牌由於活動關係較難臨時調度到相容性較好的主機板,筆者最後選擇以微星MSI MPG Z790I EDGE WIFI主機板作為搭配平台,不過較可惜的是這張主機板當前僅通過7,800MT/s的穩定性認證,並未通過8,000MT/s穩定性認證。

▲FURY Renegade DDR5 8000提供三組XMP,分別為8000MT/s、7,600MT/s與7,200MT/s

由於MPG Z790I EDGE WIFI是在第13代Core平台問世時就推出的產品,故為了確保相容與穩定性,首先即是把BIOS升級至目前較新的7E03v18;在安裝平台硬體後,進入BIOS時可看到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8000提供三組XMP設定,第一組為8,000MHz,第二組為7,600MHz,第三組為7,200MT/s。

▲XMP2(7,600MT/s)的測試結果

▲XMP3(7,200MT/s)測試結果

▲對照組的Beast DDR5 6000的測試表現

雖然選擇第一組8,000MT/s的XMP設定能夠開機進入系統,但使用AIDA 64執行記憶體測試時就會死當,而第二組XMP(7,600MT/s)與第三組XMP(7,200MT/s)則都能正常進入系統;不過MPG Z790I EDGE WIFI畢竟是一張ITX主機板,CPU供電相對同級的ATX主機板來的受限,使用i9-14900K全核效能的表現不像使用ATX主機板來的高,但在單核心效能的表現則仍有出色的表現。

▲高時脈記憶體是榨取系統整體效能的最後一塊拼圖,影響層面相對小但對追求極致卻不可缺

可以看到達7,600MT/s的時脈時,記憶體的效能相較做為參考組的Fuby Beast DDR5 6000主流級規格記憶體提升不少,對於執行較複雜的多工任務影響層面較為明顯,另外對於遊戲則較偏向錦上添花的性質,能夠些許提升一些幀率,不過若以整體差異評估仍不及在CPU與GPU多做投資來的明顯,但對於追求效能最大化的玩家則是作為CPU、GPU、SSD以外的最後一塊效能提升拼圖。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