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媲美次世代遊戲機的電競平板,華碩 ROG Flow Z13 動手玩

2022.04.27 12:10PM

華碩在今年初 CES 所發表的多款新筆電產品當中,宣布隸屬 ROG Flow 產品線的第二款系列產品 ROG Flow Z13 ,不僅訴求輕盈且具備電競級性能,還大膽採用平板設計搭配具 RGB 光效的磁吸式鍵盤,除了保有與具備翻轉 2 合 1 設計的 Flow X13 同樣可藉 XG Mobile 擴充外接顯示卡的功能,同時亦可借助 Thunderbolt 4 介面外接顯示卡。

照片中提到了/206、EAMTR I、Z13,包含了職業足球名人堂、Microsoft Surface Pro、玩家共和國、iPad Pro、華碩

▲正面乍看下會誤認為商用平板

照片中提到了FOR TH gSE WHO DARE、REPUBLICOF、GRMERS /,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腦硬件、筆記本電腦、電子產品

▲但背面設計相當浮誇

照片中提到了EXPRESS WORLDWIDE、ROG、XML.PI /206,跟ROG電話、ROG電話有關,包含了華碩遊戲玩家共和國、華碩 ROG Flow X13 GV301、華碩 ROG Flow Z13 GZ301、華碩 ROG Flow Z13 (2022)、華碩

▲充滿科技感的銀色包裝盒設計,上為主機、下為充電器與滑鼠

照片中提到了GAMERS、wwww.ww、ROG FLOW,包含了袋、產品、鈷藍色、牌、字形

▲隨機附贈的收納包與 ROG FLOW X13 相同,較小的子包可供收納配件

照片中提到了THREE MODES、STEP - STEP 2、//2,包含了汽車、汽車、設計、車輛設計師、產品

▲主包內裏有介紹如何掛載背帶

照片中提到了ROG FLOW、-ROG XG MOBILE、INSTRUCTIONA--C,包含了皮革、手提包、皮革、產品、牌

▲兩個包是可以扣在一起攜帶的

照片中提到了コDS,跟雷德利自行車有關,包含了皮革、產品設計、角度、產品、設計

▲把子包的三個扣環與主包相扣即可固定

談到市面上具備電競級效能的 Windows 平板電腦, ROG Flow Z13 應該是第一款在平板型態就具備高效能處理器與主流級獨立 GPU 的產品,在此之前最接近的產品可能是微軟的 Surface Book ,不過嚴格來說 Surface Book 是借助將獨立顯示卡配置在鍵盤底座,並非直接整合在平板主體,與 ROG Flow Z13 的概念又有顯著不同。

照片中提到了FOR THOSE K DARE、////,包含了材料、電子配件、產品設計、產品、設計

▲背面的散熱吸氣開孔結合文字造型

▲立架以橡膠材質營造街頭潮流設計感

傳統 Windows 系統的平板機型多給人偏向商用與文書的保守設計,不過定位在電競的 ROG Flow Z13 當然不可能做個乖乖牌, CNC 加工的 6063 合金背板不僅有著結合散熱開孔的獨特設計,還有一塊結合玻璃露出些許電路板的突起設計,同時在腳架設計的一側藉由紅色的軟膠材質塑造出潮牌產品常見的標籤設計,呈現 ROG 品牌結合街頭潮流與電競文化的風格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FOR THOSE HHO DARE、I CE、CE FC O A,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腦

▲立架底下另藏玄機,刻有對應側面 I/O 功能的圖案

照片中提到了O5DIU山、20、CO,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腦硬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

▲ microSD 讀卡機位置相當特殊

照片中提到了M.2、YMER BATTERY PACK、00 0 0000000000000,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配件、電子產品、電腦

▲使用較罕見的 M.2 2230 SSD ,與微軟 Surface 相同

ROG Flow Z13 背後的玻璃窗不僅只是露出內部組件,同時還搭載 RGB 光效,開啟後可映照內部元件,即使在遠處也能看到獨特的光線;同時背板也具備支架設計,最多可展開至 170 度使用,無論是作為獨立電競筆電、拆掉鍵盤作為遊戲或觀看影片的螢幕、搭配螢幕作為第二顯示器或是手繪板,能可依照使用者喜好調整到最舒適的視覺角度,另在立架底下可看到 microSD 讀卡機槽與一個 M.2 2230 的 SSD 槽, SSD 卡槽不須卸下整個背蓋,僅須拆下螺絲即可替換,選用較罕見的 M.2 2230 規格應該是與精簡空間有關。

照片中包含了手機、移動設備、手機、移動電話、上網本

▲雖搭載獨立顯示,但厚度仍控制在相當的水準

此外, ROG Flow Z13 雖配有高效能規格的硬體,不過亦與 ROG Flow X13 同樣具備相當薄型化的設計,厚度僅 1.2 公分,重量亦僅有 1.18 公斤,縱使與相近規格的電競筆電或創作者筆電對比仍相當輕薄,也因此 ROG Flow Z13 還配有一個標準的 USB Type-A 介面,易於與主流周邊進行連接。

照片中提到了RE P U B L IC、O F、G A M ER Ss,跟英特爾核心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腦硬件、電子產品、上網本

▲自背面吸氣、自頂部排風

在基礎設計方面, ROG Flow Z13 畢竟搭配的是高效能的處理器與獨立顯示,自然不可能採用無風扇設計,不過為了應對平板電腦的使用型態,華碩團隊顯然在結構配置有經過考量,使散熱風道位於橫擺的頂部而非左右兩側,同時頂部也未有其他按鍵或介面, I/O 介面、電源鍵與音量則位在兩側,能使排出的熱風錯開雙手範圍。

照片中跟汽車聯盟有關,包含了角度、產品設計、角度、設計、電子產品

▲右側可見電源、音量、 USB Type-A 與耳機孔

照片中提到了.....,跟威茲航空有關,包含了角度、產品設計、角度、設計、經度:0MWC

▲右側上部為 USB Type-C ,下方橡膠蓋底下為 XG Mobile 連接埠

照片中跟奧卡多有關,包含了移動電話、移動電話、產品設計、角度、上網本

▲ XG Mobile 連接埠以一個專用連接器搭配一個 USB Type-C 構成

ROG Flow Z13 提供三個連接介面,包括 USB 2.0 Type-A ,一個支援 Thunderbolt 4 、顯示輸出功能的 USB Type-C ,一個被橡膠蓋蓋住、用於擴充外接顯示卡的 ROG XG Mobile 連接埠,此外還有一個同樣位於橡膠蓋底下的特殊 USB 3.2 Gen 2 Type-C ,因為這個特殊連接埠雖非 Thunderbolt 4 ,但卻支援 DisplayPort 、 USB PD 與 G-SYNC 等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111、109,包含了電子產品、顯示裝置、電子產品、多媒體、小工具

▲很難想像如此薄型設計的平板會搭載 H 版高效能處理器與獨立顯示

以往這類 Windows 平板多搭配標準電壓或是超低電壓處理器,然而 ROG Flow Z13 卻是搭配 Alder Lake-H 高效能處理器,此次測試的版本更是搭配 i9-12900H 這款 8P + 8E 的旗艦級處理器,並配有 NVIDIA RTX 3050 Ti 獨立顯示卡、 16GB LPDDR5 5200MHz 記憶體、最高 1TB PCIe 4.0 SSD 儲存空間。

至於台灣上市版本的螢幕規格是搭配 13.4 吋 1,920 x 1,200 16:10 比例的 120Hz  100% sRGB 廣色域 IPS 觸控螢幕,具備僅 30ms 延遲,同時支援 Adaptive-Sync 技術, 為了發揮這張螢幕高更新率的優勢, ROG Flow Z13 還具備 Advanced Optimus 的 MUX 獨顯直連開關技術,不須重新開機即可使 RTX 3050 Ti 發揮與螢幕更新率同步的特色。

照片中提到了A 120、NIHS TM、REPUBLIC F,跟ROG電話有關,包含了電纜、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隨機的變壓器與華碩 65W 變壓器大小相似

照片中提到了N to Dst Tope、AC ADAPTER、电源适配器/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昇型史をI,包含了筆記本電源適配器、AC適配器、電子產品、電源、電子零件

▲不過這款變壓器可提供 20V 5A = 100W 輸出

ROG Flow Z13 可搭配 20V 5A 之 100W PD 充電器提供充裕的供電與充電速度,盒裝中也特別提供一顆小型的 100W USB PD 充電器,與當前華碩旗下的 65W 充電器大小相似,亦可為其它相容 PD 規範的裝置充電; ROG Flow Z13 若搭配低於 100W 的 PD 充電器則仍可進行充電,只是無法啟用進階性能模式。

照片中提到了EF 06:41、IA、2022/4/27,包含了聯想瑜伽鍵盤、計算機鍵盤、聯想 Ideapad 320 (15)、聯想瑜伽、聯想Ideapad 3(15)

▲雖是磁吸鍵盤但仍具備全區 RGB 發光

作為一款平板設計的 Windows PC , ROG Flow Z13 也支援 ASUS Pen 2.0 感壓觸控筆與磁吸式鍵盤的設計;雖然市面上支援磁吸式鍵盤的 Windows 平板不在少數,但 ROG Flow Z13 的鍵盤並不僅只是在外側加上 ROG 風格的圖案,雖乍看下類似 Surface 筆電的薄型鍵盤設計,卻皆為 1.7mm 行程的 N Key 不衝突全區 Aura Sync 鍵盤,仍舊具備滿滿的電競元素。

照片中提到了69,包含了上網本、電腦硬件、個人電腦、上網本、電腦

▲鍵盤可以完整平放

照片中包含了上網本、計算機鍵盤、電腦硬件、上網本、電腦

▲或是呈現較舒適但中央支撐力稍受影響的傾斜

照片中提到了上午 0641、20214/27、DELETE,包含了功能手機、移動設備、計算機鍵盤、電腦硬件、電腦

▲借助兩截式機構,使鍵盤模組一小截吸附在螢幕底部

此外, ROG Flow Z13 的磁吸鍵盤還具備兩種角度,一種是典型的平放模式,此時鍵盤模組呈現傳統磁吸鍵盤呈現與桌面平行的角度;另一種方式是將上半截吸附在平板的底部,使鍵盤呈現傾角,呈現更符合自然輸入的角度,不過稍微可惜的是由於磁吸鍵盤較薄,故在敲擊中央區塊的按鍵時會覺得背板支撐力略顯不足,但也是這類薄型磁吸鍵盤的非戰之罪。

在效能表現部分,筆者此次評測的 ROG Flow Z13 是台灣市場主打的版本,搭載 Core i9-12900H 處理器、 16GB LPDDR5 RAM 、 RTX 3050 Ti 4GB 獨立顯示,由於平板的平整、無轉軸特性, ROG Flow Z13 得以採用比輕薄筆電更大的風扇與更寬的均溫板,同時 CPU 使用液態金屬散熱介質,能加速將 CPU 的廢熱持續導出。

照片中提到了Armoury Crate、G首頁、12th Gen Intel(R) Core(TM) 19-12900H,包含了羅格軍械箱、華碩ROG Zephyrus G14 GA401、ROG STRIX系列、軍械庫、華碩

▲極速模式僅限連接充電器後開啟

照片中提到了Armoury Crate、三、GameVisual,包含了玩家共和國、華碩ROG Zephyrus、華碩、遊戲筆記本電腦、華碩

▲螢幕色彩可在 Game Visual 切換

除了由 Windows 自行管理系能分配外,可借助華碩 ARMOURY CREATE 開啟進階性能設定,由於 ROG Flow Z13 結合 Intel Alder Lake 平台與 NVIDIA RTX 30 GPU 的特性,能使共享散熱架構的 CPU 與 GPU 進行資源調度,進一步在遊戲中提升體驗,同時藉由啟用 ARMOURY CREATE 的極速性能設定,可在連接原廠的 100W 變壓器的條件下,能使處理器與 GPU 進一步提升性能上限。

照片中提到了O CrossMark®、環境、O信息,包含了crossmark 各cpu評分、中央處理器、基準測試、十字標記、十字標記

照片中提到了S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3dmark cpu 配置文件基準、遊戲機、中央處理器、基準測試、3DMark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蒸汽甲板時間間諜、顯示卡、筆記本電腦、遊戲筆記本電腦、1 TB

照片中提到了S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rtx 3060 火爆、英特爾酷睿i7、圖形處理單元、英偉達RTX、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S 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lıl.、3DMARK,包含了固態硬盤、固態硬盤、2 TB、NVM Express、M.2

照片中提到了S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pci express 功能測試、顯示卡、PCI Express、雷岑、英特爾酷睿 i7-12700K

照片中提到了S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i7 11700k 防火、顯示卡、英特爾酷睿 i7-11700K、英特爾、多核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S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МАRK、HOME,包含了Timespy Extreme i9 11900k、顯示卡、英特爾酷睿 i9-11900K、中央處理器、超頻

照片中提到了S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evga 3090 xc3 超頻、遊戲機、索泰遊戲GeForce RTX 3090 Trinity、超頻、12 GB

照片中提到了S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軟件、產品設計、設計、線、牌

▲基本測試項

照片中提到了音效控制遊玩設定圖像影像 語言追加內容介面快捷鍵、3、適用多種系統需求的最佳視覺體驗預設值。,包含了賽博朋克視頻設置、賽博朋克2077、DLSS、光線追踪、光盤項目

照片中提到了FRRBA、平均 FPS、37.27,包含了光、Radeon、雷岑、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遊戲筆記本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音效控制遊玩設定圖像影像 語言追加內容介面快捷鍵、3、適用多種系統需求的最佳視覺體驗預設值。,包含了賽博朋克視頻設置、賽博朋克2077、DLSS、光線追踪、光盤項目

照片中提到了FRRBA、平均 FPS、37.27,包含了光、Radeon、雷岑、遊戲筆記本電腦、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

照片中提到了FRRBA、平均 FPS、74.32,包含了光、Radeon、雷岑、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圖形處理單元

照片中提到了02、OPTIONS、18000,包含了屏幕截圖、汽車、摩托車、緊湊型車、家用車

照片中提到了CRASHER、02 4 9、18000,包含了賽車、汽車、緊湊型車、掀背車、家用車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DIRECTX 12,包含了英特爾酷睿 i9-12900K、古墓麗影的影子、英特爾酷睿i9-10900K、英特爾酷睿 i9-12900K、英特爾

照片中提到了螢幕指取畫面已儲存至媒體、影像、庫,跟市區票價有關,包含了遊戲筆記本電腦、顯示卡、雷蛇之刃、遊戲筆記本電腦、圖形處理單元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古墓麗影的影子基準得分2k、古墓麗影的影子、顯示卡、中央處理器、圖形處理單元

照片中提到了GF87CEO、2新通知、|設定,包含了幽靈偵察荒地設置、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荒野、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開放世界、戰地風雲5

照片中提到了效能測試結果解析度:、1920 x 1080、10.0.221212421111011011預設配置:,包含了幽靈偵察荒地基準 rtx、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荒野、基準測試、個人電腦、開放世界

照片中提到了三ロ、影像、套用變更,包含了黑暗、德軍總部:Youngblood、顯示卡、DLSS、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ロ、結果、渲染的影格,跟EA骰子有關,包含了NVIDIA GeForce RTX、NVIDIA GeForce RTX 3080、NVIDIA GeForce RTX 3070、英偉達 GeForce RTX 3060、英偉達RTX

照片中提到了=ロ、結果、渲染的影格,跟EA骰子有關,包含了英偉達RTX、NVIDIA GeForce RTX 3080、英偉達RTX、英偉達、GeForce 30系列

照片中提到了FINAL FANTASY XV WINDOWS EDITION BENCHMARK ver 1.3、English、FINAL-EANTASY XV,跟Square Enix公司有關,包含了最終幻想7、最終幻想十五、最終幻想 XIV:重生之境、基準測試、顯示卡

照片中提到了FINAL FANTASY XV WINDOWS EDITION BENCHMARK ver 1.3、English、FINALFANTASY XV,跟Square Enix公司有關,包含了最終幻想基準、最終幻想十五、刺客信條起源、最終幻想起源、的PlayStation

▲遊戲測試項表現,要注意的是由於 RAM 僅 4GB 故部分項目不允許執行或跳出警告

此次的效能測試是以連接到 100W 充電器搭配效能模式進行,由於散熱架構受限 ROG Flow Z13 採用 1.2 公分厚度設計,相較傳統非輕薄電競筆電的散熱能力仍較低些許,不過 i9-12900H 仍展現相當出色的純 CPU 性能,另外在遊戲測試項目也具備能在中等設定提供穩定流暢度的性能,不過畢竟 RTX3050 Ti 僅有 4GB VRAM ,故對於部分材質資源較多的遊戲無法開啟最高畫質設定,但拜 Ampere 架構,可支援 DLSS 技術提升遊戲流暢度。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HOME BENCHMARKS RESULTS,包含了軟件、華為伴侶、顯示卡、戴爾電腦、電腦硬件

▲標準模式模擬現代辦公約提供 4 小時電力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ll.、PCMARK10,包含了屏幕截圖、華碩 ROG Zephyrus M16 GU603、遊戲機、ROG STRIX系列、遊戲筆記本電腦

▲開啟 Armoury Create 的性能模式不到 50 分鐘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HOME,包含了屏幕截圖、華碩 ROG Zephyrus M16 GU603、顯示卡、2022國際消費電子展、華碩

▲透過 Windows 內建電池管理也僅延長 10 分鐘左右

除了純性能測試外,也簡單測試 ROG Flow Z13 的續航能力,使用的測試基準為 PCMark 的 Modern Office 與 Gaming ,螢幕亮度為固定,在 Office 測試關閉 RGB 光效,並選擇靜音模式,而在 Gaming 則開啟 RGB 光效,再分別以 Windows 預設電池管理與高效能兩種模式進行兩次測試,從測試的結果可看到 ROG Flow Z13 在一般文書與發揮完整效能的極端性,在 Modern Office 仍有高達 8 小時電力,但一旦動用 GPU 就僅剩下約 50 分鐘的電力。

照片中包含了字形、產品

▲ XG Mobile 提供外接 GPU 與 Docking 功能

照片中包含了木、角度、/ m / 083vt、線、採光

▲背面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CE、178、Model /: GC31,包含了上網本、電腦硬件、上網本、筆記本電腦、電腦

▲帶有隱藏立架設計

照片中跟大豆蠟燭有關,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配件、以太網集線器、路由器、電子產品

▲提供四個 USB 、兩種影像輸出與乙太網路功能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設計

▲運轉時會有紅色的光效

而 ROG Flow Z13 的重要賣點、擴充 XG Mobile 外接顯示卡當然也是這次測試的重點,此次華碩提供的是搭載行動版 RTX 3080 150W 的 XG Mobile ,並配有 280W 充電器, XG Mobile 的尺寸酷似 17 公分級的 ITX 短顯示卡,能夠同時為 ROG Flow Z13 供電與驅動內部的顯示卡,並提供 USB HUB 、 HDMI 與 DisplayPort 兩種影像輸出、乙太網路連接埠等功能,後方亦有隱藏式立架設計能傾斜立於桌面。

照片中提到了DO,跟戈亞德有關,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連接器上有物理式固定鎖,要記得上鎖系統才會正確辨識

照片中提到了/206、BAMIR II III、Z13,包含了華碩 rog flow z13、華碩 ROG Flow Z13 (2022)、華碩 ROG Flow Z13 GZ301、華碩 ROG Flow Z13 GZ301、華碩

▲兩者組合後的樣子

依照說明完成連接後,系統應會自動彈出 ARMOURY CREATE 進行相關軟體安裝設定;不過若接上 XG Mobile 沒有跳出相關通知,就要透過手動方式開啟 ARMOURY CREATE ,並在更新項目當中進行 XG Mobile 的韌體更新與軟體下載,像是筆者收到的測試機就需要透過手動方式進行這一個步驟,但應該是這台測試機在回廠重設時未完成所有的軟體預裝造成。

照片中提到了ARMOURY CRATE、當前顯示處理是透過 ROG XG 顯示卡外接、盒。請務必點擊 ROG XG 顯示卡外接盒圖,跟Altair工程有關,包含了多媒體、華碩 ROG Flow X13 GV301、顯示卡、華碩、華碩 ROG Flow Z13 GZ301

▲要移除 XG Mobile 請藉由右下通知列的圖示移除,切勿貿然拔起

要注意的是 XG Mobile 在插上主機的介面後需要扣上連接器的卡榫才能正確執行,這個卡榫也是避免在使用 XG Mobile 時受到拉扯導致斷開連結的保護措施,安裝驅動並正確連接後會跳出啟用 XG Mobile 的通知,要移除 XG Mobile 也需先點選通知列的 XG Mobile 進行移除程序,待連接燈號改變後才可移除 XG Mobile ,千萬不要在燈號還未改變時強行拔除。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OME,包含了屏幕截圖、華碩、電腦、華碩 TUF Gaming H670-PRO、母板

▲正確安裝後可看到顯示卡變成 RTX 3080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all、3DМARK,包含了rtx 3070 xc3 超頻、NVIDIA GeForce RTX、超頻、英偉達RTX、12 GB

照片中提到了SB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lt、3DMARK,包含了顯示卡、顯示卡、華碩、筆記本電腦、華碩

照片中提到了SB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МАRK、HOME,包含了3080ti 슈프림 파스、遊戲機、顯示卡、AMD銳龍7 5800X、中央處理器

▲效能很明顯的提升到新境界

照片中提到了FRRBA、平均 FPS、124.45,包含了光、顯示卡、聯想軍團Y7000、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FidelityFX 超分辨率

照片中提到了FRRBA、平均 FPS、124.60,包含了光、Radeon、雷岑、FidelityFX 超分辨率、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

照片中提到了音效控制遊玩設定 圖像影像語言 追加內容介面快捷鍵、3、適用多種系統需求的最佳視覺體驗預設值。,包含了賽博朋克 2077 鍵綁定、賽博朋克2077、光線追踪、光盤項目、CD Projekt RED

照片中提到了FRRBA、平均 FPS、123.71,包含了光、雷岑、遊戲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18000、02、TEST RESULTS,包含了屏幕截圖、汽車、A段、摩托車、緊湊型車

照片中提到了18000、02、TEST RESULTS,包含了電腦遊戲、顯示卡、AMD銳龍5 5600X、6 GB、個人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18000、02 4S、TEST RESULTS,包含了遊戲筆記本電腦、顯示卡、華碩TUF、遊戲筆記本電腦、華碩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古墓麗影 5700xt 2k 基準測試的影子、古墓麗影的影子、DLSS、影格速率、基準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示卡、顯示卡、玩家共和國、華碩、英特爾酷睿 i7-11700K

照片中提到了GF87CEO、新通知、設定,包含了幽靈偵察荒地設置、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荒野、為了榮譽、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斷點、育碧

照片中提到了效能測試結果 解析度:、1920 x 1200、10.0.221212421111011011預設配置:,包含了nvidia geforce 現在 pc 規格、遊戲機、NVIDIA GeForce GTX、個人電腦、GeForce

照片中提到了設定、影像、預設配置,包含了屏幕截圖、顯示卡、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荒野、英偉達RTX、GeForce

照片中提到了效能測試結果 解析度:、1920 x 1200、10.0.4223331643311112112預設配置:,包含了geforce now 電腦規格、遊戲機、顯示卡、現在的GeForce、英偉達

照片中提到了結果、渲染的影格、AVG FPS,跟EA骰子有關,包含了NVIDIA GeForce RTX、NVIDIA GeForce RTX 3070、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NVIDIA GeForce RTX 3080、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照片中提到了=ロ、結果、渲染的影格,跟EA骰子有關,包含了英偉達、NVIDIA GeForce RTX 3070、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NVIDIA GeForce RTX 3080、英偉達RTX

照片中提到了=ロ、結果、渲染的影格,跟EA骰子有關,包含了NVIDIA GeForce RTX、NVIDIA GeForce RTX 3080、NVIDIA GeForce RTX 3070、英偉達RTX、英偉達

照片中提到了=ロ、結果、渲染的影格,包含了英偉達RTX、NVIDIA GeForce RTX 3070、NVIDIA GeForce RTX 3080、英偉達RTX、英偉達

▲遊戲表現不僅提升,亦開放許多需要使用更高 VRAM 的設定

在連接 XG Mobile 後, ROG Flow Z13 的遊戲效能獲得飛躍性的提升,畢竟此時 ROG Flow Z13 的散熱架構僅需負責 CPU 散熱,能使 CPU 發揮完整的效能,搭配 XG Mobile 上的 RTX 3080 ,使整體遊戲效能達到與頂規電競筆電相同的水準,這也是 ROG Flow 系列的重點特色;當然由於 ROG Flow Z13 具備 Thunderbolt 4 界面,也同樣可搭配 Thunderbolt 4 的外接 GPU ,但要留意是否能反向提供 100W 電力,否則 CPU 可能無法發揮最大性能。

▲全速運轉的聲音仍有點性能,但把它想成遊戲機就沒那麼意外了

不過 ROG Flow Z13 雖然搭載高效能的散熱系統,但畢竟搭配的處理器為高效能的 Alder Lake-H 45W 等級 CPU 以及獨立 GPU ,故以最大效能執行遊戲時的風扇聲猶如 PlayStation 4 主機執行 3AAA 等級遊戲般明顯,若連接充電器並啟用最高效能模式,則風扇聲還會更大一些,但使用者可考慮藉由 GeForce Experience 調整遊戲設定在流暢、畫質與噪音取得平衡。

▲散熱系統實際運轉時,正面看過去的左側風扇風量較右側大

此外若連接到 XG Mobile ,雖然 ROG Flow Z13 的聲音會由於僅剩執行 CPU 變小,但畢竟 XG Mobile 搭配的是 150W 版本的 RTX 3080 ,為了解決 GPU 滿載的熱量, XG Mobile 的風扇仍會全速運轉,整體運作風噪也相當明顯,不過畢竟就連搭配比較入門散熱器的桌上型 GPU 滿載聲音也不小,更不用說加上外殼後尺寸僅與短版顯卡相當的 XG Mobile 。

照片中提到了資 收、/206、Z13,跟ROG電話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玩家共和國、電腦硬件、遊戲機、電腦

▲以平板為主體的效能筆電仍不多

ROG Flow Z13 在目前的市場上可說是相當另類的 Windows 平版產品,不僅搭載高效能處理器,也具備電競級的 GPU ,還可進一步搭配 XG Mobile 使效能足以達到特效全開且流暢運行的水準,雖然在使用上仍需搭配充電器才能發揮完整的效能同時避免迅速耗盡電池,但也展現在新一代硬體架構之下,已能在如此精巧的尺寸達到出色的遊戲效能。

▲採平板設計的 ROG Flow Z13 相較二合一翻轉機構的 ROG Flow X13 是更大膽的設計

此外, ROG Flow Z13 也借助獨特的平板特色,亦可作為創作者的可攜式系統,本體具備比傳統行動工作站更小巧、輕盈的設計,連接變壓器後還能發揮獨立 GPU 在內容創作軟體的加速功能,並可搭配觸控筆直接進行創作,在家搭配 Thunderbolt 4 Hub 或是 XG Mobile 連接到大螢幕與鍵鼠,本體還可作為具備螢幕的觸控板,亦是市面上少有的獨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