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AMD 原訂今年為微軟 Surface 設計的 Arm 架構晶片,因三星 5nm 良率不佳只能改由台積電生產

2021.10.05 10:43PM
照片中提到了Del、teme、End,包含了上網本、電腦硬件、Surface Pro X、Surface Go 2、上網本

根據韓國科技論壇 Clien 特別強調消息來源來自台灣的爆料指出,台積電正在為 AMD 代工新的筆電晶片,這聽起來好像沒甚麼,畢竟最近 Ryzen APU 在筆電的風評也相當不錯,不過問題就出在這款晶片並非 AMD 的 Zen CPU 架構,而是傳聞中使用 Arm 架構的筆電晶片,以 Cortex-X1 搭配 AMD 的 8cu GPU ,而這款晶片很可能將會取代高通的 Snapdragon 8cx 客製化的 SQ1 與 SQ2 晶片,成為微軟未來 Arm 架構 Surface 的核心,但也會提供給其它筆電製造商。

▲韓國論壇指稱 CPU 架構將採用 Cortex-X1 ,但並未提到是否採用大小核

根據爆料指出,原本 AMD 的計畫應該是在今年內發表這款晶片,同時原本就由於 Exynos 2200 的合作計畫選定與三星合作並採用三星 5nm 製程生產,無奈三星 5nm 良率遲遲未能提高,臨時又改由台積電 5nm 代工,才會導致這款產品規劃落後。

 

 

爆料當中指稱, AMD 的這款晶片並未整合機頻數據機,若需要支援行動網路則需透過三星 Exynos 數據晶片,此外 GPU 的性能會略低於 NVIDIA GTX 1050 ,但若考慮到此類無風扇的筆電已經是相當剽悍的 GPU 性能。

不過這個傳聞在經過其他媒體轉載中被加油添醋加入錯誤的資訊,指稱將採用 big.LITTLE 設計,並以 Cortex-X1 搭配 Cortex-A710 與 Cortex-A510 ,乍看之下沒甚麼問題,但問題就出在 Cortex-X1 是沒有理由與 Cortex-A710 、 Cortex-A510 構成大小核。因為 Cortex-X1 為末代 Armv8 指令級產品,但 Cortex-A710 以及 Cortex-A510 為 Armv9 指令級第一世代產品。

照片中提到了Arm Cortex-A710: First Armv9 'big' CPU、Balance of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arm,包含了多媒體、ARM Cortex-A710、ARM架構、中央處理器、ARM Cortex-A55

▲由於 Cortex-A710 加入新加速指令與安全設計,若搭配 Cortex-X1 恐怕這些新功能全部得廢除

雖然 Armv9 指令級也是延續 Armv8 指令級進行強化,理論上具備架構的一致性,不過 Armv9 不僅在架構進行改良,同時也增加全新的 SVE2 以及安全架構,如此一來在工作轉移到 Cortex-X1 或是需要進行多核協作時,將會產生原本應該肩負最高效能的 Cortex-X1 無法執行特定工作的情況,除非刻意把 Cortex-A710 與 Cortex-A510 的新增指令級關閉;不過類似的情況很快就要發生, Intel 的第 12 代 Core " Alder Lake "就因為小核 Grace Mont 不具備 AVX512 與 AMX 指令級,導致 Alder Lake 恐無法使用已經用在 Tiger Lake 與 Rocket Lake 的 DL Boost 。

另一個導致這個推測不合理的問題點則在於架構效率,由於 Cortex-X1 本質仍是由 Cortex-A78 增加快取與調整部分架構效率而來,在整體性能約莫比 Cortex-A78 提升 30% 峰值效能,作為後繼的 Cortex-X2 則比起 Cortex-X1 大幅提升 30% 效能,而 Cortex-A710 則對比 Cortex-A78 在相同功耗提升 10% 性能,若以考慮到架構整體效能,已經使用 Cortex-A710 與 Cortex-A510 的前提下,與其搭配能源效率較差、架構還無法具一致性的 Cortex-X1 ,不如直接使用 Cortex-X2 搭配更為實際。

實際上,若選擇 Cortex-X2 作為基礎,則 Armv9 是代微架構所搭配的 DSU-110 甚至還可在單一 Cluster 容納達 8 核心 Cortex-X2 或是 8 核心 Cortex-A710 ,對於追求更高效能且散熱與能耗不像手機受限的筆電,全部選擇 Armv9 世代架構會是更合適的情況。

若最後這款晶片僅以 Cortex-X1 作為效能核心,最根本的理由就如爆料所稱的是因為三星 5nm 製程未能如預期穩定,導致 AMD 不得不將原本的計畫重新轉移到台積電,同時因應台積電的製程技術進行修改,導致屆時可能競爭對手已經要邁入 Cortex-X2 與 Armv9 指令級世代,卻不得不以 Armv8 最末期架構推出產品。

照片中提到了New Microsoft ® SQ1、TM、processor,包含了光、Surface Pro X、Surface Pro 7、Surface Pro 5、微軟

▲若傳聞屬實,這款晶片可能會取代高通成為冠上 SQ 名稱的下一款處理器

不過若此傳聞屬實,對積極進軍 Windows 筆記型電腦的高通無非又是一大打擊,畢竟高通與微軟多次合作,終於盼到微軟因為蘋果的壓力不得不正視 Arm 架構,卻又在市場還沒站穩的情況中途殺出在 GPU 具有技術優勢的 AMD 攪局,高通當前只能積極發揮收購 Nuvia 的綜效,開發出比 Arm 公版 Cortex 微架構更具效率、且不遜於蘋果的自主 CPU 架構,才有機會在這場競賽中取得優勢,否則以 Arm 目前的授權模式,在代工廠只有台積電與三星、每一家的 CPU 架構都是相同的情況之下,高通想以提供會增加額外成本的常時聯網決勝負是相當困難的。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