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ALO 旗下耳機品牌近日接連推出四款耳機產品,且無巧不巧的是恰好是在相近價位各有兩款產品,此次率先進行評測的是擔任 Campfire 新一代初燒級的 Satsuma 與 Honeydew ,兩款產品為 Campfire 首度採用非金屬殼體的產品,同時連顏色風格也相當神似,但卻由於使用不同的單體技術,呈現異卵雙生的不同風格。
▲只看外觀與色系會覺得兩款新耳機應該相當類似
▲兩款耳機的包裝皆採用明亮的配色
Satsuma 與 Honeydew 打破 Campfire 自入門到旗艦級產品皆為金屬殼體的特色,利用投入客製化耳機 Equinox 的開發經驗,以 ABS 材質構成外殼體,搭配 3D 列印的內部支架與金屬導管噴嘴等方式,使耳機重量降低之餘仍保有良好的腔體特性,但又在外型設計保有 Campfire 識別性的風格。
▲包裝整體風格延續當前 Campfire Audio 的特色,收納包為葡萄牙手工製品
回顧 Campfire 的產品歷史, Satsuma 與 Honeydew 可視為分別延續 Orion 與 Comet 特質的入門級新品; Orion 是 Campfire 第一世代產品當中的入門級產品,採用單一平衡電樞技術,至於 Comet 則是 Campfire 首款針對初燒市場規劃的不鏽鋼殼體入門級動圈耳機。不過除了價格帶、單體配置方式外, Satsuma 與 Honeydew 與 Orion 、 Comet 未有太多相似之處。
▲兩款耳機除了顏色以外難以從外觀區別
不僅兩款耳機外體似是而非, Campfire 為 Satsuma 與 Honeydew 的外包裝、配件也呈現遠看相似近看截然不同的風格,兩者外盒封面具有相同的美術元素,底紙與內部紙盒的色系卻是相似而不同的顏色,同時由葡萄牙手工生產的收納袋的配色雖都是亮綠色系卻也不盡相同,但把兩款耳機拆開後,不照著官網圖片對照真的會搞混而收錯配件。
▲為入門級產品規劃的 Smoky Litz 里茲線,並無麥克風設計
兩款耳機所搭配的線材則為 Campfire 為全新入門級距產品開發的 Smoky Lite 里茲結構線材,為 Smoky Litz 線材的簡化版本,採用四芯鍍銀無氧銅里茲結構線體,搭配燻黑色外部皮層,同時 MMCX 端子亦為鍍鈹銅材質;耳塞部分則提供 Campfire 自家的耳塞、 Final 的 E Type 與發泡式耳塞各一組,並有三個小型收納袋收納配件。
▲ Satsuma 的完整包裝內容物
Satsuma 與 Honeydew 的殼體皆是採用 Campfire 識別性的多邊形耳機框體外觀設計,不過材質自金屬改為 ABS ,前端的金屬噴嘴則與內部導管合一,前端施加柵欄式的開孔,口徑則略為縮小;至於連接器則維持 Campfire 傳統的鍍鈹 MMCX 端子,整體設計扣除材質以外,仍可輕易分辨是 Campfire 的產品,具有相當高的辨識度。
▲ Honeydew 的包裝內容物
然而, Satsuma 與 Honeydew 的外殼體雖然有著相同的設計 ID 與尺寸,但除了 Satsuma 偏向橘色系、 Honeydew 偏向黃色系以外,採用平衡電樞單體的 Satsuma 殼體為完全密閉設計, Honeydew 則有一個小小的調音開孔,算是兩者於外部可見的細微差異。
▲噴嘴導管較現行 Campfire 耳機的口徑縮小些許,能符合較小的耳孔
不過兩者雖有相近的外殼設計,內部結構卻是使得兩款耳機表現迥異的關鍵, Satsuma 與 Honeydew 皆藉由 3D 列印技術為兩者不同的單體構成內部支架,這也是近年開始在耳機業界使用的方式,利用 3D 列印的支架能夠使單體在耳機框體內更不易晃動,降低耳機受到搖晃影響單體、進而使機內線斷裂或焊點剝離的情況,其次是藉由 3D 列印的支架作為聲學槍體的一部分,亦可使聲學結構不受外殼體造型的限制,使聲音容易穩定。
▲採用動圈的 Honeydew 在側殼偏後方有個聲學小孔, Satsuma 則為全密閉殼體
畢竟二者皆為小型單一單體產品,甫以採用輕量化 ABS 殼體與小型化設計,戴上 Satsuma 或 Honeydew 都相當的輕盈舒適,其如專業監聽耳機的繞耳配戴也相當穩定,只要耳塞選擇合宜不會容易晃動,比起 Campfire 典型金屬殼體的配戴感更舒服一些。不過有著類似外型、顏色與配戴感的兩者,卻在聲音的詮釋方式天差地遠,也反應回歸單體技術的平衡電樞與動圈單體技術特質的差異。
▲ Satsuma 的單平衡電樞表現較集中在中頻,人聲屬於前靠而背景表現較弱
採用橙色殼體的 Satsuma 所使用的是單平衡電樞技術,整體風格的呈現以中音域為主,人聲前靠的情況相當明顯,低音域的能力比較薄弱,屬於中音域突出感明顯的風格,中頻飽滿有力,不過對於背景樂器的通透與音場的呈現就比較薄弱,適合聆聽以人聲為主體的音樂風格,或是可以奢侈一點拿來聽 Podcast 。
▲採用動圈的 Honeydew 中頻相對凹陷,但高低頻延伸、樂器表達與音場詮釋出色許多
黃色殼體的 Honeydew 則是採用動圈單體,整體風格則是呈現與 Satsuma 相反的遼闊音場與中頻凹陷的 V 形曲線,人聲後退而單薄,但低頻的延伸感與音場包圍感則出色許多,對樂器細節與空間的表達,對演奏樂、影音原聲帶、現場演唱的表達力較佳,不過純人聲的表現則會顯得薄弱。
▲兩款雖價位上屬初燒,不過 Sastuma 已一單體耳機算是偏高價位
雖說當前一平衡電樞單體的耳機價格已經可以壓到相當低廉,但無論是 Sastuma 或是 Honeydew 皆是相較其規格單價偏高的產品,撇除產品包裝設計與細膩度確實遠超平價產品以外,藉由 3D 列印內腔體結合金屬件的聲學結構,亦比起使用純塑料殼體的一單體產品有更出色的音質
以筆者過往的經驗,著重三頻均衡很難在初燒級產品實踐與受歡迎,因為若要在有限的成本內追求三頻均衡,就會使得最後的聽感表現平淡、細節難以兼顧以致難以吸引初燒玩家,一般而言初燒玩家多半都是追求較顯著的聽感特色,比較少是著重平鋪直敘的平衡感,相較之下不如著重特定領域的表現,更容易獲得青睞。
▲著重人聲就選 Satsuma ,著重空間臨場就挑 Honeydew
可推論 Campfire 接連推出兩款個性鮮明的初燒產品,也是試圖滿足更多元的初燒玩家的需求而來,兩者雖然價位勉強算是同一級距,但特色風格截然不同,也不必擔心價格帶重疊使消費者難以抉擇,著重人聲與中頻就選擇 Satsuma ,喜歡音場與 V 型曲線就選擇 Honeydew ,簡單明瞭毫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