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人類的科技發展,看似很好很棒很強大,但在「天災」面前,仍十分弱小和無助。
每當看到充斥於財經科技媒體的「產業分析文」,總讓筆者想起,湯尼嶽崎的「岸和田博士科學的愛情」這部漫畫,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一切盡在不言中。
第一個倒楣鬼:Intel
想當然耳,雖然Apple Mac在全球個人電腦的佔有率約7%,排名次於Lenovo、HP、Dell,略勝於台灣的宏碁和華碩,名列第四,年出貨量略低於2000萬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平白無故的在2年內慢慢失去這些業績,對Intel不啻是無妄之災(儘管整體來說影響很有限)。但Apple發動「第四次衝擊」,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就留待各位自由心證了。
Apple要自己搞定高階顯示晶片嗎?
即使Apple要自己做處理器,並不代表他們自家的繪圖晶片可以馬上跟的上AMD的水準。基於多年來比較熟悉AMD,除了Mac Pro依舊比較有機會沿用AMD的高階顯示卡、高階Mac/Macbook可能繼續內建1顆AMD的顯示晶片,另一種可能性則是仿照AMD授權繪圖晶片IP的Samsung的模式,讓他們整合到自家Apple Silicon。
話說回來,Apple想「長痛不如短痛」,一次踢掉Intel和AMD,也不是太讓人驚訝的結果,反正無論陣痛期有多長,忠貞果粉也多半會願意買單。
然後去年11月釋出的MacOS 10.15.2 Beta版一路到10.15.4,被人發現程式碼裡面,出現好幾個AMD產品的代號,讓外界一度盛傳「AMD總算啃到蘋果了」。但Apple啟動轉移計畫,並不代表在2年過渡期內,就絕無短暫採用AMD產品的機會。
更有甚者,「假如」AMD採取綁著硬體銷售和IP授權的商業策略,說服Apple在這2年內的部份x86版Mac機整改用AMD產品,那對Intel來說,就不只是一場「天災」了,只是可能性不太大。
「護國神山」台積電會是最大贏家嗎?
畢竟Mac一年的總出貨量不到2000萬台,不到iPhone的一成,如不設法提高產品單價,即使從Intel手上搶走代工訂單,受惠程度也會極為有限。
這也極可能是為何台積電要編列「三百壯士」只為了支援Apple Silicon的主因,這也間接證實了Apple應該有高階處理器的發展計畫,因為假若只讓Mac和iPhone、iPad共用處理器,比照過去蕭規曹隨即可,無須這樣大費周章。
這次轉移是否代表「ARM架構」好優異,x86快點去滾一邊?
在這件事借題發揮扯一堆「架構優劣」其實非常的沒有意義,更何況往往高談闊論「架構」者,根本就傻傻搞不清楚「指令集架構」和「處理器微架構」的定義與關係,而隨便混為一談。
講的難聽一點,如果今天iPhone、iPad裡面的Ax處理器,指令集架構叫做LEG(腿),不是ARM,Mac還是乖乖的從x86轉移到那條腿去。死忠果粉和火山孝子選擇的是「那個貫徹高度垂直整合以提供最佳使用者體驗的Apple」,不是ARM,也不是Intel。請搞清楚狀況。
這對「x86陣營」有什麼影響?
x86指令集的最主要價值是建立在「可執行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銷售x86處理器之所以可以得到高利潤,也是拜Windows相容性之所賜。
換言之,真要講「影響」,也得先瞧瞧微軟未來有什麼打算,大費周章讓Windows轉進ARM指令集,對他們究竟能夠帶來哪些實質的好處和誘人的利益。請別忘了,當年還有一個叫做Windows RT的失敗案例。
跑去直接問個人電腦大廠說「要不要跟進Apple」更是毫無營養,請告訴我,上面要跑那套作業系統?又有哪些應用程式?
最後,誰受的影響最大?
當然是正在考慮要不要入手「換心手術」後Mac的Apple用戶。有人擔心效能不足想快點收末代Intel版筆電,有人期待電池續航力將突飛猛進而寧願撐到年底。也許當Apple Silicon版本的Mac問世後,事態將會有令人出乎意料的發展也說不定,請各位科科務必拭目以待。
34 則回應
68040時代就用模擬器呀
後面PowerPC時代也是模擬器過來
或是試試看刷ARM的WIN10
现在开始减少对mac的依赖
這跟windows RT 完全不同:windows 用戶最關心是可不可以打機,沒有遊戲商支持就是死路,何況本身就沒利潤淨下的游戲要如何再花大錢投資重新開發也是問題。
根據mac型號不同,最多損失40%這要我是apple也不爽
support.apple.com/en-us/HT210107
App的應用生態其實與桌機是不一樣的,應該是App可以轉去使用,這樣才能維持最大效益
庫克可以清醒嗎?
這次沒有賈伯斯可以回歸救Apple 了
App的應用生態其實與桌機是不一樣的,應該是App可以轉去使用,這樣才能維持最大效益
庫克可以清醒嗎?
這次沒有賈伯斯可以回歸救Apple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