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行動玩家需求、提供無延遲無線聆聽技術,華碩 ROG Strix Go 2.4 動手玩

2020.01.20 05:50PM
照片中跟巴賈傑汽車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產品

藍牙無線技術漸成消費者購買耳機時的首選,不過對遊戲玩家而言,藍牙的延遲一直是頭痛的問題,雖然市面上有多款針對遊戲的 2.4GHz 無線耳機,不過其介面設計往往是針對家用主機、 PC 設計,對手遊玩家、掌上型遊戲機玩家也不夠友善;華碩推出一款強調因應行動遊戲玩家需求的 ROG Strix Go 2.4 ,就以 USB Type-C 介面強化對行動裝置的相容性。

照片中跟EGADE商學院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產品

▲配件一覽

打開 Strix Go 2.4 包裝取出配件,包括耳機本體、採分離式設計的麥克風、 USB Type-C 線、 3.5mm 四極對 3.5mm 四極連接線、 USB Type-C Dongle ,麥克風底部有簡單的方向性設計,留意一下凹槽方向,千萬不要暴力對待或是誤插到輸入孔。

照片中提到了REPUBLIC OF、GAMERS,跟ROG電話有關,包含了產品、產品設計、設計、字形

▲硬式收納盒

照片中提到了ROL,跟馬什哈德·費爾多西大學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收納盒內側有擺放配件的夾層設計

相較多數 ROG 品牌的耳罩式耳機,以行動遊戲族群為主打的 ROG Strix Go 2.4 顯然在尺寸小巧不少,同時藉由摺疊收納的機構搭配隨附的硬殼攜帶包,使玩家能夠放心將耳機收在包包中不怕刮傷,而攜帶包內側也很貼心的針對線材、外接麥克風、接收器等設有收納區塊,讓周邊不僅可收在攜帶包,也不用擔心移動時配件亂跑、刮傷耳機。

照片中跟Xolo、洛克希德·馬丁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產品

▲ ROG Strix Go 2.4 並未有 Aura Sync 光效

耳機本身相較其它 ROG 系列耳機顯得相對低調,或許是續航力、也可能是機構考量, ROG Strix Go 2.4 並未加入炫麗的 Aura Sync ,耳機幾乎以黑色構成,左右兩側的耳機外殼使用類橡膠材質的消光黑處理,一側為 ROG 字體、另一側為 ROG 電競之眼,相關按鍵與主要 I/O 集中在左耳殼,右耳殼僅有充電用的 USB Type-C 。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頭戴式耳機、汽車、產品設計、音響器材

▲耳罩採扣具模組化設計

Strix Go 2.4 搭載的單體為 40mm ASUS Essence 單體,可看到銀色的振膜與在球頂施加類似高爾夫球凹槽的設計,配合氣密腔體設計構成,耳罩雖乍看下與某知名耳機的造型近似,不過底部採用卡榫式機構可輕易的拆卸,利於未來耳罩耗損購買配件自行更換,不過不知道華碩是否有推出不同材質耳罩的計畫,或許有些消費者

照片中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汽車設計、產品設計、設計

▲可在耳機上控制音效與靜音,並支援音樂播放控制

要注意的是,由於 ROG Strix Go 2.4 是一款 2.4GHz 的電競導向耳機,不過卻仍支援完善的音樂播放操作,音樂的播放與暫停可藉由音量與開關中間的單鍵控制,使用方式與藍牙耳機的單按鍵相同,而音量鍵按下則是作為麥克風靜音使用;不過要留意的是耳機的音量控制。

照片中包含了特寫、產品設計、設計、特寫、產品

▲頭帶厚實而舒適

另外筆者在 PC 與行動裝置搭配 USB Dongle 時也發現不太一樣的狀況,搭配筆者工作用的 PC 時,耳機端接收的音量似乎不受系統音量管理影響,除了設為靜音之外,系統無論音量大小耳機端得到的音量都是相同的,然而搭配 Android 手機時,裝置的音量仍會影響基礎音量大小。

照片中包含了汽車、方向盤、汽車、摩托車、汽車設計

▲指向麥克風採模組設計,但本身也內建有基本型的收音麥克風

ROG Strix Go 2.4 在設計上還有相當有趣的地方,雖然在盒裝內提供擴充的麥克風,但耳機本身仍內建有麥克風,因應不特別重視通話品質、只想輕鬆使用的使用者,當然擴充麥克風與內建麥克風的品質勢必會有差異,擴充的吊桿式麥克風採用雙指向設計,且位置更接近嘴部,如是需要與同伴緊密溝通或是身處較多噪音環境,使用擴充麥克風音質會相對更好。

照片中提到了RUL,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指向麥克風可調整角度,不過收音降噪僅在 2.4GHz 連線之下才會啟動

雖然 ROG Strix Go 2.4 支援有線模式,不過以遊戲通話溝通等因素,筆者建議使用無線模式能提供完整的體驗,因為 ROG Strix Go 2.4 在有線模式下數位驅動功能不會介入,而影響較大的層面在於麥克風的收音, ROG Strix Go 2.4 僅會在啟動 2.4GHz 接收模式之下透過 AI 數位降噪演算,有線模式之下將不具備數位降噪,意味著對方會聽到比較多雜音。

照片中提到了RUL,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音響器材、產品設計、設計

▲ 2.4GHz 較普遍藍牙有更低的延遲

雖然有消費找可能會覺得透過藍牙耳機搭配手機使用相當的方便,為何需要這麼麻煩還要透過額外的 USB 轉 2.4GHz 的無線轉換器使用,不過端看重度的手機遊戲玩家選擇耳機,就會發現他們寧可選擇有線耳機,因為對行動玩家而言,藍牙耳機往往會遇到干擾與延遲兩種部理想的情形。

照片中提到了WIZARDLEGEND、lsmNGE 2019,跟ROG電話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手機、電子配件、移動設備、多媒體

▲可相容 Switch 是 ROG Strix Go 2.4 的重要賣點

縱使藍牙升級到 5.0 版本改善續航力、連接穩定等問題,但要獲得這些體驗,也需要裝置與設備都支援藍牙 5.0 ,而像是遊戲機又更為麻煩,如 Playstation 5 的藍牙耳機需要指定款式,至於 Switch 雖然有藍牙,卻不開放用於藍牙耳機,雖然市面上有些許裝置可透過外接收發器使 Switch 支援藍牙,不過也同樣又回歸裝置與耳機藍牙版本是否匹配。

雖然 2.4GHz 不像藍牙屬於通用技術,不過不須特殊設定、只要將收發器裝上設備並開啟耳機即可使用,是 2.4GHz 技術簡單好用的優點,其次功耗管理、連接穩定與延遲狀況等,也都比起一般藍牙耳機來的理想,而 ROG Strix Go 2.4 的收發器尺寸小巧,同時原生 USB Type-C 介面,搭配如 Switch 、智慧手機或是新款筆記型電腦都相當方便。

照片中跟達洛航空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汽車設計、設計

▲若為傳統 USB Type-A 介面也可透過轉換使用,只是造型有點奇怪...

在使用上,筆者使用 USB Type-C 的 2.4GHz 收發器搭配 PC 、智慧手機、 Switch 等都相當容易使用,唯獨透過 USB -A 轉換器搭配家中的舊版 PlayStation 4 有點怪,聲音的立體感明顯不對,同時麥克風收音也有點異常,或許是其韌體與 PlayStation 4 之間有些異常,但筆者也沒有其它型號的 PlayStation 4 可進一步測試,故最後仍透過有線模式搭配使用。

以產品定位,  ROG Strix Go 2.4 以行動優先作為需求,採用中尺寸封閉耳罩設計,在空間的詮釋與開闊杜自然是無法與其它針對家用的大型耳罩相比,不過並不會有聲音模糊不清的低價耳機感,人聲與背景配樂仍清晰可見,調音也相當明亮、清晰,不遜於鑑賞型耳機。

照片中提到了RUL,跟墨爾本市摔跤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產品、音響器材

▲聲音相當清晰

不過耳機本身在有線模式與無線連接的低頻與聲音質感的詮釋不太相同,在無線模式的聲音較為冰冷,低頻的敲擊感較重,而有線模式則感覺較為溫潤,低頻變得較和緩,筆者推測可能與附屬的線材材質有關,有可能能藉由換其它線材進行調音,不過手邊由於沒有對應的 3.5mm 對 3.5mm 四極線,考慮到無法確認麥克風線路是否有保護設計,就未進行換線。

照片中提到了The hernity of、73、CHARMING,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汽車設計、音響器材

▲在音樂節奏遊戲可察覺低延遲的重要性

線在市面上強調針對電競的耳機不少,也不乏強調適合行動遊戲的類型,不過卻鮮少有適用於行動裝置的無線電競耳機產品,一般真對手遊玩家的耳機多為有線設計,也或許是為了呼應 ROG Phone 的玩家使用耳機的便利性考量,催生這款使用小型化 2.4GHz 收發器的 ROG Strix Go 2.4 ,使玩家不用再糾結於有線的低延遲或無限的便利性。

照片中提到了100000,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產品

▲對 Swicth 玩家亦可享受高度相容且低延遲的無線體驗

同時 ROG Strix Go 2.4 也不忘保有可回到以有線連接的彈性,畢竟有時耳機還是可能沒電,若沒有提供有線的雙模模式,一旦沒電品質再好的耳機也無法發揮作用,同時其雙模特色對於跨各種平台使用也有較好的相容性,不會侷限在"只能用於手機上",跨平台玩家亦可藉 ROG Strix Go 2.4 享受低延遲的無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