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 1979 年推出第一款以 Walkman 為名的卡帶式隨身播放機 TPS-L2 ,隨著今年 Walkman 歡慶 40 周年, Sony 在 IFA 宣布以全新的主流級音樂播放器 NW-A100 為基礎,推出向始祖 TPS-L2 致敬的 NW-A100TPS 限定版,以匯集 Sony Walkman 四十年對行動播放音樂的精髓,喚醒 Walkman 愛好者第一次感受到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音樂的美好回憶。
在 1979 年推出第一款以 Walkman 為名的卡帶式隨身播放機 TPS-L2 ,隨著今年 Walkman 歡慶 40 周年, Sony 在 IFA 宣布以全新的主流級音樂播放器 NW-A100 為基礎,推出向始祖 TPS-L2 致敬的 NW-A100TPS 限定版,以匯集 Sony Walkman 四十年對行動播放音樂的精髓,喚醒 Walkman 愛好者第一次感受到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音樂的美好回憶。
而台灣也在日前開放接受預訂,台灣 Sony 也爭取到限量的三百台配額,建議售價為 11,490 元,無論是對於熱愛 Sony Walkman 的收藏玩家,或是想要一台高音質且有特色新世代音樂播放器的玩家都是具紀念價值的哩。
▲ NW-A100TPS 包裝盒也是仿效當年 TPS-L2
NW-A100TPS 的外包裝是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的,其深淺藍色搭配 Walkman 標誌,正是複刻 1979 年 TPS-L2 日版的包裝風格,那些死忠的 Walkman 粉絲、甚至是曾擁有過 TPS-L2 的鐵粉,看到 NW-A100TPS 的包裝,也肯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 NW-A100TPS 與專屬保護殼
▲主機背蓋刻有 Sony 40 周年紀念標誌,包裝內還有兩張紀念貼紙
▲保護套連 TPS-L2 的電池蓋造型都有做出來
打開包裝後,右邊是有刻有 Walkman 40 周年紀念標誌的黑色 NW-A100 主機, 左邊可說是這款 NW-A100TPS 套裝最重要的精華之處:有著 TPS-L2 造型的專用翻頁式保護套,這款專屬保護套不僅製作精美,除了正面的造型還原,背面就連原本電池蓋的位置也做了凹槽造型。
▲ NW-A100 的音樂播放介面會隨著檔案更換不同的錄音帶
▲ AAC 檔案是最大眾的卡帶
▲ MP3 也有對應的入門卡帶
▲ 24bit flac 是高級的卡帶
▲ DSD 則是當時的頂級卡帶
而且這款專用保護套搭配 NW-A100 操作還有令人驚喜的彩蛋,在啟動 NW-A100 的 Walkman ,並且開啟錄音帶顯示後,在開始播放音樂幾秒後, NW-A100 的螢幕將會顯示以檔案格式對應的 Sony 錄音帶,音質越好的檔案也會對應更高階的錄音帶,同時隔著保護套,就如同當年的 TPS-L2 一樣,可透過透明的開窗看到轉動的卡帶。
▲ NW-A100 的介面為標準 Android
▲具備一般 Android 的電池管理功能
▲ 系統基於 Android 9.0
▲由於是 Android ,台灣消費者也不用擔心輸入法問題,可從 Play Store 下載慣用輸入法
▲除了搭配專屬耳機的降噪功能,也提供致敬 TPS-L2 的環境音模式
▲螢幕鎖定畫面與一般 Android 相同
▲提供完整的 Google 服務
NW-A100 外觀設計雖相近 NW-A40 、 NW-A50 的造型,然而內部機構已經是全新設計的新世代主流 Walkman 機種,不同於 Sony 前幾年為了音質與性能採用封閉式系統,新世代的 NW-A100 改搭載使用彈性較高的 Android 平台,並且具備包括 Google Play 、 YouTube 等授權服務,意味著不必承擔字第三方平台下載服務 apk 導致中毒的風險。
▲採用介面更不佔空間的 USB Type-C ,記憶卡卡槽亦在底部
同時,對消費者而言, NW-A100 也終於不再堅持 Walkman 自主規劃的 WM Port ,改採用日益普及的 USB Type-C ,除了使用更簡單以外,充電速度也獲得提升,同時不再需要購買轉換器,即可作為數位轉盤連接到外接 USB DAC 、 USB DDC 使用;也由於 USB Type-C 佔用更少的空間,記憶卡插槽也自先前機種的側面轉移到底部。
▲機身背面具備 NFC
NW-A100 的框體設計也較 NW-A50 更為發燒化,除電路設計強調數位類比分離,,並於電路板放大架構的電源使用 ZX 系列的音響級薄膜電容,並在耳機輸出濾波搭配高品質電阻元件,還有 44.1kHz 與 48kHz 雙時鐘,雖不具備 WM1 、 ZX 系列的音響級陶瓷電容,但也用上 POSCAP 聚合物電容。
▲保有側邊實體按鍵設計
同時, NW-A100 機身採鋁擠加工,並且使用訂製的導電螺絲固定機身內部的主機板與金屬件,強化線路的接地,同時電池也使用低電阻電源線強化低頻,搭配含金的無鉛銲錫強化電源傳輸的品質,扣除不具備平衡輸出、未採用陶瓷電容與輸出的驅動力外, NW-A100 在設計與用料並不遜於前一代高階機 NW-ZX300 。
▲改搭 Android 雖有更豐富的擴充性,但電池續航、待機續航則受到影響
系統部分, Sony 並未公布處理器核心平台,畢竟對 NW-A100 而言,處理器只是負責執行基礎系統,影響音質的關鍵仍在軟體調校、 Sony 設計的 S-Master HX 擴大晶片,而系統採用 Android 9.0 搭配 Sony 自行設計的音響相關功能與 Walkman app ,主畫面的設計仍為原生介面。
▲雖是 App 化但 NW-A100 的 Walkman 音樂播放軟體仍提供類似前幾代 A 系列的操作介面
▲ Sony 當家 DSEE HX 音質還原技術
▲ DC 相位線性器可改變低頻的表現方式
▲玩家可依據喜好修改的 EQ 動態等化器
▲黑膠唱片模擬功能也沒缺席
▲前幾代 A 系列的懶人設定、 ClearAudio+
▲也可一鍵改為直接來源模式感受原始的調音
而 Walkman App 的體驗與先前用於 NW-WM1 系列的嵌入式介面相似,曾用過先前幾代機種的消費者應該不會覺得陌生,一樣以十字邏輯進行設定與功能切換。也繼承 NW-A50 的音訊機能相關設定,包括自動最佳化,黑膠模擬模式等等。
不過不知道是否是為了向 TPS-L2 致敬, NW-A100 除了可搭配專屬的 5Pin 式耳機(此版本並未提供)提供環境降噪功能外,在設定中也看到提供環境音模式功能,這也是當年 TPS-L2 所搭載的機能,雖然沒辦法嘗試效果,當然隨著技術演進,可預期這項傳承自老祖宗的技術較當年有大幅的進步。
▲搭配保護套與卡匣模擬, NW-A100TPS 宛若小一號的 TPS-L2
Sony 也曾在較先前的機種搭載 Android 平台,不過當時的機型可說是智慧手機修改而來,尺寸龐大,使用體驗也不盡理想,雖然 NW-A100 屬於較入門級距的機種,不過即便筆者把音樂放在 microSD 卡內,在 Walkman app 的專輯清單捲動也相當流暢,不會出現捲動到一半卡頓的情況。
▲ NW-A100 的聲音品質較 NW-A50 更細膩、線條感更明確
對比先前曾使用過 NW-A50 的印象, NW-A100 的清晰度與低頻的緊實感又更上一層樓,筆者感覺並不遜於 NW-ZX300 單端輸出的表現,不過除了推力較弱一些,另一個問題是筆者認為 NW-A100 的低頻表現感的詮釋方式有點偏多,若對聲音風格較清淡的耳機應該是問題不大,不過若原本低頻就略多一點的耳機,則較不適合久聽。
▲卸下保護套後的 NW-A100 與前一代 NW-A50 對比,螢幕仍大上不少
另外,相對 NW-A50 在機能的部分, NW-A100 改搭 Android 平台後則是有得有失,相較前一世代的機種, NW-A100 雖增加可透過 WiFi 直接連接網路、網路硬碟聆聽以串流服務平台或是 DLNA 串流音樂,但少了藍牙接收與 USB DAC 模式的支援,這也意味著若在非室內環境聆聽串流音樂,就需要將手機做為基地台提供網路。
▲預設在 Walkman App 下播放幾秒音樂後就會進入卡匣顯示畫面
其次是 NW-A100 改採用通用的 USB Type-C 介面,除了與主流手機相容、充電更快,且可直接搭配 USB DAC 做為數位轉盤,不用再像先前機種需要購買轉換器,其次 Android 平台可擴充輸入法,對於資料庫音樂眾多想要快速搜尋與建立資料庫的台灣消費者自然可安裝 Google 輸入法。
▲ NW-A100TPS 做為 Walkman 40 周年紀念機,意圖使人喚起可不受時空限制、輕鬆享受好音樂的美好時光
然而由於 Android 的休眠機制, NW-A100 的休眠待機時間也顯著縮短, NW-A100 就不像先前嵌入式平台的機種能夠在充電後待機多天,會像一般小電量手機一樣較為快速用完電力,若充電後一兩天未用,就可能耗盡電力,但這也是當前搭載 Android 平台的音樂播放機都會遇到的情況。
▲卡帶時代過去了,但 Walkman 的精神仍被延續到最新一代的音樂播放機
TPS-L2 為 Sony 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之後奠定隨身音樂播放霸業,隨著儲存裝置與音樂聆聽型態的改變, Walkman 也隨著載體的變革,一路自卡帶、 CD 、 MD 、快閃記憶體到現在可搭配串流服務使用,雖然隨身音樂播放的型態已經被智慧手機繼承,不過 Walkman 仍舊繼續為音樂愛好者提供與時俱進、且越來越精緻化的音樂體驗。
2 則回應
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