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光陽機車在宣布 Ionex 首款車款 Many 110 EV 將在 8 月 1 日開始接單,也打出第一年電池租賃僅 99 元的優惠價,一年可享有平均每個月 1,000 公里的騎乘距離,乍看下似乎相當便宜,不過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若是一個需要代步使用、又在觀望電動車的消費者,這樣真的划算嗎?
只有第一顆租賃電池享 99 月租優惠
先來解釋光陽有點複雜的 Ionex 系統, Ionex 車款可裝載兩顆 Ionex 電池模組,由於是採用並聯設計,故僅需一顆電池就可驅動,等第一顆電池沒電後才會使用到第二顆電池,與 Gogoro 藉由兩顆電池串聯才能驅動不太一樣,消費者則可依照個人需求租賃一顆 Ionex 或是兩顆 Ionex ,但要注意的是第一年 99 元僅限一顆電池,第二顆電池月租則以原價 299 元計算。
由於 Ionex 電池不像 Gogoro 的電池與車輛電控系統有完整的資料溝通,充電時電池資訊也不會連網,光陽喊出每個月平均 1,000 公里的意思,是以電池在進行更換、歸還或是合約終止時才會進行哩程結算,不像 Gogoro 能憑藉電池資訊逐月精算行駛哩程,加上目前單一資費方案,也適用於不熟悉哩程預估的使用者。
哩程統計採每月平均,將在電池更換、歸還與合約終止才一次性結算
關於光陽要如何進行哩程統計的,稍早輾轉問到光陽,他們給的回答是:"電池所累計的騎行哩程,除可透過 Noodoe 車聯網 App 紀錄顯示之外,另可透過 KYMCO 服務據點讀取電池內建之NFC晶片追蹤"。
Ionex 好處是不用考慮每個月是否超過合約哩程,只要在進行電池更換、歸還或是合約終止前平均下來不要超過每個月 1,000 公里就不會有額外的收費,然而若是哩程偏高,則會在結算時一口氣產生電池使用期間超出合約的哩程費用。另外若租賃第二顆電池,則每個月的哩程可達到 1,000 公里 x2 = 2,000 公里。
停放場所不易充電是自找麻煩、換電需要計次收費且年底才開始提供服務
在當前, Ionex 仍主打在家充電,而家用充電系統將電池充飽約需 4 小時,若急用的情況,需要先找到目前提供快速充電器服務的 1,600 家光陽經銷商,以 10 元的代價以 1 小時時間進行快速充電,不過也因為是架設在經銷商店內,能提供服務的時間將與經銷商營業時間相同,這意味著很可能在深夜到一早,以及例休的周日,都無法使用快速充電服務。
這樣的情況至少要等到年底公眾型換電站開通才會舒緩,但也只不過是把機制從充電變成換電,且首先年底前僅是開通第一波,目前光陽也還未公布將有多少站點,但要馬上追上 Gogoro 恐怕不太可能,其次每一次交換電池的費用需收取 40 元台幣,等同要快速得到電立也會產生額外的花費,但畢竟光陽主打的是自行充電,換電就成了一個補充項目。
性能仍不到傳統 100cc 機車水準,重度通勤族恐怕會覺得不如一槍斃了我
其實這也是光陽的如意算盤,因為端看目前所公布兩款 Ionex 車種的規格,恐怕真正的重度用戶也不太會考慮;以將在明天開始預購接單的 Many 110 EV 為例,帳面數據開出最高單電池 60 公里哩程、 CNS 36 公里與最高速 59 公里的速度,乍看之下好像還算堪用,不過實際問題則會出在其 60 公里哩程是在時速 30 公里下測出,隨著速度增快電池續航力也更低。
以筆者每個月哩程約 900 公里到 1,000 公里之間,若使用採用 Ionex 的 Many 110 EV 會出現甚麼問題?首先筆者每天基本通勤來回約 20 公里左右,若加上平日在外參加活動可能會超過 40 公里以上的哩程(有時單日會達到 60 公里哩程),除非筆者停放車輛時就尋找充電站,否則即有可能在半路上失去電力。
單趟長距離騎乘恐有系統過熱的不確定性
同時以實際層面,筆者在由家中到公司屬於中高速路段,錶速往往可達 40km 以上,加上又有些許微爬坡、穿越雙北之間的橋樑問題,如果以先前試乘 Many 110 EV 的性能印象,恐怕會變成路隊長等級,雖說可能會有人質疑筆者是不是飆車之類的,不過有多少人能夠在平路以時速 30 公里持續前進?或多或少還是會遇到高速路段與上下坡之類的問題。
其次在上次的媒體試乘活動,若照先前同事騎乘性能類似的 WeMo 的經驗對照,恐怕 iONEX 系統車輛較難負荷長時間連續騎乘,先前已經有遇到疑似系統溫度偏高進入保護機制的情況,上次在駕訓班路線的上坡段開啟加力檔爬坡後,就遇到直線加速後速度下滑到低速的情況,若筆者有時需要一早自中和路段騎乘機車到內湖參加活動,不知道是否會遇到過熱保護?
都會公寓租屋族要面對該如何充電、何時充電與該去哪充電
另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充電,雖然 iONEX 主打可在家充電,但對筆者這種歹命人來說,租屋的附近並沒有室內停車環境,附近也沒有公用機車停車場,是必要將電池拆下回到家中充電,然而由於租金考量並非居住在舒適的電梯公寓,等同還要帶著電池上樓梯,雖說 iONEX 電池標榜比 Gogoro 電池輕巧,不過也仍要 5 公斤,萬一手邊還提著其它東西就更難攜帶回家充電。
就以筆者這樣的狀況,換電似乎還是比在家充電來的實在,但若以光陽目前布局,年底才要開設第一波的換電站服務,等到筆者工作環境普及之後根本緩不濟急,其次是換電還需要支付額外費用,交換 8 次的費用就與一個月的租賃費用相當。
如果以油錢考量,當前 95 汽油每公升約 30 元,筆者當前的機車油耗平均約一公升 40 公里,一個月大概會消耗 20 公升左右,一次加油正常通勤約 6 天附近,雖然看起來比 iONEX 的服務貴上不少,但一公升 40 公里則是在平均約 50km 的速度達成,而且是實際情境非帳面數據,於情於理更換成 iONEX 只是為自己添麻煩。
換電服務尚未上線、隨經銷商的快速充電服務將受店家營業時間限制
若非得要改換成電動車, Gogoro 2 或許是較貼近筆者需求的,在目前筆者出沒點已有完善的電池交換站布局,車輛性能也不遜於當前筆者通勤用的機車,只是筆者的考量仍是它的電子系統能否達到五年約 4 萬公里沒有重大故障發生,畢竟相較現行多數的電動車,雖 Gogoro 2 的結構已經趨近傳統機車,但 Gogoro 的電子系統仍是較為複雜的,這也是筆者較大的顧慮。
以目前 iONEX 的兩款車輛性能、產品定位來看,當前恐怕只有短哩程且容易幫車輛充電的消費者比較適用,但由於性能一般,恐怕會與一部分不用掛牌、免駕照的輕電動車被作為比較,而光陽本身亦有此類的輕電動車產品,不過產品定位是否能算的上是重疊,是光陽需要擔心的課題,而不是筆者需要擔心的了。
內燃機還是僅能持有單一通勤工具的保守主義者當前最佳選擇
以筆者個人當前的心態,還是會覺得到台灣正式廢止燃油機車前,仍只會觀望電動車而不考慮更換成電動車,畢竟筆者是很不喜歡冒風險的消費者,對於日常通勤工具希望變數越少越好,就當前最接近實用的 Gogoro 來說,整個後勤體系還是沒有傳統燃油機車方便,臨時遇到狀況也還沒那麼容易排除,另一方面光陽雖強調其經銷體系會逐步轉型可提供電動車養護服務,然而當前光陽的電動車產品也還無法滿足筆者日常的需要。
13 則回應
國外為了推廣電動車,有的國家電動車充電免費
咱們?!
功能來說 比上(GOGORO)不足,比下(白牌電動車)有餘。
以價格的觀點來說的話 那大家應該心裡有數
除非車的價格只需3~4萬以內,靠補助可以達到0元那更好。
不然同樣的錢去買GOGORO就好,
或是用更少的錢去買白牌電動車,
不過我想很快政府就會要求白牌電動車必須掛牌考照戴安全帽了。
怎麼開始打臉了(X
( x ) 努力打造電動車產品
( o ) 努力搞掉電動車公規,下一步搞掉燃油車禁令 XD
也想學人收月費,光陽無恥到了極點,
目紅別人賺錢,也想搶肉吃。
但卻做不出一台好的電動機車,
GOGORO吃相是很難看,
但光陽當油車龍頭這麼多年,不但車子貴,
賺錢也不分員工,連尾牙都叫員工自費。
這種奷商公司出的電動自行車敢收月租費,去死
再者,就算能充電好了,第二天起來可能充電線就不見了。線被偷走也許還算小事,急著出門車子的電量卻還是空的,會抓狂吧。。。
所以照光陽的方案,除非你有自家車庫可以關起門來充電不用怕線被偷走,不然唯一選擇就是把電池搬回家充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