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為了讓旗下機種能夠更具差異化, OPPO 在發表 R15 時,推出採用聯發科 Helio P60 的 R15 ,以及採用高通 Snapdragon 660 的 R15 Pro ,兩者除了處理器外,亦在些許部分包括機背、防水等進行差異化,而這次則拿到做為主力的 R15 星空紫進行動手玩。
OPPO 雖在今年預計推出旗艦機 Find 系列的新機種,不過不得不說 OPPO 的 R 系列才是使 OPPO 打下江山的關鍵系列,畢竟在近年消費者對於旗艦機的認知,有著單價高、功能缺乏亮點、容易發熱、耗電快、不易薄型化的問題,當然這有很大一部分是智慧手機發展初期的爆炸性創新使得現在難以在手機上年年有所突破,而高漲的性能也勢必帶來發熱與耗電。
而 OPPO R 系列則多選擇高通的 Snapdragon 600 系列運算平台,這系列的平台雖在整體效能遜於 Snapdragon 800 系列,不過除了具備更好的整體能源管理以外,在多媒體功能也往往逼近 Snapdragon 800 ,如此一來就有助於打造外觀更美型、且使用體驗不遜於旗艦機的手機。
而演化到 R15 世代, OPPO 也在外觀持續下功夫,除了正面螢幕超高佔比設計,也同時在選色與國際知名色彩大師 Karin Rashid 合作,這次取得的星空紫,即是由大師操刀所精挑細選的漸層光色,在不同的亮度下折射出不同的風貌。
而在外型上,雖然 R15 與 R15 Pro 相當類似,但依舊可從機背與邊框看出兩者差異,定位略高的 R15 Pro 有著 3D 曲面機背,邊框也有一半被玻璃包圍;至於此次取得的 R15 則是典型的 2.5D 玻璃,而指紋辨識位於機背,採用較罕見的橢圓形設計,不過在神祕的星空紫點綴下仍有著不落俗套的個性。
R15 也是 OPPO 首款使用異形屏的機種,採常見的機頂梯型凹槽,並在內部配置了 20MP 像機與相關模組,規格為 6.28 吋 2,280 x 1,080 的 FullHD+ ,尺寸上與約兩年前 5.7 吋機種類似,可看到在窄邊框技術加持與 18:9 超寬比等陸續導入新機種,現在消費者對手機螢幕的尺寸與手機寬度、握感的相對關係也需要重新再認知。另外,由於甫發表的 Find X 改用 USB Type-C ,或許 R15 也可能會是最末代使用基於 microUSB 的 VOOC 閃充的機型。
R15 使用了聯發科寄予厚望的 Helio P60 處理器,這也是聯發科首度在中高階平台導入 Arm 的大核微架構,採用 4+4 big.LITTLE 組合;加入四核心大核架構之後,使得 CPU 運算性能能夠一口氣逼近只有兩顆大核的前旗艦處理器 Helio X30 ,只在 GPU 部分略為落後,提供 6GB RAM 也似乎是許多中國體系中高階機種的常態,但達 128GB 儲存就較罕見。
使用介面部分, R15 採用 ColorOS 5.0 ,是將所有 app 放置在桌面的風格,另外在主頁左方則是個人助理功能,可顯示包括天氣、計步、當日行程等資訊,或是放上快捷功能,也可客製化隱藏部分資訊,但能夠顯示的個人項目也僅限一開始的幾大項,以筆者的使用習慣可能會覺得 Google Now 還是較適合。
至於主相機部分則在規格略低於 R15 Pro , R15 採用 16MP 主相機搭配 5MP 廣角相機,並非先前 R11s 標榜的前後兩千萬相機組核,不過畢竟 OPPO 近期 R 系列的重點是放在前相機上,筆者在使用時發現主相機於室內混合光源下,有些許白平衡不穩定的情況發生,而不少旗艦機則藉由導入 RGB 感測器降低這樣的情況。
然而此次 R15 將重點聚焦在人物拍攝上,藉由雙相機結合 AI 技術,可進行環境光的效果,在實際拍攝時,或許是需要較長的成像時間,按下快門還需稍待片刻,否則可能會出現畫面模糊;其次拍攝出的照片有較明顯的後製感,且照片的清晰度似乎較差,不過 AI 效果拍出的人像光影倒是很有趣。
此為 AI 人像修飾
前相機主打的 AI 美顏技術,倒是讓不少喜歡自拍的花美男與網美妹子能省下不少妝點自己的時間,同時利用基於 AI 辨識的自動美顏技術,能簡單的拍出美美的自拍照,同時也可自動消弭臉上肌膚的缺陷。
OPPO R15 可說是鎖定了當代人愛自拍所規劃的新一代機種,也持續加入更多的人像拍攝功能,雖在外型設計承襲先前的風格,然而透過在色彩方面變化,對於喜歡手機配色更為時尚的年輕族群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不過在單機價差 3,000 台幣之下,具備 3D 曲面玻璃機背、更高規格核心、更高畫素主相機與生活防水的 R15 Pro 似乎是更誘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