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圖片取自pixabay)
花蓮巨震再度讓老舊建築的安全問題浮上檯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房屋老舊問題,樓房為了一些商業目的所做的「逞強」設計也是引發天災人禍的原因之一。
某些大樓為了讓一樓的騎樓更為寬廣,或是讓一樓店面更加氣派,會把一樓的牆面打掉並做減柱設計,甚至是「無柱」。雖然建築師可以透過一些設計拉高建築安全度,但頭重腳輕的設計畢竟較難承受地震的侵襲。
除了商業目的,部份校舍為了增加採光,也會打掉一樓的支柱;比如台灣1970年代以前興建的校舍,設計上重視採光與通風,多會設計「廊外無柱」的懸臂式建築,使校舍的耐震力普遍不足。921大地震時,震倒了很多中部地區這類的老舊校舍。
現代許多大樓的設計也十分注重採光,或純粹為了美觀效果,喜歡採用玻璃牆面,這也會增加建築的脆弱性;不然就是在某一樓層進行減柱,增加建築體的變化性,從而產生「柱線不連貫」的問題,使建築體上層的重量無法有效傳達至下層柱體,在柱線不連貫處形成軟弱層。如果地震的方向與軟弱層的連續方向垂直,會大幅增加建築物倒塌的風險。以堆堆樂為例,抽掉某一層的外圍積木,再從該抽空積木的垂直方向搖晃,積木堆一定更容易倒塌。
柱線不連貫的情形未必能從外觀判斷,有些建築的柱線在地面以下產生不連貫處,同樣會造成很大的風險,且居民無以觀察得知。
選擇房子時,除了注意房屋的年歲,房屋的整體設計也是判斷其安全與否的一大重點,最好避免選擇頭重腳輕、一樓特意減柱、甚至無柱的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