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無線耳機熱潮來了之專題介紹(1):真無線耳機特色以及與傳統藍牙耳機差異

2017.12.28 08:56PM
是有線耳機將漸漸成為與機械錶一樣的個人品味玩物?這篇文章的第1圖

自 Earin 在群募平台推出 Earin M1 ,並且在蘋果取消 3.5mm 耳機孔與推出 AirPods 後,耳機市場也陸續跟進此類真無線耳機產品,尤其在今年下半年許多大品牌也陸續發表真無線設計的耳機產品,這次也分別向 Bragi 、 B&O Play 、 Optoma NuForce 、  Sony 、 Jabra 、 Jaybird 借到它們的真無線耳機產品,而在個別介紹這些耳機的特色前,也對真無線耳機的特性進行介紹。

是真無線耳機熱潮來了之專題介紹(1):真無線耳機特色以及與傳統藍牙耳機差異這篇文章的第1圖

所謂的真無線耳機是個相對詞,泛指入耳式設計無線耳機不再需要透過一條纜線將左右耳連接,左右耳是兩個獨立的結構,對使用者來說就不會像一般藍牙耳機在頸後有一條線,尤其對運動者來說更可避免運動時線材彈跳產生的不舒適感。

是真無線耳機熱潮來了之專題介紹(1):真無線耳機特色以及與傳統藍牙耳機差異這篇文章的第2圖

不過真無線耳機也有先天的限制,首先就是電力較短,畢竟相較典型的藍牙無線耳機,兩耳需要獨立的電池供電,也會影響到使用的續航力,目前多數的真無線耳機續航力在 3-5 小時之間,對比傳統設計的頸掛型模組藍牙耳機甚至可到 10 小時以上,單次的續航力也比較差,為了彌補這樣的情況,真無線耳機的充電用收納盒也都具備鋰電池提供額外電力。

 

以目前多半的藍牙並不支援針對左右耳的立體聲傳輸,需要將聲音傳送到作為主機的一邊,左右耳之間需要透過額外的技術溝通,目前為止,多數耳機會使用近磁式感應技術,這是一項相較藍牙更低功率的傳輸技術,但傳輸距離更短,故多半作為延伸端的一耳只要離開主機超過約兩個頭部的距離就會沒有聲音。

是真無線耳機熱潮來了之專題介紹(1):真無線耳機特色以及與傳統藍牙耳機差異這篇文章的第3圖

同時也因為主機與延伸端需要額外的溝通技術,也意味著主機端同時需要兼具接收與傳輸的功能,這也會使得真無線耳機的主機需要較大的電池,兩邊的重量往往也會有些微的不同;此外原本藍牙就會因為一些環境變因造成訊號不穩,而真無線耳機則又會因為左右兩端都是使用無線技術連接,除了原本藍牙連接又多了左右耳溝通,有時也會遇到延伸端不穩定的情況。

是真無線耳機熱潮來了之專題介紹(1):真無線耳機特色以及與傳統藍牙耳機差異這篇文章的第4圖

然而真無線耳機的便利性是可見的,相較一般藍牙耳機更小巧、容易攜帶,同時在 2018 年也會有新版可實現左右耳獨立接收的藍牙晶片出現,屆時真無線耳機還會有一波進化;不過在邁向 2018 年新款耳機推出前,還是先來看看市場上幾款真無線耳機的特色吧:

採用光學式觸控、可游泳的 Bragi Dash Pro

 

優雅美聲的 B&O Play BeoPlay E8

 

影音不延遲的 Optoma NuForce BE Free8

 

宇多田光加持、結合降噪的 WF-1000X

 

鐵人運動、心率量測的 Jabra Elite Sport

 

重視運動耳機本質的 Jaybird 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