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因為手機發展趨勢,藍牙耳機也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尤其部分手機取消 3.5mm 耳機孔,更迫使不少耳機品牌調整產品策略,紛紛在主流消費級耳機藍牙化,而專業耳機品牌也推出藍牙升級線材使旗下可換線耳機能轉化為藍牙耳機,監聽耳機老字號的 Westone 也不例外,如今 Weastone 更將這款藍牙線與耳機結合,推出 Westone Wx 藍牙耳機。
今年 Westone 新增的Westone Wx 從名稱就可看出它是屬於主流消費級的 W 系列,此系列與監聽的 UM 系列不同,強調的是偏向主流市場的風格,雖然在今年推出全新的 UM1 後筆者也覺得入門的 UM 系列有點難與 W 系列區分就是,但這也是題外話了。
相較新款 UM1 的半透明霧黑外殼, Wx 使用標準的全黑色外殼,不過與先前 W 系列不同的是, Wx 並沒有可更換外殼護蓋的設計,更接近舊款的 W 系列;同時 Wx 的外殼設計也相當接近新款 UM1 的大小,不過外殼並無 Westone 商標的浮雕設計,而是繪以銀色的 Wx 字樣。
Wx 的外殼設計也如同 UM1 採用新式設計,比起初期採用 MMCX 的 W 與 UM 系列最重要的是把插針位置上移,使得插針前端下緣不會沉在耳殼內,對於使用非原廠 MMCX 線材時的第三方插針設計較為友善,畢竟多數第三方插針的直徑比起 Westone 原廠使用的插針口徑大了一些,插入原本 Westone 的耳機後容易使得插針歪斜,長期下來容易產生接觸不良。
Wx 所搭配的 MMCX 藍牙線,也就是原本 Westone 零售的 aptX 藍牙升級線,所以單論價值來說, Wx 的組合相當划算,先前光是這條藍牙線的定價就已經超過 5,000 台幣,雖近期已經有降價,不過 Wx 所開出的價格也不到 5,000 元,對比原本的定價根本就是買藍牙線還附贈耳機。
這條藍牙線採用分離式模組設計,左右各配有一個模組,而控制器位於右側,同時線材後方有個滑塊,可以用來調整配戴後的頸後線長;雖然這條藍牙線僅支援 aptX 規範,但在聲音的表現是頗受好評的,而且也提供 IPX4 的生活防水,在一般日常使用提供一定程度的防護力,除非遇到大雨或是大量出汗,否則在一般細雨情況下是可安心使用的。
Wx 的配戴感令人回憶起還未設置換線結構時代的第一代 Westone UM1 或是 Westone W2 ,框體小巧、好配戴,本體相當輕巧,同時繞耳設計也有助於耳機的穩定,而藍牙線的重量除了不重以外,亦可透過頸後的滑塊將長度收束,讓線材不會跳動,雖非真無線耳機,但配戴的負擔感不大,只要習慣入耳式耳機的矽膠耳塞的感覺即可。
原以為無線化之後聲音多少表現會被影響,不過若搭配手機使用, Wx 的聲音表現遠超出預期,比較使用一般的智慧手機以有線方式連接聆聽(以 Westone UM Pro 30 的原廠線作為基準), Wx 在搭配 Westone 藍牙線之後,聲音的飽滿感遠勝過直接由手機進行有線輸出的表現,同時這條藍牙線可支援 aptX 格式,搭配支援此協定的手機亦可感受到豐富的音樂資訊細節。
如果就整體的聲音風格,筆者認為相比新款的 UM1 將低頻加量後反而使聲音失去舊款 UM1 淡如水的特色, Wx 的聲音反而更被筆者接受,雖然保有如 W1 一般較顯著的中頻渲染,低頻雖不深但在量感與聽覺以流行音樂來說相當平衡,而且音場對比以監聽作為需求的新款 UM1 也更為寬鬆。
如果把 Wx 對比 Westone W1 ,筆者認為若以手機使用光就便利性而言,藍牙無線的 Wx 整體就已經樂勝,更何況一般的手機驅動 W1 的表現也遜於 Wx ,至於若考慮以有線搭配升級線與更好的播放機,筆者則認為兩款耳機表現差異就不大, Wx 的插座反而更不用擔心與第三方 MMCX 線材的相容性,但反而 W1 若要變成藍牙版本,就還要購買額外的升級線。
不過要說 Wx 哪裡不如 W1 ,筆者認為就是收納的部分,兩款產品提供的耳塞相同,另扣除 W1 花俏的可更換外殼更換,還有一條標準與一條通話用共兩條線材,雖然筆者個人並不愛 W1 系列容易不慎夾到線材的防水收納盒,但 Wx 提供的收納袋與新款 UM1 一樣僅是尼龍拉鍊袋,除了要將耳機放入不易以外,還要擔心耳機是否會被擠壓導致毀損。
以 W1 與 Wx 的定價,筆者認為 Wx 相較之下非常的划算,之間的價差已經足夠購買一條基本的 MMCX 線材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可以購買防護性較好的硬質耳機收納盒,且解放了與裝置之間的線材的包袱,也更適合搭配手機享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