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Sony 已經推出過多款可搭配行動裝置的耳機擴大機,也有幾款整合耳機擴大功能的總合擴大機,不過就 Sony 產品發展歷史來看, Sony 過去以來並未針對耳機推出專用的桌上型擴大機;這次 70 周年, Sony 工程部門也傾力打造品牌首款專業耳機擴大機 TA-ZH1ES ,從名稱後的 ES ,就可看出它是源自 Sony ES 高階音響團隊之手。
ZH1ES 流露著高階擴大機的設計感,札實的機身與適中的尺寸營造視覺的高級感,畢竟專業的音響產品勢必尺寸要有一定的大小,尤其 ZH1ES 又是一款家用擴大機,否則會有一種不夠專業的感覺,然而要怎麼拿捏大小就顯得重要;而 TA-ZH1ES 的尺寸並非只是一味求大,更是衡量電路設計後所規劃的尺寸。
圖片來源: Sony.jp
ZH1ES 的機身採用 ES 工程團隊專為其設計的 FBW 結構, FBW 指的是 Frame (框), Beam (樑)與 Wall (牆),這是專為 TA-ZH1ES 打造的設計理念,出自 ES 音響所採用的 FB 結構,以結合 Frame 與 Beam 的底板,搭配鋁擠而成的 Wall ,構成 ZH1ES 厚實的結構,由雙重結構構造達到高剛性的抑振,降低振動產生的失真。
同時機頂的結構是透過鐵、鋁構成的聲學調和頂板,利用兩種不同材質的振動特性,進一步消除機身的振動,另外也藉由開孔設計,以熱輻射的原理使機身有著良好的散熱效果;至於機身底部的角錐採用絕緣偏心設計,也具有分散振動的效用。
除了謹慎的外框設計,內部架構更是 ZH1ES 的亮點, ZH1ES 的內部核心有兩大特色,其一是採用可程式化晶片( FPGA )取代一般市售的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其二是獨特的 D + A 類混合放大架構( D.A Hybrid Amplifier Circuit ),這在同級的機種是相當罕見的。
為了操作的便利性, ZH1ES 也提供遙控器的功能,讓使用者不必坐在緊鄰 ZH1ES 的地方也能透過遙控器進行包括音量、效果等的基本功能調節。
目前多數十萬內的數位類比轉換器( DAC )多半是使用第三方晶片廠所提供的 DAC 晶片,好處是省事且也因為現代化技術具備極高的性能,不過 ZH1ES 則是選擇透過 FPGA 晶片搭配自行撰寫的訊號轉換邏輯,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主要是針對 DSD 訊號最佳化,另外就是為了獨特的 S-Master 架構所採取的手段。
圖片來源: Sony.jp
在 ZH1ES 的架構中, PCM 訊號需要經過以兩顆 ADI 高精度 DSP 搭配演算邏輯寫成的 DSEE HX 作為訊號處理,同時藉由 8 倍取樣達到更好的音質;另外 ZH1ES 還具備 PCM to DSD 訊號轉換設計,可在系統中開啟,此時會將 DSEE HX 處理過的 PCM 訊號轉化為 DSD 訊號進行處理;至於 DSD 則不需要經過再處理,就可直接送入 FPGA 進行轉換。
雖然 PCM 是目前多數音樂採用的格式,不過其取樣方式並不像真實世界的聲音一樣柔和,而是會呈現鋸齒狀,即便透過更高的 bit 數與取樣率,也只是縮減鋸齒間,就像電腦 3D 影像的反鋸齒技術一樣,並沒有真正呈現曲線;而採用 1bit 進行取樣則是以連續綿延的方式取樣,使得聲音就宛如傳統類比唱盤般的柔和、綿密。
雖然目前已經有透過 DSD 收音的音樂,不過因為後製需求的關係,仍需要將 DSD 轉換為 PCM 格式進行加工,而後再重新壓製成 PCM 或是 DSD ,是故除非是直接轉錄不處理的現場演出,否則鮮少有真正意義上的真 DSD 數位母帶。
而 ZH1ES 的解碼採用原生 DSD 訊號的理由相當容易理解,就是希望呈現更像類比與真實世界的聲音,是故也針對 PCM 檔案加入選擇性的 DSD Remaster 功能,藉由模擬成 DSD 訊號的方式設法使既有的高品質 PCM 檔案更綿密。
但 Sony 採用 FPGA 除了要能原生處理 DSD 以外,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獨特的 S-Master 放大架構,因為 S-Master 屬於 Sony 自行開發的 D 類放大架構,此架構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數位放大過程,所以使用的訊號並非典型的類比訊號,如果有留意到,筆者其實並未說 ZH1ES 的 FPGA 是作為 DAC 轉換,只提到是進行訊號轉換,因為它的工作是將音訊訊號轉化為 S-Master 能夠處理的數位訊號,故正確來說是作為 DDC (數位訊號轉換) 。
擴大設計也是 Sony 所獨創的架構,藉由 Sony 自家的 S-Master 數位擴大技術結合傳統的 MosFET 場效應類比擴大架構以截長補短,非反饋式設計的 S-Master 可產生無耗損的放大,但搭配高阻抗耳機則需要以高功率驅動,此時就透過類比架構進行校正,利用兩者的特性同時提供高阻抗與低阻抗耳機能呈現 Hi-Res 同時又含有韻味的音色。
D.A Hybrid Amplifier Circuit 的設計是藉由 S-Master HX 運算架構進行先期處理,此時理想的正極訊號會直接傳遞到 S-Master Audio Pulse Driver 進行類比訊號轉換,而另外的負極訊號則會透過 LPF 傳遞到 LPF 過濾後輸出出理想訊號。
而後經過 S-Master Audio Pulse Drive 的正極訊號將會分成兩路,一路直接傳遞到端子的正極,另一路訊號則與 LPF 過濾後的負極送入具備誤差訊號檢測的類比迴圈並進行訊號校正,而後再從類比迴圈輸出經過校正的理想低失真負極訊號,最終將校正後的負極訊號與包括失真的正極訊號結合,達到低失真的音色傳遞。
豐富的介面設計也是 ZH1ES 的特色,不同於一般耳機擴大機最多提供 2 到 3 種輸出介面, ZH1ES 總共提供兩種單端、三種平衡介面,包括常見的 3.5mm 、 6.3mm 兩種單端介面,以及 4Pin XLR ,先前隨身耳機擴大器 PHA-3 所採用的雙 3.5mm 介面以及 4.4mm 平衡介面等。
雖然 ZH1ES 並不容許同時多個介面輸出,不過有豐富的介面也意味著可以裝配多款耳機,搭配不同的音樂選擇合適的耳機聆聽,或者藉此作為感受每一款耳機特色的方式;同時機身上的撥桿也可調節高增益與低增益,無論是入耳式耳機或是耳罩耳機皆可獲得合適的驅動。
輸入介面相當標準,機身後方提供與電腦連接用的 USB Type-B ,光纖與同軸輸入各一, RCA 類比輸入以及 RCA 輸出作為前級使用,前級輸出時可在系統中設定是否具音量控制功能;另外機身側面還有針對 Walkman 專屬的 micro USB 數位連接介面;雖然機身後方還有一個 USB Type-A 介面,不過此介面是作為工程用途,並不能用來連接智慧手機等裝置。
比較特別的是由於 ZH1ES 機內採用全數位訊號,故進行 RCA 類比輸入時也會轉換成數位訊號,此時可在面板進行設定, PCM ( 48Hz 、 96Hz 、 192Hz )與 DSD ( 2.8MHz 、 5.6MHz 、 11.2MHz )各別提供三種取樣,但筆者建議若類比輸入的設備、線材品質一般,選擇接近 CD 音質取樣率即可,避免音資訊量不足刻意升頻反而產生不流暢的聲音。
筆者這次試聽主要還是依照 Sony Signature 三神器: WM1 作為轉盤輸出給 ZH1ES ,並連接到 Z1R 作為主要參考主,另外還有搭配 Sony 高階耳機 MDR-Z7 、 MDR-7520 , HiFiMAN 的前世代高階耳機 HE-560 ,入耳式耳機 UM Pro 30 , Noble Audio Katana , Campfire Andromeda 等做為參考組。
具高低增益設計的耳機擴大器並不罕見,不過由於設計特性的關係,通常耳機擴大器僅會在其中一段的表現較為出色,鮮少能在全設定下維持一定水準;但無論是在低增益下搭配入耳式耳機,或是高增益下搭配耳罩式耳機, ZH1ES 的表現仍能維持固定的水準,不過對於先天比起動圈需要更高驅動力的平面振膜耳機, 1,500mW 的 ZH1ES 仍有些力不從心。
不過筆者個人建議,若是搭配能承受高功率的頂級耳機時,最好還是選用平衡輸出,畢竟平衡輸出的驅動力不僅更佳,同時音場也更為開闊,整體的表現能使體質原本就良好的頂級耳機更上一層樓。
豐富的功能更是 ZH1ES 的特色,畢竟 ZH1ES 不選擇常規的 DAC 晶片,就是希望藉由獨特的演算邏輯與架構,營造出屬於 Sony 的音色風格;按按面板,選擇功能, ZH1ES 能夠呈現出更多的風貌。不過不同於使用 EQ 調整的方式直接介入聲音的呈現方式, ZH1ES 則是透過音訊資料再演算的方式呈現自身的特性。
最基本的功能就是 DSD Remaster 功能,關於 DSD 與 PCM 取樣孰優孰劣各有擁護者,不過偏好人聲韻味的朋友多半會喜歡具平滑曲線的 DSD 取樣,而 DSD Remaster 就是能將 PCM 訊號轉化為 DSD ,讓原本鋒利的聲音變得更柔和、綿延。
至於 DSEE HX 則是能夠幫助如 320K 非無損格式的 MP3 、 AAC 等音樂透過再演算的方式彌補壓縮所耗損的部分,當然這雖然不是萬靈丹,不過若原本的音樂錄音在水準之上,那至少還可讓聲音的細節變得略豐富一些,不過若是原本錄音品質就一般、同時又是過度壓縮的音樂,筆者認為就別把它接上 ZH1ES ,免得聽起來覺得像是跟自己還有耳機過意不去。
當然在透過 DSEE HX 進行音訊強化的同時,也可試試不同效果的 DSEE ,尤其是在聆聽相同類型的音樂時,可讓這些喜歡的音樂聽起來更加重對特定音色的補正;另外 ZH1ES 也具備 DC 相位線性器功能,可用於讓低頻的呈現方式更貼近類比擴大機,不過就沒有像 Walkman 那麼多段,僅有單純開關功能。
除非耳機本身的音染已經重到難以感受前端的氛圍,否則這些音訊強化設定的差異是能夠輕易辨別的。
當以原生高解析錄音的音樂經過 ZH1ES 搭配 4.4mm KimberKable 平衡線材連接到 Z1R ,就能感受到 Sony 賦予這套系統的特色,此時猶如 CD900ST 那濃郁的人聲,輔以 Z1000 的細節,再加上 Z7 的震撼,同時還有宛若開放耳機般遼闊的音場,然而在細聽下,又能感受到 Z1R 本身遠優於那些經典耳機所能夠表現的優勢。
ZH1ES 搭配如 Z1R 此級距的耳機,能夠表現出遠勝於 3-5 萬級距具耳機擴大與 DAC 功能的整合型裝置的細節,中頻綿延而細膩,但仍舊能傳達出低頻的能量感與高頻的延伸性,雖然是 ES 系列中的相對平價機種,仍不失 ES 之名該有的貴氣表現。不過對於偏好大鳴大放、聲音犀利中性甚至冷冽的玩家,那偏向音樂性的 ZH1ES 或許就沒那麼適宜了。
另外, ZH1ES 對於電源線的敏感度也不低,除非確信家中的插座相當純淨,否則個人強烈建議額外購買電源線取代隨機搭配的電源線,當搭配到一定等級的電源線後可明顯的發現凝聚的能量感變更好、且聲音也更細緻。
ZH1ES 雖並未特別強調對於智慧手機的支援,不過 Android 手機仍可利用 OTA 線連接到 Walkman 插槽, Sony Xperia 手機確定可正常連接,不過並不確保對各廠牌 Android 手機的相容性,但相較連接 Walkman 可進行充電,連接 Android 手機時並不具備充電功能。
雖然 ZH1ES 並未整合網路串流與無線傳輸技術,但只要透過擴充的方式就能具備串流功能,像是筆者手邊就剛好有 Chromecast Audio 、 華碩的 CLIQUE R100 以及 NEXUM 的 TB20 ,剛好這三款都具備光纖輸出,甚至 TB20 還有同軸輸出,搭配使用後就可馬上化身串流音樂播放機,當然若是使用串流音樂服務,也建議開啟 DSEE HX 。
作為 Sony 第一款專為耳機設計的桌上型耳機擴大機,雖稱不上平價機種, ZH1ES 在日本一推出就獲得 Fujiya-AVIC 耳機擴大機銷售榜首(現在也仍維持在前五),也因為其承襲 ES 系列高階音響級嚴謹的設計與獨特的架構,同時也提供豐富的端子支援性,即便使用非 Sony 耳機亦可獲得良好ˋ的支援性,當然以感受 Sony 氛圍為訴求的話,還是沒有比搭配 Z1R 更好的組合。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