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白味噌可是京都超有名的特產,原本京都人就是想要取得甜味,才製作出白味噌,有點像是甜酒的概念。
所以在京都風的日式甜點裡,也多有用白味噌調味的例子。比如烤麻糬上面放一點白味噌,或是裡面用上了白味噌餡的「稚児餅(稚兒餅)」,都是經典的京風甜點。而原本作為鹹品的雜煮,到了京都也因為白味噌的關係,搖身一變成為甜湯。(注:首圖為雜煮的照片,但並非京都雜煮;右邊的味噌雖然看起來是赤味噌,但其實是白味噌熟成半年製成的「中白味噌」。Photo credit/本物を求めるグルメ職人, Norio NAKAYAMA)
--
旅行別再走馬看花!深入瞭解文化,才算真正「到此一遊」~
請幫「神奇裘莉」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本文是「一碗京都白味噌雜煮比金閣寺還值錢!」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如果你還沒看過前兩篇,請見(一)讓舌頭帶你認識京都吧!、(二)誰知道日本人居然不愛甜味,讓你更了解京都的食文化喔!至於本篇,還是讓我們回到京都雜煮的身上吧!
說到日本,在其他地方的雜煮,原本都是以鹹味湯頭為主,並且因為是只有過年時才會吃,通常只有在過年期間,才吃得到。一般店家也不太提供這一道料理,而是在家裡吃「媽媽味」居多。
但是一年到頭都被遊客探訪的千年古都,擁有與眾不同的甜味雜煮,讓日本人覺得非常有趣,也因此,京都發展出終年可以在甜點店、餐廳裡找得到雜煮的特殊商業模式。
上圖:http://item.rakuten.co.jp/imagi/18-mm6p-6/#18-mm6p-6
不過,可別以為京都這遠近馳名的白味噌雜煮,是什麼豪華的料理!
以白味噌為基底,丸形年糕(圓形麻糬)為主角的京都雜煮,跟新瀉、北海道那種放入了鮭魚卵或是新鮮魚肉的海派做法比起來,其實是看起來相當樸實無華的料理。
上圖:http://item.rakuten.co.jp/gem-hanbai/10000266/
京都的雜煮裡,除了剛才說到的圓形麻糬,還有小芋頭、金時蘿蔔(一種紅蘿蔔)以及白蘿蔔。每一項都有典故!
日本人以紅白相搭為吉色,所以雜煮裡會同時放入紅蘿蔔和白蘿蔔。
頭芋(かしらいも,小芋頭)則是取「頭字」的吉利,要讓人喝了這一碗,「快快出頭」的寓意。
上圖:http://souda-kyoto.jp/travel/eat/ozouni.html
此外,京都人可講究了,放入碗裡的配料,都要切成圓圓的外型,以求「人和事緩,凡事圓滿」。
雖然只是小小一碗雜煮,京都人的品味與細緻,可是展露無遺。
比起現在被旅客塞爆的金閣寺,哪一個更能讓人看見京都呢?下次去京都玩,有興趣想要找這一味的話,找甜品店或餐廳都可以。
當然,神奇裘莉我也幫大家找到了懶人用的網頁,裡面羅列了幾家雜煮名店:http://souda-kyoto.jp/travel/eat/ozouni.html,如果不想自己上網慢慢查,直接找一家去吃就好囉!
上圖:http://www.jrtours.co.jp/kyoto_plan/eat/200812.html
雖說認真找的話,京都其實終年都有供應雜煮的餐廳,但是畢竟日本人是很重視季節感的,所以限定在冬天供應的店家也不少。若有幸能遇上這一碗滿載了傳統和文化的熱湯,別錯過囉!!
京都的雜煮雖然不像其他地區來得豐富,但是歷史和文化,京都人的風雅,都在小小的一碗裡展露無遺。別只忙著擠人多的景點、名勝,試試為自己的旅行多加入一點呼吸的空間,來碗別具意義的料理,體驗體驗京都風味吧!
--
旅行別再走馬看花!深入瞭解文化,才算真正「到此一遊」~
請幫「神奇裘莉」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作者:神奇裘莉@癮科技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