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鍵界之書02增修版(鍵盤小一點就叫Mini?體積大小與鍵位的關係大有學問)出來之後,有一些人還是會問我他們手上的小鍵盤是叫做什麼,其中有一個朋友也有問到藍牙的蘋果小鍵盤是哪一種?
所以最近幾篇,將會對鍵盤大小有更進一步的論述。首先就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70%與75%的組合。
在正式說明之前,要特別提一下,無論是幾%鍵盤,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打字區的鍵位設計,是我們一般人用的舒適大小,沒有特別縮小或是放大。若是鍵位有特別明顯縮小的話,就稱之為迷你鍵盤。
因此Zippy藍牙一對六鍵盤,並不會稱之為70%鍵盤,會稱之為迷你鍵盤。
不過Zippy這把鍵盤,又不像瑞頻這把迷你就是了。
70%鍵盤的定義:
具備打字區,但通常除了方向鍵、Del鍵之外,其他大多無獨立編輯鍵區設計,會以複合鍵形式存在,也不具備數字鍵區。
以Acer筆電所使用的這個鍵盤為例,該引用來源提到,這個筆電鍵盤模組適用於:ACER Travelmate 6292 6231 6252 6291 6290 6293 6232 series Laptop (TM6291-6019, TM6291-6335, TM6291-6753, TM6291-6792), 6292 series (TM6292-6059, TM6292-6700, TM6292-6856)
75%鍵盤的定義:
具備打字區,與70%鍵盤相較,會多出一行來放置編輯鍵,雖然是獨立存在,但與標準版本相較,是屬於打散形態的設計。
以Acer筆電所使用的鍵盤為例,這引用來源提到,這筆電鍵盤模組適用於:Acer Aspire 4520 series (AS4520-5582)、Acer Aspire 4710 series、Acer Aspire 5315 series (AS5315-2142, AS5315-2191, AS5315-2940)、Acer Aspire 5520 series (AS5520-5908, AS5520-5912, 5520-5912)、Acer Aspire 5710 5710G 5710Z 5710ZG、Acer Aspire 5720 series (AS5720-4230, AS5720-4662)、Acer Aspire 5920 series (AS5920-6582, AS5920-6661)
隨便找的兩個筆電鍵盤模組,就有不少型號使用,其他筆電廠商的鍵盤設計也是類似情形。當然,還有其他型態的鍵位模組,但70%以及75%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設計,所以對於大部分的人們來說,70%與75%鍵盤,其實是很熟悉的。
但另一方面,桌上型鍵盤這樣的設計又是比較少數(至少在台灣是如此),因此對於70%以及75%設計的鍵盤,可以說是相當陌生。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桌上型鍵盤對於鍵盤體積的限制比較小,總是希望做大一點,有個數字鍵區也比較實用。
不過也有不少人希望使用更小體積的鍵盤,再加筆電影響力夠大,因此70%與75%的鍵位配置也自然而然就出線出了。
我手上剛好有Zippy的70%鍵盤以及75%鍵盤KbtalKing Race,從這兩把鍵盤,很容易可以看得出來差異在哪邊,就外觀而言,第一眼可以發現75%鍵盤右邊多了一排。當然,還有其他細節上的差異,比如說70%鍵盤的鍵位設計,就是典型的筆電鍵盤,沒有什麼改變就搬上來用;但這75%的鍵位設計,是比較遵循桌上型鍵盤,鍵位不要縮水並且再做調整。由於各家對於鍵位都有不同的看法,有機會可以一一論述,但在此主要是提較大的方向,細節個案的部分就不特別提了。
這把帥氣的鍵盤,我們從幾個鍵位,可以看得出來70%鍵盤常見的特微:
編輯鍵區當中,Del以及方向鍵有獨立出來,而上一頁、下一頁、Home、End、ins通常是以複合鍵的形式出現。
不過有一點很有趣的是,在發展上,70%鍵盤與75%鍵盤雖然同樣是受到筆電鍵盤的影響。不過70%與75%的體積也算夠小了,因此在應用上被切開為兩條路,一者往很單純的桌上型鍵盤方向走,另一者則是往HTPC方向走(HTPC另一方面則是流行迷你鍵盤)。兩者的差異其實很容易看得出來,前者很單純就是走鍵盤縮小的路線,後者一定會加軌跡球以及特定的快速鍵。
比如說這把Zippy這把70%鍵盤,除了外形設計帥氣之外,我們看得到有軌跡球的設計以及獨立的多媒體快速鍵,很明顯是針對HTPC所設計。
廠商還有另外的英文配置,從這把英文配置上,針對HTPC的設計更為明顯。(廠商呀,你就不能給我一把有外殼的英文配置鍵盤嗎?科科)
比如說在ESC、F1-F11上,還有複合快速鍵的設計。
在方向鍵上,還特別印上Ch+、Ch-的字樣。
至於這把75%鍵盤……
就是很典型的桌上型鍵盤,甚至按鍵都沒有縮小,也沒有軌跡球或觸控板相關的設計,比較強調的還是在桌上型電腦使用。
當然,你要找75%鍵盤是針對HTPC設計的,也是可以找得到的。(圖片來源)
不過事實上,就算是單純的桌上型鍵盤使用者,其實也是希望能夠控制游標的機能做進去,像有不少人就很想要有小紅點設計。畢竟體積要縮小,乾脆就縮得徹底一些,能夠省滑鼠空間也是不錯的(但事實上,旁邊還是會放一個滑鼠吧,科科)
(圖片來源)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應該就可以知道上圖這把藍牙的蘋果鍵盤是屬於哪一類的設計了吧。
鍵界之書總覽:
鍵界之書01:淺談發光鍵盤(上)--關於應用與現況
鍵界之書02:鍵盤小一點就叫Mini?體積大小與鍵位的關係大有學問
鍵界之書03:淺談發光鍵盤(下)--挖掘發光鍵盤的真面目
鍵界之書04:來說說剪刀腳結構的鍵盤(上)--筆電之部
鍵界之書05:來說說剪刀腳結構的鍵盤(下)-- 你不知道的細節
鍵界之書06:手感的奧秘
鍵界之書07:關於手感的實物驗證
鍵界之書08-14:待補
鍵界之書15:個人最常使用的鍵盤
鍵界之書16:小論單手鍵盤
鍵界之書17:70%與75%鍵盤概論
15 則回應
講白話一點,認同就是標準,不認同就自己提出自己的規格
要人家提出規格之前,就是自己先拿出規格
講完收工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在講啥,中午放飯了,餓阿~)
我發覺Cherry原廠的鍵帽上端的長寬比例雖然與台規鍵帽有些差別
但其鍵帽底端的長寬是非常接近的 (當然鍵帽底端圓角或方角隨人設計)
也有一些早期台製鍵盤比 Cherry鍵帽更扁平者 ,,但鍵帽底端的長寬也幾乎一樣
很多歐規的 F1~F12鍵帽特別高聳,但其鍵帽底端的長寬也是非常接近的
所以我認為標準鍵盤的一個基本要素就是單倍鍵的底端長寬要非常接近
當然基本的配置也都要是常態,~~數字區,編輯區,打字區都是必要的常態配置(包含右配與左配),這也是標準鍵盤的常態
當然每個時代的標準鍵盤各區不一定一樣配置,,現在所說的標準鍵盤當然以目前市面上的常態鍵盤而論
鍵盤的解說... 讓人快速理解大概,甚至深植人心才重要..不要雞同鴨講就好
給bl1978 :
有多少東西的定義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就拿黑同刻來說,是不是也要定義一定要純黑?不是純黑稍微摻有一點白就不能叫做黑同?那摻有多少白的印字就不能叫黑同,這我也沒有辦法給你。那請問要如何定義黑同刻呢?而黑同刻是我所創出來的名詞,不是廠商所想的,也沒有所謂的規範,能不能拿來用於文章的溝通呢?還是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不能寫黑同刻,要寫這個印字是90%的黑,這樣嗎?
鍵帽尺寸我當然知道或多或少都是有差異的,但事實上顯然也有相當程度的標準在。不然的話,A廠商的Cherry MX軸的鍵盤的鍵帽,為何可以與B廠商的來換呢?你當然可以硬挑我文章的語病,但你我都是鍵盤玩家,鍵盤的鍵帽尺寸的差異,是不是真的大到不能稱之為標準,我想也沒這麼誇張吧。不然那來的「標準鍵盤」一詞呢。如果有A、B兩個廠商提出這把是「標準鍵盤」。試想一下,一百多個按鍵設計,但在鍵位各區上,像是打字區或是數字鍵盤這種一整塊的,說真的,長寬的落差也沒有那麼大吧。在沒有刻意去縮小某些按鍵(如F1至F12等)的情形下,A、B兩把同樣配列的鍵盤,其大小差異,主要是來自於鍵盤外形的設計,絕不會是你提鍵位大小的差異。能夠在不同的廠商換鍵帽,在大小比較上,主要的差異也不是來自於鍵位,個人認為鍵帽長寬的設計這足於稱之為標準了。
相信你應該知道R1、R2、R3、R4等等鍵帽的用語吧?如果沒有一個大概的標準,會形成這樣的語彙嗎?
我之所能開頭那樣寫,是因為不好把鍵帽長寬或是鍵距這類訂死 ,畢竟還是有他的模糊地帶。當然,我還是可以定義出來,但這篇文章最重要需要解決的一件事情,就是解決鍵盤相關配置方面的言語或文章上的溝通。標準鍵盤的概念大家是有的,我不想花過多的時間去描述這件事情,也許之後再寫一篇相關的研究是可以的,但在這篇當中,我不想對這方面做過多的陳述。
「標準鍵盤」這個詞是存在的,我想你應該不會否認吧?那你怎麼去「精準」定義標準鍵盤呢?如果你認為鍵帽這些小差異就差很多的話,那是不是根本就不能存在「標準鍵盤」一詞呢?
用大L形的Enter鍵可以叫標準鍵盤,用一字形的Enter也可以叫標準鍵盤,這點你否認嗎?F1-F12按鍵原來單倍鍵大小可以叫標準鍵盤,那縮小之後呢?能叫標準鍵盤嗎?那在編輯鍵區原本是六塊肌,結果被改為五塊,能不能叫標準鍵盤呢?
很多東西在歸納之後,其實是可以發現有他的灰色地帶,你要一個個去列舉何謂是「標準鍵盤」,我想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我們的認知,還是會說那是標準鍵盤的設計。
你當然一句話可以否決我花這麼多時間精力所做出的歸納。不過我只想說,我的重點是在於描述上的溝通。我要如何能夠用簡易的方式,來描述出Pure這把鍵盤的鍵位特質?那又要用怎樣的方式,來描述Race這把鍵盤的鍵位特質呢?然後又要如何將這兩把鍵盤的特質差異給描述出來呢?
Filco 出了一把Majestouch Mini,看到Mini你認為他多小?事實上,他一點也不迷你。那你要如何在第一時間知道這把鍵盤的特質?是要說他Mini,還是要說他是85%設計?當然,按照你質疑我的說法,鍵帽尺寸或多或少有些差異,所以要以看到的體積來說Mini比較對。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也OK。只是掌上型的迷你鍵盤與Filco這把迷你鍵盤,落差會不會太大了,特質上是不是也差太多了呢?我認為現行鍵盤只要比標準鍵盤小,就可以稱為迷你鍵盤這點,是很不理想的。所以才想辦法花很多的精力,去做出更能夠有效溝通的分類,我認為目前我這樣的分類方式是很有效的溝通方式。
如果就為了你所謂的「多少有些差異」,而不去想辦法訂出一個標準的話,那要如何做有效的溝通呢?如果你看不下去的原因,是因為標準定義問題,那麼,如果你有一套很棒的標準,而且又能夠解決溝通的問題,那當然就用你所提的方式,當然就你說的算。但如果只是質疑所謂的定義,但卻又無法提出一套能解釋的體系,那對於鍵盤語言的溝通是一點幫助都沒有的。
我看到前面就看不下去了.
敢問開頭中的這句
正式說明之前,要特別提一下,無論是幾%鍵盤,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打字區的鍵位設計,是我們一般人用的舒適大小,沒有特別縮小或是放大。若是鍵位有特別明顯縮小的話,就稱之為迷你鍵盤。
話中的所說的鍵位 可有標準規範?
請問 鍵帽大小 與面積 可有標準規範 ?
鍵帽大小應該也關係到鍵位.
就我知道市面上的鍵帽尺寸都有些不同.
煩請釋疑 ?
還是你說 70%就 70% 75%就 75%
全尺寸迷你鍵盤的確不多見呀XD,大部分迷你鍵盤主要是保留打字區
alps 兄認錯人了吧? XD
alps 兄認錯人了吧? XD
看你兩年不出聲,才會猜你去當兵..xD
我有一把相對罕見的全尺寸mini鍵盤...
我有一把相對罕見的全尺寸mini鍵盤...
日規的薄膜 ?
當兵回來了?
嗯... 全尺寸等比例縮小的鍵盤, 要算哪一類呢?
嗯... 全尺寸等比例縮小的鍵盤, 要算哪一類呢?
只要鍵帽有相當幅度的縮小迷你化... 當然就是 mini 類了
60%加小紅點真的好用,不過要時間適應組合鍵的使用
75%的話上手的速度應該會比較快吧
你又沒付上蓋的租金.....科科
...
Zippy的70%鍵盤按鍵有縮小嗎?
可以請花大稍微量一下 鍵距跟按鍵寬度嗎? 最好有鍵盤總寬
有點興趣 , 把滑鼠做在鍵盤正上還不錯....
/**********好像是簽名檔**********/
http://mesak.wablog.info/blog/
Zippy的70%鍵盤按鍵有縮小嗎?
可以請花大稍微量一下 鍵距跟按鍵寬度嗎? 最好有鍵盤總寬
有點興趣 , 把滑鼠做在鍵盤正上還不錯....
沒特別量,不過應該是一般寬度,沒有特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