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完成度而非以大膽設計挑戰消費者接受度,三星 Galaxy Note 7 短期動手玩

2016.08.05 02:19PM
是填補因 Note 7 而失去的大螢幕高階機缺口?三星 Galaxy S8 將有 6 吋螢幕的 Plus 版這篇文章的首圖

三星在周二晚間正式發表下半年度旗艦機種 Galaxy Note 7 ,身為第六代的 Galaxy Note ,三星似乎也堅定了主打設備的高完成度而非以大膽創新作為產品訴求,不過這也是由於智慧手機快速發展至今,大致能夠被消費者喜歡的特性已經漸漸底定,市場不是沒有創新的機會,但與其過於實驗性加入新功能,不如把消費者需要的部分做的更完善。

 

此次三星也不再像先前推出多種容量版本,甚至連螢幕也僅提供單一的前後雙曲面 3D 玻璃設計,(暫時)不再有非曲面螢幕的版本,也可視為三星希望簡化產品分支,將火力集中在單一設計、單一型號上(當然還是因為各地區電信業者需求仍有三星 Exynos 版與高通 Snapdragon 版),從各家,趨勢來看顯示,各主要手機廠商已漸漸不再瘋狂地大量推出的產品,而是將主力產品設法做好。

fac50fc67771d9694ae9e963579278d7

Galaxy Note 系列的產品特色也隨著 Galaxy S6 與 Galaxy Note 5 的世代不再將上下年度的旗艦機種在外觀 ID 進行差異化, Galaxy Note 7 的外型也猶如 Galaxy S7 一般,採用前後玻璃搭配金屬中框的設計,固然這樣的設計有助加深消費者對三星旗艦機的印象,但 Galaxy Note 的外型也漸漸難以與 Galaxy S 區別也感到有些許的可惜,畢竟 Galaxy Note 3 、 Note 4 的皮革背蓋是相當有辨識性的設計。

898dc800abea53aa1273076788531bc5

5381a08658266277cefd83c5b786f325

右為 Galaxy S7

66b461b3b0fd1f53ed753328eb423a14

不過 Galaxy Note 7 在設計還是相較前一代甚至 Galaxy S7 有突破之處, Galaxy Note 7 前後都導入康寧甫發表的第五代 Gorilla 玻璃,同時前後角度相同,意味著 Galaxy Note 7 的前後雙曲面是對稱設計,此外也具備與 Galaxy S7 相同的 IP68 防水,不受 S Pen 是否取出限制, S Pen 觸控筆亦可在水下使用,另外連接介面也順應趨勢採用 USB Type-C 介面。

e4a9e9f6228812f7f5b8eafad6857e81

Galaxy Note 7 也因為 3D 曲面顯示器帶來機身比起同樣 5.7 吋機種更窄的特色,由於因為螢幕邊緣彎折,等同螢幕的邊角直接被收到彎曲的角度內,比起一般平面的螢幕,即便螢幕邊框寬度相同,也因為曲面設計而使機身更窄;此外這張 SuperAMOLED 也由於搭配 HDR 硬體解碼的功能,可用於播放 HDR 格式影片,不過此次由於手邊沒有內容故並未測試。

e23f6a63d2f07d0d0da3471536835364

台灣版的 Galaxy Note 7 也與先前推出的 Galaxy S7 一樣採用 3 選 2 複合式卡槽,可依需求使用雙 SIM 卡雙待或是單 SIM 卡搭配 microSD 卡,不過根據台灣三星的說法,目前雙卡雙待為 4G + 2G ,過一陣子才會藉由系統升級的方式變成 4G + 3G 雙卡雙待。

df5023e29a2039b13f9c7dda682e163b eeaf418840162c8ec7ee2cfa8ba5bd4c

78bfb81cf485fa08906ee642e281cc1e 2c29719f638570d9ca7220da934569e2

bd314b1eb8a3ccd91910005abcec11a0

一如先前已經披露的規格與設計, Galaxy Note 7 採用雙曲面 5.7 吋 QHD SuperAMOLED 顯示器,外覆康寧第四代 Gorilla 玻璃,核心則是基於三星自家的 Exynos 8890 系列處理器(台灣版號應為 8893 ) ,搭配 4GB RAM ,主相機與 Galaxy S7 相同,為具備雙相素對焦系統的 12MP 元件,前相機為 5MP , LTE 帳面規格為 Cat.9 ,電池容量達到 3,500mAh 。

faaccc795ee0d260f084d1182529288e 9207e6ab8e0886079beb10838c99d62c

07d7f72637ede1a6ab5549b712417f25 7c6bc6157fac41afcdf2bf42d4d885e7

895bdd69e961eb796afaebdf0bceb678 a1b504cf1a37605e3b32e5d016786db7

c60cc399892b2d8671db3478263d0437

2b1f8185b5f5daaa4633ac9f12b764d5

c0896301cd5d203160fd1cea7f6329e6

26a112c2a953330d4cbdca5671b2d0b1

20363f7a20926c34e02808a8269117ab a4f0f9116d629263da6ecd4bb5ab601a

2110238d82a70a8aff8278af8539ed58 e684e4efa13aca6d12711bda55472678

a9624d4c2380467d8c4aacafc8110893 1f21c8e26211f40aba91d016b9079df0

821e3efccace49809d48517b4b476ef2 38b93233931cf9156ae6e5dbb1735f4e

edabbf655e7cf2e328c8310b2cd07051 03b8303be4bd674e12ddf2271593f78d

3bfb831a764e57172cd1fa5048a2f4aa a22d4ab6d2f6d0ef718c5d02ec6705b2

5ddd20a38a3a83777b68d4c1210bf093 a8024b796df9e138ec0041f43e2a5eee

e5045802f0413c13600a0a9498862d2a 966237717d74ddfc87e0d6c829d71350

效能方面由於與 Galaxy S7 處理器核心系出同源,實際測試的效能也在預期範圍,相較高通的 Snapdragon 820 系列仍是多核心表現略勝,而 GPU 效能略微落後,但整體來說還是屬於頂級處理器的範疇。

 

在體驗上,未開啟省電模式下使用手機與搭配快速充電感覺發熱較為明顯,但由 3DMark app 中的處理器核心溫度仍約 40 度,電池並未有異常溫升的情況,推測可能是機身用於散熱的區域較小導致溫度較為集中所造成。



29c409d2a56e3f68f131fe2db18c19a1 1dc7828c61e24345d79712a77aba80b3

f007251c925dbbbc0b8586b9e252743e 3f186293b58034de568663e229ffbd81

此次 Galaxy Note 7 在操作體驗雖大致延續 Galaxy S7 的風格,不過在設定頁面則有明顯的不同,取消先前在設定最上面還有快捷鍵的設計,只有條列式的設計;另外也具備 Edge 系列機種的側邊快捷列以及將手機朝下放在桌上時,收到通知後側邊會發光的特色。

add5d45b34c4e8716ff32718d134157e

bca5be7d8c27b7d948c5dc4ebacdb639

4a06c96d07e1262cb17ef935d708b272

931ed54db50eaec82747a6f340b3d0ae

c1a6dc9b6bf4622f00dc737d739bc792

20945c559c2c41bb6fdf160cfe3ccde9

fb128a4aa94563b4a5bf3a5ecb5e25aa

5e0d2840acd0bfa136c89b31fe397d97

d83e35ff0a9d0c7e7ede43f3372b4f3c

369e2f62ee3a8766b1387e85377b3a8b

5d67f877f9eb5572093c1818173933ca

670ac461cf089c6cf832439b21c9f5ac

433d031a8331bab81c1ebbec41af6ba9

905176b9b8c17942931cd48a69e5ae41

76b53670fe850b8be2f04ded366434e7
 

2d48be5fbd22ea6ae30f0886a39fc6e8 00c69d8228b96b23d27c67fd589d6acb

135942ef0354a2982806d6e455261d2f

另外 Galaxy Note 7 雖在相機硬體規格與 Galaxy S7 相同,採用具備全局雙像素對焦的 12MP 感光元件搭配 5MP 前相機,不過使用介面經過調整,改以左右滑動分別叫出模式設定以及濾鏡效果,依照三星的說法,這樣的介面調整有助於單手使用。

2c39ec8f53e629f40b9a905ea8ef4a7d

9078a9ea382b506577c88888d3d49103 3e021f0c06ebfab9b624198e0e456d7b

234cfdd5eec1fae55d027e4e782639bb 281def8163da8a73e4444924b6db6992

此次在安全認證機制首度導入虹膜辨識技術,在正面聽筒的左側搭載虹膜掃描用的 IR 相機,虹膜的特色是採用生物體特徵,且比起指紋更為獨一無二,在裸眼或是配戴無色眼鏡的情境下都可快速地進行辨識,不過相較指紋辨識可設定多組, Galaxy Note 7 僅提供一組虹膜認證。當然除了虹膜認證外,當然也可使用指紋作為認證方式。

 

虹膜認證需要先進行註冊認證,但由於仍是使用相機作為記錄方式,故無論是註冊或是辨識都要盡量讓手機與眼睛呈現水平一直線,避免由於手機角度較低導致感測器受到環境光影響而不易掃描;認證的畫面會在待機畫面多出虹膜認證用的相機畫面,可在選單中選擇喜歡的眼睛位置對照畫面,筆者本身是選擇類似七龍珠戰鬥力偵測器的圖示。

 

即便像是筆者配戴眼鏡,虹膜辨識在一般光源下仍多半可辨識,僅有偶而會提示眼睛需要睜開,不過比起拿掉眼鏡的裸眼幾乎是一瞬間就可辨識完成,配戴眼鏡通常需要約 1 秒左右,另外在未開燈的環境下裸視的感測速度依舊很快,不過配戴眼鏡失敗率會大幅攀升;三星也補充到,虹膜辨識不建議配戴瞳孔放大片使用,因為感測器無法正常感測到虹膜。

 

相較指紋辨識器,虹膜的好處是不會受到例如手指潮濕、或是指紋剛好沾染到像是泥土、食物殘渣的影響,對即便是配戴眼鏡的使用者也在多數的場合可正常偵測,尤其是配戴無色隱形眼鏡或是完全不需配戴眼鏡的朋友更可感受虹膜辨識的高效率,但對一些習慣配戴瞳孔放大片或是有色鏡片的朋友就稍稍不方便。

5827b9d9ecbb85149731d9810f18e9fe

至於觸控筆方面則是在硬體與軟體層都有升級,新一代的 S Pen 採用 4,096 段感壓,反應時間縮減為 50ms ,筆尖也僅有 0.7mm ,筆身的按鍵提供橡皮擦的功能,只要按住就可擦拭畫面,當然也改善先前觸控筆收納防呆的問題,此次倒插是無法將 S Pen 收納回去的

ccbabfb661511e39536c443c45f9f936

bc570381cec74f1a4d99195ba2ef0f75 04bf65ad8281441e13af7fe49cbfd1af

軟體功能則結合 Always On Screen ,在手機休眠畫面抽出 S Pen ,就可在螢幕上進行速記或是塗鴉,並且可將內容儲存到全新的 Samsung Note app 中; Samsung Note 算是取代 S Note 的新功能,不過習慣 S Note 的朋友仍可在三星的商城中下載,相較先前的 S Note , Samsung Note 最大的賣點是可提供混色的筆刷,宛如在使用水彩作畫一樣可染色。

cff39ebe112f51f069de2c50ebe3ff10 c28924229816d6726a0c453e99ee9cc7

29d92dcd51e9ba35148159e6292d05d5 311246677850e5f1b32695be932ff368

此次也善用先前 S Pen 的懸浮功能,提供懸浮放大以及懸浮翻譯的設計,就如先前在記者會活動中所提及的,這兩項新功能是在抽出 S Pen 後的功能選單中選擇,只要將 S Pen 離螢幕近一點就可進行放大或是文字的翻譯,懸浮放大可設定放大倍率,至於懸浮翻譯則是基於 Google 資料庫的單字翻譯功能。

daf628f386da73c272ec36031925c1f1

體驗方面還是請辦公室最會畫圖的討喜小姐體驗,她使用後的感想是繪製的觸感相當好,而且反應也很靈敏,若此技術能用於更大尺寸的平板應該是不錯的繪畫工具,不過 Samsung Note 的混色筆刷用起來反而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由於體驗的時間不是很長,討喜小姐表示還未抓到不同顏色混合後的顏色呈現,但整體體驗是不錯的。

0fe518489f8846c5f03c04be23c8fd96

配備方面算是相當的完整,除了先前 Galaxy S7 就附屬的資料備份用 OTG 轉換器以外,也提供 USB Type-C 轉 microUSB 轉換器,避免使用者現有的 microUSB 相關線材、外接裝置英雄無用武之地。

d3fac6b6dcf28893ea8421a33c661268

短時間的使用下, Galaxy Note 7 是一款建立在 Galaxy S7 之上、成熟度極高的產品,雖然並未有會令多數人在第一時間驚呼" WOW "的特色功能,但新增的功能像是虹膜或是新一代的 S Pen 與 app ,以及延續 Galaxy S7 的 IP68 防水功能,都是實用導向的新功能。

08a250b3e6c4910dc4c93ab9590bbc13


作為一款下半年首發的旗艦機種, Galaxy Note 7 各項的表現都已在水準之上,也為下半年高階機戰爭樹立門檻,不過在目前手機發展似乎遇到撞牆期的現在,不知道各家一線品牌會選擇保守應對,或是持續嘗試消費者對於新功能的接受度呢?畢竟上半年旗艦除了 LG 外,多數一線品牌還是維持在既有的特色上進行體驗升級。

你或許會喜歡

Samsung Galaxy S6 也有 0 元方案!

有了這張卡,國外旅遊無限上網吃到飽

真日系手機強勢回歸!SHARP AQUOS P1 實測